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末年群雄的割据战中,李唐王朝的建立为此画上了句号。不过,一段故事的结束,就代表着另一段故事的开始,李唐王朝也是如此。李渊虽然是皇帝,但活的并不安生,因为他的两个孩子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的皇位。而李渊本人也是费劲头脑,既想让李世民继续为国效力,有想让李建成当太子,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封建正统伦常观念(长幼有序)的作用,使魏征作出拥护太子的选择。魏征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儒家学术的培育和熏陶,他和当时的人一样,所认定的天地伦常秩序无非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师徒而已。李建成是嫡长子,而且已被立为储君,又无大过,高祖亦无废黜之意,那就应该尊重这个事实而去维护。如果谁要是凭功劳、能力而僭越逾矩,那就是大逆不道,是会被唾弃的。
当李世民走进武德殿向李渊逼宫时,李渊用哀求的语气请求他,不要杀掉他的10个侄子。可是李世民很清楚“斩草除根,永绝后患”的道理,他无视李渊的乞求,毅然决然杀掉了那10个孩子。从此,李世民就背上了“屠夫”的恶名,纵使有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但依旧洗不掉他弑兄逼父的事实。
而李建成作为曾经的太子,他的葬礼自然是风风光光,虽然举办的人是李世民,杀死的他的人也是李世民。不得不说,这就像是一种讽刺。
而且,李建成不仅不会杀了李世民,反而会对他恩宠有加。李建成既有这个胸襟,也有确保李世民不敢造反的能力。唐史把李建成描述的是那样不堪,完全是李世民为了掩盖他弑兄害弟恶行,故事篡改历史,从而贬低丑化了李建成。
《旧唐书·魏徵传》:徵谏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值得庆幸的是,李世民也是一位明君,他夺下皇位后,并没有对李建成的旧部进行清算,而是一律给予重用。也正因为如此,唐朝才会出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