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历经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直至钦宗赵桓,先后9位皇帝,到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为区别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为北宋。
自秦始皇称“始皇帝”开始帝位以来,皇位的承袭就一直变幻莫测,充满腥风血雨,加上后世的演义,更是云翳诡谲,北宋概莫能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北宋皇室皇帝们的那些事。
一、“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
后周皇帝柴荣因病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朝内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这时内忧外患,辽国和北汉合军来侵犯后周,形势危急。
符太后和众大臣商量御敌的良策,决定让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领兵抵御。可是赵匡胤说自己的将少兵寡,根本无法打败敌人。
宰相范质提议让赵匡胤带领所有的兵马出征,符太后同意了。毕竟大敌在前,御敌是最主要的。或许他们都没有考虑到赵匡胤会造反吧!
不知为何,赵匡胤刚领兵出发不久,就传出了“点检为天子”的流言。
第三天,将士们觉得自己此去生死未卜,给一个年幼的幼主卖命,还不如按照京城流出的流言,拥立点检为天子。当晚,赵匡胤也听到了议论,但是在国家前途未卜之前,他觉得这都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就睡了。第二天天刚亮,赵光义带着几个将士闯进了赵匡胤的房间,把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高呼万岁。
赵匡胤开始惊讶不已,说自己不敢妄自尊大,善行不义,赵普说这是人心所向。接下来,赵匡胤思索了一会,然后与将士们约法三章,善待周室皇族和大臣、爱护百姓和服从命令。
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的故事。
二、“烛影斧声”——宋太宗赵光义
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烛影斧声”中登上皇位,是为宋太宗。
对于这件事情,一直扑朔迷离。大体有几种说法,一是太祖赵匡胤病危,召四子赵德芳进宫,结果没有传达到位,而告诉了其弟赵光义。于是赵光义进宫后,有人看见在烛光下赵光义离席,并听见吵闹声,有斧子落地的声音。
还有一说是杜太后在世时,就曾立下"金匮之盟",兄死弟及,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不存在谋逆一事。
但是事实是,赵匡胤死去,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三、“吕端大事不糊涂”——宋真宗赵恒
公元997年,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后,病危。此敏感时期,宰相吕端每天都陪着太宗第三子,即太子,后来的宋真宗到太宗的床前探望。
宦官王继恩串通皇后,暗中勾结了副宰相李昌龄等人,图谋拥立楚王赵元佐,也就是太宗的长子继位。
这事,吕端早有所耳闻了。太宗死后,皇后召吕端进宫。吕端设计把宦官王继恩召到了自己家中,并锁在书房中,严加看管。
吕端进宫后,坚决不同意皇后的要求,说太宗在位时,就立了太子,现在改立楚王,实在是没有道理。而此时宦官王继恩不在,皇后一时也没了主意。
吕端立即率领大臣共同保太子继位。真宗登基后当天,垂帘坐在大殿下,吕端要求把帘子卷起来,看清楚是真宗坐在那里,才安心叩拜。
吕端一生经历了三代帝王,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却能"糊涂"了事。
四、“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赵祯
“狸猫换太子”是《三侠五义》中的精彩故事情节:北宋宋真宗时期,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刘妃嫉妒李妃,就把早她生产的李妃生下的儿子让宫女换做是一剥了皮的狸猫。宫女不忍心弄死太子,辗转交给了八贤王处抚养。
真宗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将李妃打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则被册立为皇后。六年后,刘皇后所生的儿子病死了,无子的真宗把其皇兄八贤王之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也就是用狸猫换下来的李妃的儿子。
(赵祯)
后来,仁宗继位,知道真相后,把在外流落的母亲陈妃接进了宫中,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自抚养,后来在年幼时,仁宗即继承了皇位。
在李氏病危时,刘太后将刘氏晋级为宸妃,其死后,还按照皇后的规格把李宸妃埋葬。
五、“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大举来犯宋朝,攻破京城后,俘虏了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其皇族、妃嫔、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并把皇室财物抢掠一空。
靖康之耻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吕端大事不糊涂”、“狸猫换太子”、“靖康之耻”,宋朝一百年间,9位皇帝,皇帝继位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注定了这个命运多舛的王朝是一个动荡不稳定的时期,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