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存在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结构,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就现代社会而言,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基数过大的问题,而养老制度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亦是如此,人们对于养老制度的关注度完全不亚于现在。
相比起如今的城乡二元养老制度来说,唐朝时的养老制度可谓是相当前卫,当时无论是初入仕途的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有退休保障。
尤其是农民养老问题,完全不用自己操心。对于唐朝这样完善而又前卫的养老制度,你是否心动了呢?
在唐朝时期,家里的家长和户主是同一个人,因此在一个正常的家庭当中,男性家长往往就是户主。
户主需要承担起一个家庭当中的各种职责,比如司法职责,如果家庭成员犯法,那么户主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并且责罚更为严重。
此外,户主也有更大的权利,比如财产分割权,家庭分割财产多数以平分为主。
从养老制度上看,这种财产权的拥有也体现在家中老人养老的物质保障上,只有在家长去世以后才会进行财产分割,倘若家长尚未去世,那么财产使用权还是在家长手中,如果家中老人私自挪用财产则也会受到惩处。
在唐朝时,人们强调以孝治天下,主要还是讲究养老问题。对于很多高龄的老人,唐朝政府还是会想方设法的进行帮扶。
比如皇帝的赏赐,皇帝一般会授予老人一定的官职,让他们挂名当官,享受政府的帮扶和各种礼待。
一般的平民百姓,从20岁到60岁这段期间是要为国家效力的,但是有的朝代则会缩短百姓的服役时间。
唐朝时的赋役制度就比较人性化,如果以后家庭当中有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则可以给这个家庭一个侍丁的名额,如果家中老人年长90岁的,则赠与两个侍丁的名额,倘若家中老人长命百岁,则可以配备三个侍丁的名额。
在唐代,侍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要拥有这样的身份,就可以不用再为国家服役。
唐朝的服役制度其实还是相对沉重的,因此唐朝政府安排这个制度就是希望家庭能有结余照顾老人,能够让老人们的生活更有保障。
但有的人则为了能够归逃避赋税,谎称父母健在,倘若这样的行为被政府发现,则会被处以严厉的责罚。
在唐玄宗天宝元年颁布法令,如果一个家庭有十口人,则减免其中两个人的赋税缴纳,如果一个家庭有五口人,则减免一人的赋税缴纳。
当时唐朝政府并没有明令要求年轻人和老年人们同住,但是出于这个制度的考量,很多人都愿意接纳与家中老人一同居住,其实政府也是通过这个政策去引导老百姓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而更好的保障其后续养老制度的实行。
在唐朝时,政府还是提倡自己的子女对自己家中老人进行照料,倘若出现不孝顺的行为,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严重者还会取消其做官的资格或者是对其判刑。
倘若出现虐待老人的行为,老人则可以根据遭受到的虐待程度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官府对自己的儿女进行判决,更有甚者将会被施以死刑。
与此相反的是,如果此人极为孝顺,则会获的社会上的一致好评,甚至平步青云,成为当官员。唐朝时期的刘义就是著名的孝子,也正因他的孝顺,官运亨通。
在唐朝时,人们普遍认为孝顺是最重要的品德,只有怀有对父母无上感恩之心的人才是能够真正为国家朝廷效力的人。如果不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此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度也不高。
关于唐朝政府方面他们也会主动的为老人们发放各类物资,如果某户家庭当中有老人,那么当地政府会给老人送去布匹、粮食,甚至会在户籍以及法律方面给予老人最大的帮助。
与老百姓的养老制度不同,如果是在朝为官的人员,朝廷则会根据此人的功绩对其进行政策补贴。并且根据官职的不同,他们能够收到的补贴俸禄也不一样。
对于六品以上的官员,他们如果是到达一定年龄之后,则会将其俸禄减半作为养老金,但是如果是六品以下的官员,则会让其归家养老。
唐代时期的养老制度,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于人们思想的打造上,他们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上去加强人们对于养老观念的意识。
同时辅之于政策手段让当时的人们意识到养老不仅是自己一个家庭的责任,此外也是社会的责任,政府也会对每个家庭提供相应的政策帮扶,而这也让唐朝人从观念上加强了孝顺的意识,从行动上引导他们加入到孝心养老的队列当中去。
就唐朝时期的风气而言,他们已经实现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大同思想。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关注民生,将老人们视若珍宝,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并且社会经济繁荣,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将其投入到养老机制完善中去。
如今社会,我们的养老问题依旧严峻,养老更多的成为了一个家庭的重担和负担。虽然是出于孝道,要对老人进行赡养,但是现在的社会压力让很多人在养老面问题面前面临各种尴尬窘境。
而我国也在不断的致力于养老政策的改革,致力于民生问题的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养老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人们也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无需畏惧老年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唐律疏议》
《寿亲养老新书》
《唐朝专业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