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北宋·蔡襄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北宋·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 。北宋官员、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提倡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宋英宗即位后正授三司使,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擅长书法,其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点画无丝毫苟且;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触处成妙,大得晋人韵致。他力去时俗流弊,另辟蹊径,下开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新风,连接唐、宋两朝书风嬗递,身兼尚法和尚意两种艺术追求,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蔡囊的书法理论重神、气、韵,尚古法而不炫奇斗巧,对宋代书坛的志趣有一定的影响。后世将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蔡襄传世的书迹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等。诗文清妙,造诣较深。 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他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点画无丝毫苟且。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触处成妙,大得晋人韵致。

蔡襄学书之时,唐末衰陋习气并未消歇,而宋书的风尚尚未建立。他力去时俗流弊,另辟蹊径,下开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新风。蔡襄在书法创作上的实践成果,也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是一位连接唐、宋两朝书风嬗递,身兼尚法和尚意两种艺术追求的关键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 总体上看,蔡襄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键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

书法理论蔡囊没有专门的书法著作行世,但散篇亦有可观,其书法理论重神、气、韵,尚古法而不炫奇斗巧,对宋代书坛的志趣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尚法,名家,蔡襄,绘画史,书法,历代,行书,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书法,苏轼,黄庭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尚法,名家,蔡襄,绘画史,书法,历代,行书,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书法,苏轼,黄庭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尚法,名家,蔡襄,绘画史,书法,历代,行书,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书法,苏轼,黄庭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