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历史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也源于此因,不少影视公司都喜欢制作明代的影视剧作,比如近期登台的《山河月明》,便将大家再次代入到了那个以武开国的“洪武时代”。
但每每看到明剧中“常遇春”与“陈友谅”时,大家就免不了和另一本时代巨著相串,那就是《倚天屠龙记》。
此小说也是基于元末明初而完成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也巧妙地将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安插其中,让整个故事与历史结合,显得更加饱满也更有活力了。
那小说主角张无忌此人是否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朱元璋还曾是此人手下,只是朱元璋称帝后,此人便慢慢淡出了众人视野。
那此“张无忌”下场如何呢?这一切还要从一个民间社团说起。
得承父业,红巾反元
根据金庸老先生对张无忌的描写,我们从历史中寻得了其原型——韩林儿。
韩林儿的父亲叫韩山童,其名与张无忌之父张翠山,同有一“山”字共义,而且韩家父子其末字相承为“童儿”,又随俗语相传“童言(延)无忌”。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在创作时确实煞费苦心,将主角取名张无尽,不仅符合小说性格,又在暗中代指了真实历史人物。
如果说“名义相承”有些牵强,那便说一说此人之经历,如此方能验明正身。
韩父韩山童在元末时,以其祖辈的“白莲烧香”为引,再次续传白莲教教义,吸引教众无数,但因事迹败露,被元廷罚以流放永年(今河北邯郸)。
在流放期间,韩山童得其子韩林儿,但时逢元廷昏庸腐败,天下已是民不聊生之势,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韩山童真臂高呼:
“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
当时不少百姓已经食不果腹,急需一人出面拯救乱局,而韩山童的“神话”,正好成为了造反大门的钥匙。
在韩山童的筹划下,黄河以南的不少老百姓都纷纷揭竿而起,大家尊韩山童为皇室后裔应重掌中原,所以以红巾为号,起“红巾义军”反元,代指“血洗中原”之意。
但义军起兵之初,缺乏相应的军事指导,在与元官兵的作战上迟迟无法获得主动权,甚至还一度被元军打得抱头鼠窜,眼见正面作战无法取得优势,韩山童的部下刘福通迅速率军进入颍州,以此为根据继续发展。
而失去了分部支援的韩山童,则在元军的围杀下被元吏所捕,最终被元廷处死。侥幸逃脱的韩林儿与其母杨氏,被迫逃遁到武安山中躲避援军追捕。
随着元廷的持续腐朽,各地的受苦百姓纷纷加入义军,而红巾军的规模也在韩山童死后不断壮大,先前潜逃至颍州的刘福通趁势召集众军,开始对中原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而且此战多胜,渐渐将红巾军壮大至十万部众,让元军失去了剿灭义军的时机。
眼见义军越聚越多,刘福通已经开始无法全部执掌,这时候他想到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张无忌的原型),他急需韩家的声势来帮助他执掌红巾军。
最终,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遣人在砀山夹河找到了韩林儿,并将其迎回大本营亳州,并助韩林儿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这一段与张无忌的身世已大致相同,从先父早逝到流落江湖,最后被旧人寻回,并迎上高位,而明教教主与小明王释义也几乎相同。
那身为小明王的韩林儿,最后又是如何与后皇朱元璋共处的呢?
朱家称王,“无忌”身消
刘福通将韩林儿立为义军精神领袖后,便将其幽禁在亳州皇宫之中,不让其掌权统兵。
而义军也在刘福通独自统领下,不断地破城进军,声势逐渐浩大了起来,但也随着势力的壮大,其内部结构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由于刘福通只是领袖的代言人,并非真正的统领,所以不少新进的义军都甚是不服,他们各自结党,在义军内部不断做大,想与刘福通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
在这样的内部斗争下,红巾军逐渐不似从前那般团结,隐隐间有分崩离析的趋势,而元军也趁此开始大肆反攻,一度让红巾军精锐损失惨重,这其中刘福通一部损失最为惨重,亳州也被元军包围。
无奈的刘福通只能携韩林儿逃往安丰以谋求后续发展,也正是这一年(1356年),朱元璋趁元军精锐围攻刘福通一部,率部直取南京,获得了当时南方最好的一块地盘,而且朱元璋与红巾军其他将领不同,朱元璋在攻下城池后并不滥杀无辜,也不主张斩杀降军,而是采取招揽的怀柔政策,这让朱家军在红巾军中迅速崛起。
另一边,刘福通在休养生息之后,也配合南方攻势继续进取中原,一路战途上胜负各有,但这与其他几支崛起迅速的义军分支有了差距,其中主要便是张士诚一部。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时,张士诚遣人合围韩林儿所在的安丰城,妄图逼迫韩林儿退位,自己可以得以称帝。
当时战事十分紧急,安丰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时间一长城内已是断水断粮,甚至出现了人人相食的景象,小明王也被此状直接吓哭。
刘福通眼见危机,无奈只能向下属朱元璋求援,朱元璋作为红巾军的一支,他责无旁贷,于是他不顾军师刘基的劝阻,当即派军驰援安丰,将张士诚军队打败,并迎小明王“无忌”到滁州继续称皇,而朱元璋继续为其征战天下。
但随着朱家军的继续壮大,“无忌”韩林儿的皇位已渐渐成为虚设,朱元璋才是实至名归的天下之王。
也是在这一年(1366年),朱元璋派人接“无忌”韩林儿到应天登顶天下皇位,但无巧不成书,接应韩林儿的船在半道巧合而沉了,船上众人一并遇难,也有一说全部失踪。
不过可以从中得知的,便是韩林儿无法到应天承接皇位,而朱元璋则顺应天命成为了大明皇上。
总结:
从正史的角度来看待“张无忌”与朱元璋,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虽靠“张无忌”的明教(红巾军)起家,但自身能力却已全数超过了明教教主张无忌(小明王韩林儿)。
所以,这才有了朱元璋从虚渐实的过程,最终通过“沉船案”让张无忌(韩林儿)彻底淡出众人视线,自己则顺继天位。
由史观今,我们在做人做事时也需时刻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切忌“以弱统强”,否则最终便会引来虚实互换,本末倒置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