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汤显祖故事求学从姑山

汤显祖故事求学从姑山

(来源: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

求学从姑山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两位少年背着书箱,满身是汗地登临南城从姑山。前方数间书房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让他们原本沉重的脚步突然轻快起来了,前行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这两位少年,一位正是汤显祖,一位是他的同乡好友姜鸿绪。

这年,汤显祖十七岁了。恩师徐良傅不幸辞世,汤显祖毅然从百里开外的临川沿吁江乘船逆流而上,来从姑山再次从罗汝芳学,继续听他讲阳明之学。

其实,在此之前,汤显祖与罗汝芳就结了缘。十三岁时,汤显祖就拜过罗汝芳为师,跟着他学习。

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人称“近溪先生”,又称“明德先生”,南城县人,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泰州学派的特出者,是平民思想的积极推进者。罗汝芳是学者,也热衷于讲学。他善于把玄妙、平易的讲演表达出来,为广大平民所接受。在当时的学者中很有名气,他们说他“舌胜笔”,换句话说是说得比写得好,即使是不通文墨之人,俄顷之间,也能令其心境开明。他曾在家乡附近的从姑山上创办“从姑山房”,广泛接纳四方学子,从事讲学活动。

其实,汤家与罗家历来交好。汤家私塾门前的对联,据说就是罗汝芳作的。联云:“光阴贵似金,莫作寻常燕坐;天地平如水,相看咫尺龙门。”有一年,罗汝芳回家省亲,汤显祖之父汤尚贤闻之,觉得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诚恳邀请他前来自己家的私塾讲学。罗汝芳欣然赴邀。台下诸生中,就有汤显祖。他听到“制欲非体仁”之说时,心智大开。罗汝芳在汤家客居讲学期间,汤显祖经常与他严肃认真地讨论学术问题,有时也诗歌唱和,甚至弹琴取乐,自觉“天机”开朗,更趋纯真。

从姑山,坐落在南城县东南五公里处,临江竖立,气势雄伟。从姑山分东西两峰,东峰为“飞鳌峰”,西峰为“天柱峰”。两峰之间有素称“从石天光”的一线天,中间架一天桥,长约二米,宽一米,沟通两峰。岩壁陡峭,高耸数十丈。在从姑山的另一侧,有“屏玉洞天”,其左有“棋盘石”,右有“涵虚石”,南有“步蟾石”,北有“蹑云岩”“狮子岩”等,山石古怪,形状各异,或若睡莲含苞,或若飞鸿展翅,或若蟾蜍欲跃,或若老人屹立,古人诗云:“麻姑以瀑奇,从姑以石怪。”

春去秋来,山收水放。汤显祖就在这从姑山上、盱江河畔,枕石漱流,跟随罗汝芳读书,听罗汝芳的禅机妙语,与众多一同游学的朋友相互切磋,学业日精月进。

与他同来的同乡好友姜鸿绪,字耀先,后又从学于罗汝芳。与帅机、汤显祖等人结社里中,共同学习,写下了大量文章,声名远播。日后,汤显祖与同学姜鸿绪、吴仁庆共同编印了《近溪先生语录》。此时,在山上读书的还有沈懋学。沈懋学,字君典,比汤显祖长十一岁。他是安徽宣城人,从安徽跟着罗汝芳来的。他与汤显祖成为一对很好的学友。沈懋学离开南城时,罗汝芳还写了一首《戏赠沈君典》诗送他,诗云:

神功三谷口,玉冷天柱头。

酌君须尽醉,能使百年愁。

数年之后,也就万历五年(1577),沈懋学中得状元,授翰林编修。

-END-

欢迎投稿:363036353@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汤显祖故事 | 家族的希望

汤显祖故事 | 初试身手写《乱后》

线上展览 |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国家三级博物馆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中华曲文化教育基地

扫码关注我们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沈懋学,平民,教育,罗汝芳,故事,诗云,南城,汤家,汤显祖,沈懋学,姜鸿绪,罗汝芳,姑山,汤显祖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沈懋学,平民,教育,罗汝芳,故事,诗云,南城,汤家,汤显祖,沈懋学,姜鸿绪,罗汝芳,姑山,汤显祖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沈懋学,平民,教育,罗汝芳,故事,诗云,南城,汤家,汤显祖,沈懋学,姜鸿绪,罗汝芳,姑山,汤显祖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