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面对北方侨民大量南下,东晋的侨置州县和土断制度究竟有没有用?

面对北方侨民大量南下,东晋的侨置州县和土断制度究竟有没有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打破了之前秦汉大一统帝国原本维持好的社会秩序,使得权力之间的分割以及阶层的关系全部“洗牌”。

后来的东晋虽然逃到了南方,但是统一的秩序还是没有完全建立,北方侨民的数量实在是太过于庞大并且迁移的次数很多,导致后来的额难以管理。那么东晋王朝对于北来侨民的政策,主要是侨置州县和土断制度,那么这两个政策究竟如何?

北来侨民为何会在东晋时期如此之多,并且难以控制?

“八王之乱”以及外族入侵,打碎了西晋本就不好的底子,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东晋王朝采取侨置州县和土断制度也是因为有大量的北来侨民。那么北来侨民为何数量如此之多,让一个王朝都措手不及。这一切的主要原因都要归结于晋朝的内部混乱和外族势力,晋朝在中后期掀起了八王之乱,使得统治者阶级内部并不平稳。

晋朝采取的政治制度措施是分封制的形式。当时的外部环境极为危机,其实当时的外族也已经野心勃勃了,但是晋朝的统治者急于灭掉蜀国和吴国,所以对于外族的一些举动并没有进行很大的干涉,外族势力借此发展,势力逐步侵入中原地区内部。

当晋朝完成统一的任务之后,由于内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故此使得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权力争夺的动乱。这样的动乱在之前的历史上并不少见。

春秋时期的争霸主,汉初时期的七国之乱等,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但是晋朝并没有吸取之前王朝的教训,采取完整的官僚体系制度。

当然,有可能是晋朝本身的物质条件不足,或是在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太过于仓促,所以必须要实行分封制,来暂时巩固自己的权力。

毕竟完整体系的官僚制度是要在高度的绝对君主的条件下实行的,当时的晋朝似乎并不满足这样的条件。

但是分封制本就固有原来的弊端,晋朝也没有实行相关的配套政策,所以后面的“八王之乱”在所难免。名义上是八王在争夺,但是实际上参与的司马皇室更多,只不过有些寄居在八王名下,有些势力较弱而已。

八王为了争夺最后的皇位,不惜与继位后的国家主权作为交换条件,这已经是给了外族极大的便利,并且八王的势力之中也有外族的势力,故此外族借此机会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后来西晋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之后八王之间的争夺,很快消耗完西晋的元气,使得西晋再也没有任何的资源可以完全复苏,外族入侵显得轻而易举。在频繁的战争之下,百姓的生活肯定是极为困苦,自然不得已生存,在如此恶劣的经济条件下,百姓自然会向当时较为稳定的南方进行迁移。

外族人对于北方人民是极尽侮辱和屠杀,北方人民忍受不了如此折磨

当时的北方人民要忍受的不仅仅是战乱中的痛苦,还要忍受外族人的奴役,外族人也就是以匈奴、羯、鲜卑、氐、羌为主的少数民族。

本来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草原民族,在生产生活方面都是实行的奴隶制制度,与当时的更为先进的封建制度完全都不是一个档次的。政治上、文化上以及经济上的不平等,都给中原人民和这些少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矛盾。

在他们的观念里看来,除了主人就是奴隶,而奴隶是可以当作畜生买卖的,也就是说,被攻入的北方地区的北方人民,在他们看来就是畜生,是可以被奴役的,是可以被任意屈辱的。

并且当时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时没有带足够的粮食,都是将被捕的北方人民作为他们的粮食,称呼都是畜生的称呼。

这样的卑劣行为使得当时的北方人民难以接受,并且越发向往南方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东晋建立后,就更加渴望南方的生活,起码南方的政权是汉人统治,不会像少数民族统治者那样的虐待他们。

“前中原士庶,虽沦慑殊俗,至于婚葬之晨,犹巾为礼。而禁令苛刻,动加诛杀。于时獯粥初迁,犬羊尚结,即心徒怨,困惧成逃......于是曲从物情,伪窃章服,历年将绝,隐蔽无闻。既南向而泣者,日夜以觊;北顾而辞者,江淮相属。”

史书上对于北方人民大批的南下,也做了相关的解释,都是认为北方的生活过于困苦才导致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东晋王朝为了收留南下的北方人民,制定了侨置州县和土断制度

收留南下人民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东晋王朝的发展的

那么对于这么大数量的北方人民,东晋王朝愿意收留吗?肯定是愿意的,从民族心理的角度上来说,东晋并没有理由拒绝。

当时的民族融合还没有现在融合的彻底,真正的民族融合应该是在明清时期,那个时候很多民族才真正融入到帝国的统一管理之中。

在此之前,汉族的中原人民都是和北方以及西部的少数民族有着较强的矛盾。所以东晋时期是存在民族矛盾的,自然在民族矛盾的衬托下,民族心理也就格外突出,也就是排外心理。从东晋的发展需要而言,这批人是较好的劳动力。

东晋刚刚建立,完全没有自己发展基础,仅有的基础都是王氏家族带来的一些人和王氏家族的资源,对于皇室,本身是没有任何底子的。

并且当时北方皇室的突然闯入,与南方的实际统治者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统治的领导权究竟是谁的,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最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靠南方土著士族与王氏家族的联姻和皇室的联姻达成的。

其实当时这样的矛盾仅仅靠联姻来维持是不稳定的,东晋王朝最缺的是人,没有一定的人力,就没有生产经济的劳动力和兵力,这两样都是国家主权得以确立的基础。所以对于北来侨民来说,东晋时他们唯一的安身之处,对于东晋王朝来说,这是一笔优厚的劳动力。

侨置州县究竟是个什么政策?

《宋书》上对于侨置州县有着详细的记载:“南徐州刺史,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晋成帝威和四年,司空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徐、兖二州或治江北,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

通俗点说,就是原来北方有什么地区,在南方依然有,比如北方有琅琊,南方就叫做侨琅琊,其他的地方都是一个道理,在北方原有的地名上加个“侨”字,来区分与北方地区的同地名。

这样的设置不过就是东晋的统治者尤其是在北方原有地方势力的士族心理多点心理安慰,并且为这些士族在南方确立自己的统治创造良好的借口。

在南方实行侨置州县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北迁士族以及北迁人民的思想之情,更多的是融入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实行此制度,北方的士族可以更加有借口实行对于南方地区的统治。

当然,此等条件南方的土著士族肯定不会答应,但是后来随着北迁人民的越来越多以及北方士族本身就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当时南方的经济并不算发达,很多地方都是沼泽山林之地,生产力以及生产工具都没有北方发达)

但是当时的侨置州县设置的还是有一定的漏洞,不过总算是把国家的一个户籍问题给解决了,不然国家不凭借此措施,根本没有办法确立人民的户籍,使得国家的收税和编户上都存在着困难。

土断制度究竟是怎样的?

土断制度主要是撤销侨置郡县,将原来的一些南方土著势力管辖的地区收入侨置州县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东晋王朝在进一步剥夺南方的土著士族的权力。

将之前的侨置州县扩大统治范围。土断以后,裁撤或合并了一些流寓的地方机构,但是有些保留下来的和江南固有的地方行政机构,混合编制成了一起。

造成了当时地方行政秩序的一定混乱。另外,还经常将原本属于南方土著士族管理的县邑,转移给侨州郡去管辖。这样一来,实行土断,并没有达到东京王朝的既有目的,不但没有彻底裁撤侨置郡县,反而搞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旧地方行政系统。

由于土断制度实行地太过于匆忙,使得南方士族和北方士族的矛盾又开始激化。南方的地方行政问题以及编户问题,到南朝时期才正式确立下来。东晋也仅仅是过渡时期。

总结

中央的绝对权力一旦缺失,就必须到地方上以及一些社会组织上去剥夺其实际的统治效力,东晋的侨置州县和土断政策就是如此。不过并没有后来宋高宗实行的制度如此高明,在行动上还是执行力不高。

参考文献:

1、《南史》

2、《东晋门阀政治》

3、《北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外族,生活,东晋,南方,少数民族,州县,王朝,人民,南下,晋朝,观点评论,外族,东晋,侨置州县,州县,晋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外族,生活,东晋,南方,少数民族,州县,王朝,人民,南下,晋朝,观点评论,外族,东晋,侨置州县,州县,晋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外族,生活,东晋,南方,少数民族,州县,王朝,人民,南下,晋朝,观点评论,外族,东晋,侨置州县,州县,晋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