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升:谈谈《永乐大典》的复原

张升:谈谈《永乐大典》的复原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共22937卷(其中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自明永乐六年抄成后,没有印行。明嘉靖末年又抄一副本。正本下落不明,副本则历尽劫难,至今只有约800余卷存世。

《永乐大典》一直以来颇受人们重视,尤其是清乾隆年间从中辑得佚书数百种,此后《永乐大典》辑佚之风甚盛,影响至今,形成了史上颇负盛名的大典本。它是辑佚的范例,也是版本学上独有的一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已辑出之佚书来复原《永乐大典》,也即是通过大典本来复原《大典》。这是一种反哺式的辑佚。

一、《永乐大典》复原总体思路

1.以大典本复原《永乐大典》。大典本的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而存世的大典本非常多。因此,据大典本复原是复原《永乐大典》的主要途径。

首先,将现存的大典本编一个总目录,以反映现存大典本的全貌。其次,利用现存大典本复原《永乐大典》。对大典本的利用,可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标佚文出处者,据其出处将这些佚文一一复原回《永乐大典》。如《宋会要辑稿》《旧五代史》以及文廷式、缪荃孙的一些辑佚书等均有《大典》佚文出处。例如,《宋会要辑稿·帝系一》的“僖祖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一条,出自《永乐大典》卷12300,即可直接将此条复原回此卷。又如,大典本《旧五代史》卷8、9、10,分别为“梁书·末帝纪”上、中、下,全部出自《永乐大典》卷6605。参考《永乐大典》目录和体例,可以将此三卷复原回《永乐大典》卷6605。第二步,没标佚文出处者,一一考证其出处,然后再将其复原回《永乐大典》。先做第一步的复原,然后根据积累的经验再做第二步的复原。

2.以其他书所引《永乐大典》材料复原《永乐大典》。除了大典本之外,还有一些书籍引用过《永乐大典》,而这部分引文又为现存《永乐大典》或大典本阙佚部分,即可据其来复原《永乐大典》。例如,一些方志引过《永乐大典》,这些引文可以利用,可据以复原《永乐大典》。利用这部分材料要注意两点:其一,有些书只是利用《永乐大典》材料做校勘,而不是直接引用原文,对于这部分内容要合理使用。其二,有些书所引材料并不直言出自《永乐大典》,但据有关资料可推知出自《永乐大典》。

3.利用其他可补《永乐大典》之书籍来复原。据《永乐大典》目录可知,其中有明言采自何书者,可以推断《永乐大典》某卷收录的内容,若其所采之书存世,即可据以复原。这就需要,第一步,制订“《永乐大典》目录引书存佚表”;第二步,制订“现存《永乐大典》残本引书存佚表”;第三步,制订“《文渊阁书目》所收书存佚表”;综合以上三表,再进行校正、去重(注意书名异实同、名同实异),制订《永乐大典》引书存佚表。我们把通过上述方法搜得的材料,参照《永乐大典》目录、体例等,将其复原为《永乐大典》之内容。

最后,我们将上述复原成果汇编起来,再加上现存《永乐大典》残本(包括目录),最终形成《永乐大典(复原本)》(包括全文版和图像版)。

二、《永乐大典》复原示例

1.从《永乐大典目录》找到要复原之书。一般来说,应是有传世本或现存大典本。例如,据《永乐大典目录》可知,《永乐大典》卷47“通”字下收“王充论衡·别通篇”,《论衡》30卷,共84篇,20余万字,完整存世,可选取此书复原《永乐大典》。

2.利用《永乐大典目录》,确定此书在《永乐大典》中分布在哪些卷次。例如,查《永乐大典目录》可知,《论衡》中的30余篇收入《永乐大典》的卷次可以确定。《永乐大典》收书的规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全书收载、全篇或全卷收载、零散收载。一般来说,前两类较好复原。如果《永乐大典》残本中正好收载了该书的相关部分,则更方便参考。从《永乐大典目录》可看出,《论衡》是一篇篇收载的。

3.将传世本或大典本找到,对应其在《永乐大典》中的卷次来复原。《论衡》现存有宋本、元本,都可以参考。据目前初步判断看,《永乐大典》所收《论衡》应为元本。例如从元本《论衡》中将“别通篇”全文摘出,就可以用以复原《永乐大典》卷47“王充论衡·别通篇”。

4.按格式要求,参考《永乐大典目录》,将相应内容编排成《永乐大典》之一部分。

我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永乐大典〉综合研究、复原》,目前已形成约2000卷的分工表,其中已提交的复原稿件近千卷。已复原稿件,均严格按照拟定的“复原体例”撰成长编,其中既体现了《永乐大典》的格式规范,又有新加的校勘,以及“前言”(复原依据、材料等相关说明)。

三、复原需注意的问题

其一,需要找出更多的大典本。四库全书馆开馆期间辑出的但未入《四库全书》的大典本,其中有一些还存世,但有的已知其为大典本,而有的可能未知其为大典本,这需要借助四库全书馆签条来判定;开馆期间馆臣或其他人私自辑出的大典本,如《永乐大典·东昌府》等,需注意搜集;全唐文馆辑出的大典本还有哪些,也要进一步搜集。

其二,大典本所标《永乐大典》出处,有时会有错误。例如,大典本《九国志》卷2“李涛传”,《守山阁丛书》本将其出处标为“卷18133,第十四页”,但据《永乐大典》目录可知,卷18133所收为后周将,而李涛是吴将,应出自卷18134或卷18135,故此卷次肯定有误。再参考《九国志》所收九国之顺序,可推断“李涛传”肯定不应在卷18135,而应在卷18134。

其三,标佚文出处的大典本毕竟很少,其他大典本如何复原,则需要参考《永乐大典》目录以及《永乐大典》收书规律,来推测佚文所在位置。例如,大典本《文子缵义》“上仁篇”没标出处,但根据《永乐大典》末字入韵的规律以及“仁”字卷3029“诸子言仁”事目,可推知该篇应收于《永乐大典》卷3029。

此外,大典本的文字需要校对,因为从《永乐大典》辑出时会有改动、抄错的情况,因而复原时还要回改、校正;还有一些文字需要斟酌增减。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7月17日第9版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出处,材料,佚文,目录,参考,永乐大典,张升,内容,部分,论衡,大典,永乐大典目录,永乐大典,典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出处,材料,佚文,目录,参考,永乐大典,张升,内容,部分,论衡,大典,永乐大典目录,永乐大典,典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出处,材料,佚文,目录,参考,永乐大典,张升,内容,部分,论衡,大典,永乐大典目录,永乐大典,典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