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竟出两名臣,伯仲同心拒敌人”,作为两宋之际的名将,吴玠和吴璘两兄弟不仅以身为基,筑成南宋的西北坚壁,更是共同受到皇帝追封,位列七王之中,“涪王乃吴玠,信王吴璘继”。不过而立便毅然投军,国难当头扛起大梁,镇守川蜀为国亡身,吴玠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士卒成为西北边帅的呢?
一、军中悍卒,发于行伍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病死,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登基,是为宋徽宗,北宋开始进入灭亡倒计时。尽管宋徽宗的统治混乱不已,但出身将门的吴玠依然心怀国家,未到及冠之年便投身军旅,与千万同袍们以身筑城,将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大宋西北。
《韩非子·显学》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当时,北宋依然与西夏为敌,边疆受到西夏侵扰,而年轻的吴玠骁勇果敢,靠着作战勇猛取得对西夏的胜利,凭借着军功很快脱颖而出。然而以命搏命不是没有代价的,长期的鞍马之劳,在未来拖垮了吴玠,使得他英年早逝,成为一大痛惜。
从戎十年,吴玠鏖战西夏,平定起义,身先士卒,无往不利,但他的个人之勇却难以拯救宋王朝,靖康元年(1126),都城告破,二帝被俘,神州大地又一次陷入至暗时刻。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新建起来的南宋朝廷内部却又陷入斗争风波,直到名臣张浚成为枢密院长官,而吴玠也因此步入人生转折点。
南宋与金进入相持阶段,双方的高层皆认为陕西是重中之重,“中兴当自关陕始”,为了确保陕西的安全,张浚自告奋勇来到此地经营。作为“空降”的一把手,张浚当然知道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在接见了吴玠吴璘兄弟后,他知道自己挖到宝了,立刻提拔吴玠为统制,并命兄弟二人共掌帐前亲兵。
二、抗金先锋,临危受命
深信“女真人满万,则不可敌”的金国名将完颜娄室统率诸路金军,横扫西北诸宋军,破潼关、占京兆,设伏败数十万宋兵,为娄室前驱的完颜撒离喝,是金太祖阿骨打钟爱的名将,此前无一败绩,两人联手可谓是不可一世。然而在吴玠面前,盲目自信的两人跌了个大的。
建炎四年(1130),完颜撒离喝攻打陕西邠州,与吴玠相遇,不可一世的他却惨遭失败,被打的大哭,“撒离曷智勇全无,昔与宋曲端邠州之战,金主几催,撒离曷号哭,众目曰啼哭郎君”。不过由于吴玠没能得到支援,被娄室抓到了机会,吴玠最终失利败退。
由于宋军抵抗激烈,纵使娄室能够无坚不摧,却仍然被各地复叛搞得寝食难安。为了阻遏金军军势,与金人争夺陕西,同时减轻金军再次渡江南犯给朝廷带来的压力,张浚调集五路大军,主动出击,富平之战由此拉开序幕。不过由于张浚错误指挥,又出现了环庆经略使赵哲战败逃跑的行为,导致宋军在有机会取胜的情况下惨遭大败。
“军遂大溃,五路皆陷,巴蜀大震”,若是再让金人取得巴蜀,那南宋将彻底没有翻盘的希望,于是吴玠临危受命,与弟吴璘共同收拢残兵,死守和尚原。和尚原与大散关同为控扼川、陕交通的要地,在大散关已失的情况下,还死守和尚原,大家都认为吴玠是自寻死路,包括手握十万大军的金兀术。
三、据险阻金,智勇双全
富平战败,打没了宋西路军,还能保全性命的宋兵也是斗志全失,甚至有人还动起了歪脑筋,打算把吴玠兄弟绑了换取封赏。但手握千人的吴玠却硬生生抗住了,纵使敌众我寡,他率领的残兵死死坚守在和尚原,如同一把尖刀,使得金军无法形成合围之势,更不得入川半步。
陕西金军统帅金兀术可咽不下这口气,因此亲帅十万大军来攻,“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来势汹汹,势必要一举拿下吴玠。不过这位金国“四太子”在此遭受的打击可不比被名将韩世忠撵着跑要小,士卒死伤过半,自己还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
有了如此战绩,朝廷便授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将经略陕西的任务交给了他,而他的对手,正是被自己打哭过的完颜撒离喝。虽然金兀术和撒离喝都在吴玠面前吃了败仗,但雄厚的国力可以支持他们犯错,相比之下,吴玠不能有哪怕一次的大失误,还得自给自足,得不到支援。可即便如此,吴玠依然保持忠义,一心抗金。
绍兴二年(1132),撒离喝发五路军入侵,深知不是吴玠对手的他在仙人关布下疑兵,企图牵制吴玠,自己则率领主力拿下金州,乘胜进逼汉中。可令撒离喝没想到的是,在接到调知兴元府的名将刘子羽的求援后,吴玠率军连夜奔袭三百里救援。由于吴玠、刘子羽等人不仅一心抗金,而且智勇双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游击战术对付撒离喝,最终迫使金军仓皇撤退。
三、矢志不渝,为国亡身
由于得不到朝廷援助,吴玠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和尚原,命弟弟吴璘和自己一同退守仙人关。绍兴三年(1133),觉得自己又行了的金兀术卷土重来,又带着撒离喝和十万重兵来找吴玠的麻烦,并且又一次被吴玠打败,“遂还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仙人关之战,与之前的和尚原之战被一同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
全赖吴玠文武兼备,将士浴血奋战,这才扭转南宋在西北的颓势,甚至有了反攻的希望。仙人关之战得胜后,吴玠得宋高宗所赠战袍、器甲,还有他的亲笔信:“朕恨阻远,不得拊卿之背也”,得到皇帝首肯的吴玠又乘胜追击,收复了凤、秦、陇三州。
不仅外战常胜,吴玠也是内政好手,在与金军对峙时,他还大力开发川蜀、陕西之地,在阶、成、西、秦、凤、兴、梁、洋、利九州屯田;与四川制置使胡世将共同推行水陆并运转般折运法,以克服粮运困难的局面;还将各军家属迁至江南,消除将士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是以家眷为把柄,使得手下将士不会轻易叛逃。
绍兴九年(1139),宋金和议达成,半生抗金的吴玠在听闻和平的代价却是岳飞之死、宋向金称臣,不知有何感想,但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使得他再不复年轻时的骁勇,在上疏请求解职不被宋高宗允许后,吴玠病逝在自己镇守了六年的仙人关内。淳熙三年(1176),在吴玠长子吴拱的请求下,宋孝宗追封吴玠为涪王。
富平之战,是吴玠与南宋的转折点,“金人一意睨蜀,东南之势亦棘,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在败军中脱颖而出,以命撑起整个西北防线,为南宋换来了苟延残喘的时机。然而只为保住自己帝位的宋高宗宁愿相信自己的敌人,也不愿信任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的岳飞等人。若非吴玠英年早逝,屡战屡胜的他恐怕也会被冠以“莫须有”之罪,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