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其实无论是在《康熙王朝》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吴三桂造反都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之所以没有出现“杯酒释兵权”,就是因为吴三桂忘不了或者说是放不下裂土封疆的巨大诱惑。如果吴三桂如果仅仅想像石守信一样安然享受荣华富贵的话,清朝这点的气度还是有的肯定会满足他。但是当吴三桂的要求远远超过这个达到清朝无法容忍的程度的时候,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在吴三桂身上根本不适用杯酒释兵权
首先咱们来说说杯酒释兵权的前提,一定是手握兵权的将领让皇帝不放心了。无论是功劳还是重病在屋,总之皇上比较担心。但是作为手握重兵的臣子也得懂进退,当皇上暗示的时候就应该积极主动地把权力交出来,这样君臣两不疑,这样是最好的结局。例如:北宋大将石守信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去世的时候还追赠尚书令、秦王,谥号武烈。生享荣华,死尽哀荣有什么不好。
咱们再来看看吴三桂怎么想的,他绝对看不起区区的荣华富贵。因为他想要的更多:他想如同明朝的沐王府一样永镇云贵。但是首先康熙皇帝肯定不会给,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国中之国的存在。另外吴三桂你也不看看你有人家沐王府的首任朱沐英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干儿子,这和你能一样吗?换句话说朱沐英人家勉强也算皇亲国戚,那是御儿干殿下(虽然后来改回了本姓)。
再说沐家在云南的口碑是自己做出来的,沐家在云南爱民如子,恩威并施赢得了云南百姓的拥护。这才出现了云南百姓只认沐王府,不认圣旨的局面。沐王府自始至终也没有辜负大明王朝的信任,替朝廷永镇云南并且在抗清的时候坚持到了最后。
再看吴三桂在云贵横征暴敛,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清朝强大就投降清充当马前卒,甚至亲手处死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收兵权)就迫不及待地出来造反,还非常不要脸的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他也不怕大明历代先皇诅咒他。
吴三桂造反的必然性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吴三桂假模假式的还和朝廷谈判撤藩的细节,其实她早就想武装造反了。他所假装谈的就是想骗点钱粮,但是在周培公的“分期补偿”的套路下吴三桂骗取钱粮的手段破产。周培公的意思非常好,就是虽然撤藩需要海量的白银,但是可以分期支付。首先吴三桂离开云贵,咱们先支付一小笔就够用了。只要吴三桂离开云南,那就没什么威胁了。这个方法可以说击中了吴三桂骗钱粮的软肋。
所以吴三桂原形毕露,打算造反再也不和清朝的云南巡抚朱国治虚与委蛇。无收纳柜要杀朱国治祭旗。朱国治临死揭露了吴三桂假装反清复明造反的真面目: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而大人你却已反满为名祸乱天下;你谋求的是一己之私,受苦受难的却是各族百姓。你虽是汉人,却是汉贼。是中华民族的祸害”
所以说吴三桂和清朝的彼此需求无法达成一致:吴三桂裂土封王的妄想朝廷不允许;朝廷想让三藩放弃兵权享受荣华的想法吴三桂不屑理会。双方诉求的巨大差异只能导致战争的爆发。所以说吴三桂造法绝对不是被迫的,是他野心太大造成的必然结果。
小结:
吴三桂的狮子大张口导致清朝的断然拒绝,这不存在什么被迫与否。就像两个谈判对手,一方提出了对触动对方核心利益的内容对方肯定无法答应。这难道也是被迫吗?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