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胡人也就是西域百姓对繁荣的中原王朝是十分向往的,尤其是大唐王朝的繁荣、开放与包容,更是深深地吸引着胡人的目光,胡人源源不断地从西域不远万里而来,在感受大唐文化的同时,也将西域文化带来了大唐,尤其是胡乐的发展。
胡乐在胡人带来之后,以其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节奏、韵律等,得到了大唐统治者的喜爱,进而在社会下层开始了盛行,以至于不管是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小孩都可以来上几句。
如此看来,胡乐的发展在大唐是
被
认可的,那胡乐文化在唐朝开放的社会中,渗透之路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胡乐胡音竞纷泊",本文将谈一下,唐朝开放社会下胡乐文化的渗透之路。
一、唐代宫廷音乐开始退出,胡乐成为统治者喜爱的音乐
胡人的音乐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贡品,被西域王朝进献给大唐统治者,这种音乐种类是从遥远的西域所带来的,是大唐王朝平时不能见到的,统治者对于这种音乐有极大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胡乐开始在皇宫有了发展,这种发展最先体现在唐朝的宫廷音乐开始有所转变。
因为唐王朝本就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她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到来都是非常包容的,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当胡乐出现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最先受到胡化的就是宫廷音乐了。
在唐朝之前,胡乐以它独特的音乐形式就已经得到了唐朝的前一个王朝南朝的认可,在南朝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唐朝之后,这种发展更为扩大,其中对唐朝宫廷音乐影响最大的一种就是雅乐的发展。
众所周知,雅乐是高雅的,是能体现统治者品味的一种音乐,它的正规性是不容任何人所质疑的,但是到了唐朝以后,雅乐并不是那么纯正,其中就融合了胡乐的成分。
例如在唐朝定雅乐时, 祖孝孙上奏说:"陈梁旧乐, 杂用吴楚之音, 周齐旧乐, 多用胡戎之伎, 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 作为大唐雅乐。"
这句话就是在说明唐朝的雅乐,在真正意义上就是在借鉴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所以雅乐在一开始就是胡汉兼采的,这也就奠定了大唐统治者对于胡人音乐的喜爱,所以对于胡化的音乐是十分喜闻乐见的。
宫廷音乐也开始在皇帝的默许下不断融合西域文化,胡人音乐,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音乐种类。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也就是雅乐,仍然是主流地位。
随着西域文化的不断传入,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入侵者着大唐正统音乐的地位,雅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胡乐,但仍然不具有胡乐的特色,以至于在唐武宗至唐玄宗的时候,雅乐的正统地位不保,胡乐逐渐成为大唐王朝的主流音乐,当时最盛行的胡乐就是燕乐,它有十种形式,统治者对其都十分喜爱。
在唐高宗统治的时期,西域部落逐渐成为大唐的统治范围,胡月开始大量进入唐朝社会,寡淡的宫廷音乐的主流地位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就是特点鲜明的胡人音乐。
唐朝的宫廷音乐在确立的时候就已经融合了胡人音乐的特色,这已经在为胡人音乐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等到西域各国逐渐成为大唐的统治疆域的时候,胡乐名正言顺的大量进入唐朝社会,逐渐将宫廷音乐取代成为唐朝的主流发展音乐,这是大唐音乐文化被胡乐文化渗透的第一个过程。
二、大臣跟随帝王的喜好,对胡乐产生喜爱甚至学习
大唐统治者对于胡乐文化的喜爱已经深深影响到了朝堂大臣对于胡乐的看法,很多人开始正视不远万里而来的胡乐文化,并且在统治者的影响下,部分大臣开始了对胡人音乐文化的学习,音乐的喜好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唐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和王公大臣对于胡乐并不是极为排斥的,相反,因为他们包容的文化氛围,说到他们对胡乐也是非常的喜爱,并且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很多胡乐人都可以在唐朝做官,有的甚至还做了一品大官,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有的胡乐人甚至还得到了皇帝的欣赏,例如在《唐会要》当中, 龟兹音乐家白明达精通乐律、作曲, 自隋代开始就活跃在中原朝廷, 担任"乐正"官职, 负责排练西域乐舞和作曲。
在隋朝的历史当中,还记载了他所编写的14首音乐曲,唐太宗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从这些史实当中足以见得当时胡乐人在大唐的如鱼得水的现状。
面对胡乐人在朝堂上的表现,很多王公大臣也看出了统治者对于胡乐人的欣赏和赞叹,有些人就开始学习西域的音乐文化,开始学习西域的乐器。
例如在唐玄宗统治的时期,唐玄宗作为一位皇帝,也非常善于西域的乐器,他最擅长的是一种名叫羯鼓, 是戎羯的乐器。
在皇帝的影响下,还有几位非常出色的王公大臣学习了乐器,有一位大臣是汝阳王,他在使用羯鼓弹奏之前,唐玄宗在他的头发上别了一朵花,在一首曲子结束之后,这朵花仍然没有掉落,他就得到了唐玄宗的夸奖,也使得其他的王公大臣更加努力的学习西域的乐器,希望有一天可以得到皇帝的赏识。
所以就是在这种风气下,更多的王公大臣开始学习西域的音乐文化,西域的乐器,胡人音乐逐渐在王公大臣的心目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统治者对于胡人音乐的喜爱,影响到了王公大臣对于西域音乐的态度,很多人开始以会西域乐器为荣,更多的王公大臣参与到了学习西岳乐器这一项活动当中,逐渐成为这些朝堂大臣的日常生活,而胡乐文化也深深地进入到了这些大臣的心中,这是胡乐文化渗透的第二个进程。
三、胡人逐渐定居唐朝,将胡乐在社会下层传播开来
在统治者和王公大臣的带领下,上流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学习西域音乐文化的风气,这种风气不断扩大,逐渐在社会下层传播。
并且很多胡人都逐渐定居唐朝,也被唐朝的下层社会带来了胡人音乐的文化,很多汉人也学会了西域的乐器,开始在街上卖艺,胡乐在社会下层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唐朝的社会下层,学习胡乐的不仅仅只有胡人,同时还有汉人,汉人所最擅长的乐器就是琵琶,唐代的琵琶家可谓是高手如云。
例如在《乐府杂录》琵琶条记琵琶名手有贺怀智、康昆仑、段善本、曹氏一家、廉郊、杨志、郑中丞等,这些都是弹琵琶的高手。另外,
筚
篥
也是唐代盛行的乐器。
筚
篥名手有李衮、李龟年、安万善、薛阳陶、尉迟青、王麻奴等。
安万善是安国人。数量众多的汉人擅长西域的乐器,足以见得当时的胡乐文化,在社会下层传播的速度之快,传播的范围之广。
很多从西域来到大唐社会的胡人,面对唐朝繁荣的社会景象,并不再想回那个贫瘠荒凉的西域了,很多人乐不思蜀,长久居住,就逐渐成为了定居在大唐的西域人了,所带来的胡乐文化也深深地影响到居住地旁边的人。
例如在《汉乐府·羽林郎》中就有"昔有霍家奴, 姓冯名子都。依仗将军势, 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的描述。胡人酒肆已经非常多了,也逐渐成为了大唐社会的一个独特的风景线。胡乐在唐朝下层社会中逐渐流行,以至于都发展成一种新的音乐种类,名叫"胡部新声"。
在天宝年间,胡部新声逐渐由河西传到长安,《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亦说:"有新声自河西至者, 号胡音, 龟兹散乐皆为之少息",如此胡乐文化便在大唐的社会下层也就是民间站稳了脚跟,得到了许多百姓的喜爱,这是胡乐文化渗透进大唐社会的第三个进程。
四、结语
胡乐文化为何能够顺利在唐朝进行发展,全都是依靠大唐社会宽松开明包容的文化政策,才使得其可以通过三个进程渗透进大唐社会。
首先是对宫廷音乐的发展,胡乐作为一种贡品传入宫廷,逐渐将自己的优势放大,将雅乐推下主流音乐的地位,胡乐逐渐成为统治者最喜爱的音乐。
其次,王公大臣们开始认识到统治者对于胡人音乐的喜爱和欣赏,以及统治者对于擅长西域乐器的大臣的另眼相待,使得很多大臣开始学习西域音乐文化,西域乐器,在上流社会中形成了一股学习西域的风气。
最后,上层社会已经形成了对西域文化的学习,下层社会自然也会跟随着上层的风气发展,并且很多胡人在唐朝定居,更多的胡人音乐文化传入到社会下层,还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乐种,自此,胡乐就渗透进了大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