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顾炎武首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首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书影

□ 本报记者 杨民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古语,这句话的源头最早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而在《江苏文库》中,不仅将顾炎武列为江苏历代文化名人,收录了他的著作,还有专门章节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今年恰逢顾炎武诞辰410周年,近日,“明清思想转型暨纪念顾炎武诞辰4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顾炎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生于苏州府昆山县(今苏州昆山)。因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

据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可真所著《顾炎武年谱》,顾炎武出生于官僚世家,他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分别是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进士。顾炎武本是顾同应的儿子,因为堂伯顾同吉17岁去世,无子,出生3个月后便过继给了顾同吉家。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参与了《江苏文库·研究编》中《江苏思想史》的编纂工作,他认为顾炎武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他出生到32岁,即明朝灭亡(1644)前的一段时间,这是他一生中较为安定的时期,主要活动是读书和交游。第二时期是到清顺治十一年(1654)迁居南京前后,他在江南坚持抗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第三时期为抗清失败后,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学术研究方面,拒绝和清朝合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届七十的顾炎武在山西骑马时失足坠地,第二天就与世长辞,走完了艰难曲折的一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日知录》,原句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发贵对此做了解读:天下兴亡关乎所有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顾炎武意在维护中国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

顾炎武的著作中并没有出现这8个字,后来梁启超将此句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多次引用,青睐有加。这8个字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

顾炎武学术渊博,在很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被后世学者尊崇。梁启超称他:“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朱承认为,作为“人师”,顾炎武为后代读书人树立了道德榜样。他出身官宦世家,家境殷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他为了复国,背井离乡。面对清廷的威逼利诱,他拒绝合作,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作为学者,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史学家、启蒙思想家和音韵学家,被尊称为清学“开山始祖”。他倡导“经世致用”,认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培养“通当世之务”的人才,学术思想空虚,读书人空谈误国。

周可真表示,在长期的治学过程中,顾炎武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治学方法:重视资料的来源,重视实地调查。为此,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对各地的山川风俗、民生疾苦都了然于心。他的许多研究、调查都是针对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而发,提出的许多建议也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

江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所研究员陆月宏著有《顾炎武》等相关著作,他表示,“顾炎武自觉担当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历史使命,促使理学转向经学,从而成为了清学之祖,并以人格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顾炎武注重考据、讲求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近现代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戴兆国阐释顾炎武思想的现实意义,“他提出的天下观,认为整个世界的人都生活于一个时代,有着共同的天下。我们现在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要倡导和平外交,不能恃强凌弱,要实现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处。顾炎武的天下观对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至今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生活,时期,读书人,世家,天下兴亡,思想,顾同,顾炎武,江苏,研究,朱承,顾炎,梁启超,日知录,顾炎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活,时期,读书人,世家,天下兴亡,思想,顾同,顾炎武,江苏,研究,朱承,顾炎,梁启超,日知录,顾炎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活,时期,读书人,世家,天下兴亡,思想,顾同,顾炎武,江苏,研究,朱承,顾炎,梁启超,日知录,顾炎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