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却在主少国疑之际,于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而后逼迫后周皇帝退位,自立国号为宋。

他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使得天下再度回归统一。当然,燕云十六州仍在辽国手中,这也算是一大遗憾。

烛影斧声以后,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大统。然兄弟二人充分吸取自唐以来弊政之教训,谨防武将作乱以及宦官干政和外戚当权,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维护统治的政策,并希望后世帝王欣然承之,是为祖宗家法。

(一)、总结教训,以保江山稳固

"前车覆,后车诫也"。赵家兄弟都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也看到了很多政权的覆灭。他们想自己的大宋能够长治久安,所以时时刻刻的提防着重蹈前朝们的覆辙。

正如赵匡胤所言"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1. 循规蹈矩的大宋王朝

"祖有功,而宗有德",专制皇权的江山是代代相传的。后世的皇帝们,对祖先的教诲,莫不敢不听从。他们定下的规矩,说的言语,一定会被子孙们世世代代牢记在心。

因为江山是自祖上传下去的,不论是出于孝道还是感恩之情,皇帝们对祖先都非常的孝敬。

因此,在电视剧中总是会出现,皇帝对着祖宗牌位下跪或者在朝堂是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自己无颜面对如何如何。

宋太祖和宋太宗因为是切身经历过五代之乱,也很明白那些政权是因何而亡,他们害怕大宋成为短命的第六代,因此在位期间不断地制定各种祖宗家法。

说是家法,其实就是国法,是皇帝们必须遵守的规定。这就对统治者因时施政,造成了一定的束缚。

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祖宗家法也不一定考虑的周到。如果不能根据当下环境的改变,而制定合适的政策,那么必定会加重危机。

皇帝们一昧的陷在祖宗家法之中,认为若是改变,则有违祖制。无颜面对皇帝。所以,不论祖宗家法是对是错,适合与否,他们都会盲目的遵从,不敢多言。

就像很多的教规教义那样,都是千百年前设立的,放在现代环境中肯定不合适,容易造成与主流社会脱节。

2. 祖宗家法的坚定奉行者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会以为别人是什么样的。赵匡胤乃后周的窃国大盗,他认为后周覆灭的原因就是在于给武将的权力太大,唐朝也是如此。

所以,他想方设法的节制武将的权力,贬低他们的地位。同时,不断的抬举文人,多次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真宗刚上任就表示"先朝庶政,尽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失坠";仁宗亦是如此"个中要务,已获成规,当慎奉行,不敢失坠";

英宗也说"在于庶政,悉有成规,惟谨奉行,罔敢废失"。这表示他们会一如既往的奉行祖宗家法,会根据太祖,太宗皇帝制定的律令一成不变。

由此一来,打压武将,抬举文人,就成了大宋历代皇帝所遵守的政治正确,也是那个王朝的基本国策。不论是神宗还是钦宗亦或者是高宗还有孝宗都不敢违背祖宗之法。

(二)、一成不变,等于迟滞不前

"都监监压以夺其兵:立仓场库务之官,以夺其财"。设立都监以监视武将,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宗家法。

他们明面上的官职不大,却是军中皇帝的化身。其命令,就连主帅也不得不从。老令公杨业惨死,就是"拜都监王侁所赐"。

他执意要强攻,所以一军之帅潘美为了自保,也无可奈何。倘若劝阻,那么必定会受到打压。所以,这个祖宗家法,在太宗朝就得到了教训。不过后世皇帝依旧不愿改。

1. 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

"若狄青、岳飞辈,盖数十百年而一,有寥落相望,无复继者"。

北宋的狄青和南宋的岳飞,那都是不世出的忠臣良将,而就是因为那条祖宗家法,将他们害的不轻。一生献给赵宋,最后却不得善终。

宋仁宗赵祯,可以说是千年难遇的好皇帝。不过面对祖宗家法,他也是无可奈何。早年间狄青戍守边关,令党项人闻风丧胆。

后来,广西侬智高叛乱,朝中无人可用之际,他请缨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岭南,为大宋平定祸患。

班师回朝,仁宗大喜,封狄青为枢密使。不过害人匪浅的祖宗家法,让文官们异常膨胀。以欧阳修和韩琦为首的文官集团,对此非常不满。

他们不甘心让贼配军出身的狄青,身居高位。害怕开了这个先例以后,文官的地位会被武将打压。

他们屡次上书"以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又因"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知道狄青不是谋反之人,但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将其免官罢职。这位功勋赫赫的武将,没有死在敌人的长矛下,反而倒在了文官们的声讨中。

如若不是那个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文官们势力不会如此膨胀,他们也不敢直接要挟皇帝,陷害狄青。

2. 如履薄冰,哀大莫过于心死

狄青事件让很多的武将们心惊胆战,他们一点点的剥离掉属于行伍之人的勇敢激进,变得如同书生一般谨小慎微而又谨遵中庸之道。

这全都为那条祖宗家法所害。皇帝们一心想着,"垂子孙之贻谋,光祖宗之大业",根本就不会因时而异的制定国策。

因为轻武,他们不信任武将,也因为轻武,他们将军营当成了收容所。

"咱家之乱,仅养兵所为万世之利,若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

为了防止灾民成流民,流民成贼寇,那些鳏寡孤独之人一律收纳充军。此外,为了减少财政支出,也将监狱中的犯人纳入军营。

此外,军官们一律不得在非战之时,统领士兵。如此一来,军营成了大杂烩,而且兵不熟将,将不知兵,根本没有协同作战的能力。

北宋前期制定的这些祖宗家法,是实打实的害了那个王朝。倘若真宗,仁宗等人不那么孝顺,想必后来的靖康之役,北宋就不会如此的耻辱。

这两位皇帝可以说是彻底的巩固了那条不合时宜的祖宗家法。

(三)、危害颇多,后患无穷

《云麓漫钞》提到宋太祖曾说"用南人为相,杀谏官,非吾子孙"。这条祖宗家法,语气相当的强烈。

他决不允许后世的君王们,以南方人为相,授高位于他们。这条祖训,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色彩,同时更使得来自北方的文官们有恃无恐。

寇准算得上是正直之臣,不过他面对神童般的晏殊以及萧贯时竟以"南人下国,不宜冠多士"为由剥夺了其成为进士的权力。

1. 阻碍朝廷招徕人才

太祖皇帝那时天下初定,人心未稳,他主要是害怕有人卧薪尝胆来报亡国之仇。所以真宗和仁宗在遵守那条地域黑般的祖宗家法时,是有所改变的。

虽是如此,但朝堂上的臣子们却拿着鸡毛当令箭,多次以此为借口打压南方人。来自江西的王钦若,位列北宋五鬼之中。

当时真宗想立他为宰相,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他们认为应该遵循祖制,不能轻易的改变。但由于赵恒的坚持,他还是成为了宰相。

不过为官期间,没少受到北方文武的打压。因为祖宗家法,导致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无法入朝为官,或者只能当个小地方官。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北方的文官们大都不熟悉南方,他们在制定相应的政策上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好在一直到神宗年间,这条祖训就被打破了。

就像北宋中后期的王安石还有童贯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而到了南宋,这条祖宗家法已经荡然无存。

虽是如此,不过在北宋前期,这条家法,的确是让很多怀揣报国梦的年轻人走投无路,国家也失去了很多的栋梁之才。

2. 激起党争,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因为太祖年间就一直在强调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北宋文官的地位很高。而且,他们如果不是谋反那样的重罪,一般也不会判处死刑。

于是,大家就开始愈发的肆无忌惮。同时,政见相投者,总是会自成一派,打压异己。当时宋祁就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提出:

"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因为太祖皇帝太过于倚重文人,所以实行了很多不合时宜的政策。到了仁宗这一朝,弊端慢慢显现出来。

而范仲淹和富弼以及欧阳修等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之策,是为庆历新政。不料得罪了朝堂上很多当权者的利益,指责他们是同党,痛斥他们擅自改变祖宗家法。

而欧阳修则主动上书称自己是清流党,于是这些人纷纷遭贬谪。"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牵连。

因为祖宗家法导致文官地位不断抬高,他们反过来又以维护祖宗家法的名义,排除异己。如此一来,党争愈发加深,而前朝留下的弊政,也没有人再敢轻易的消除。

结语:

赵匡胤兄弟设立的祖宗家法,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日益膨胀的文官集团,会极大的阻碍皇权的实施。

那些所谓的家法,不过都是根据那时的情况而设立的,并不一定适合后代的发展。不过后世皇帝们为了保持自己孝顺的名号,就不敢改革。

参考文献:

《宋史》

《云麓漫钞》

文/南宫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后周,因为,政治,狄青,宋太祖,皇帝,宋太宗,武将,祖宗,仁宗,观点评论,狄青,家法,皇帝,太祖皇帝,祖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周,因为,政治,狄青,宋太祖,皇帝,宋太宗,武将,祖宗,仁宗,观点评论,狄青,家法,皇帝,太祖皇帝,祖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周,因为,政治,狄青,宋太祖,皇帝,宋太宗,武将,祖宗,仁宗,观点评论,狄青,家法,皇帝,太祖皇帝,祖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