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的用沉郁顿挫的来形容最为贴切不过,北宋文豪苏轼这样评奖他:“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虽然杜甫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但是在他的诗作之中体现的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胸怀天下悲天悯人。
前言
出生在官宦人家的杜甫,祖上在汉武帝时期就是做官的,到了唐代杜甫的祖父做过国子监主簿,父亲是兖州司马,而且杜甫自幼读书为的就是为官济世。不过杜甫的一生在官场上非常的失败,即使如此他从没有想过离开官场干点别的,因此一生都过得非常潦倒。
参加科举遇到了李林甫
想走仕途科举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而且杜甫自幼聪慧,他对自己也十分有自信,所以一直到了35岁在游历过之后才决定入官场,实际上凭借杜甫的才华,通过科举谋个一官半职也不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但是他那一年那科举改了套路。
当年唐玄宗命李林甫主持科举,不是传统的考试,而是采用“海选”的方式来选良才,杜甫就参加了这样一场科举,李林甫出于私心这这场科举中一个人都没有录取,而且他还有办法让皇帝对他这样做不发怒,这边李林甫交差了,可是却耽误了杜甫。
见识到官场的黑暗
官场如此杜甫也是见识了,不过他一心想要做官,这点挫折并不能影响他。之后杜甫开始疯狂的写自荐信,先是给曾经与自己爷爷一朝为官的韦济写信但是多年都没有回音,后来杜甫学聪明了写信不夸自己别人,于是在张垍那里谋了一个小官。
刚做了个小官杜甫就赶上“安史之乱”,杜甫被叛军所抓,但是因为他官职太低并没有被严加看管,杜甫找了个机会逃走并且去到唐肃宗李亨那里给皇帝做“左拾遗”,杜甫并不懂得为官的道理,在宰相房琯这件事情上惹怒了皇帝差点丢了性命,捡回一条命官是没得做了。
最后是撑死的
在这之后杜甫仍旧四处漂泊,等他辗转来到四川遇到了自己的好友严武,这个朋友还是挺厉害的当时是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看到杜甫这样落魄就给杜甫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职,这个时候的杜甫应该是一生中最安逸的时光。
好景不长严武没几年就一命呜呼了,杜甫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的唐朝已经由盛转衰,百姓生活不在富足,在湖南耒阳又遇到发大水,被就出来的时候杜甫已经几天没吃过东西,此时有人认出杜甫而且对杜甫非常崇拜,就这样请杜甫吃了一顿大餐,然而这顿饭却要了59岁杜甫的命,饿了太久肠胃虚弱,一下吃了太多牛肉和白酒,杜甫当旺就被撑死了。
总结
如果杜甫不是这样执拗的想要做官,想要实现自己心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想法,至少不至于一生都如此的潦倒。然而正是因为杜甫又这样的最求,才让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悲之情。
【参考资料】《唐诗杂论》、《杜甫传》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