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生都在与野心勃勃的权臣相斗,王彪之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东晋?

一生都在与野心勃勃的权臣相斗,王彪之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东晋?

权臣与皇帝的争斗可以说贯穿东晋政权始终,坐镇重镇的大族武将遭到中央的猜忌,若是中央想要重振帝室,则又会激起兵变谋反,双方就这样互相牵扯,直至东晋灭亡。其中的大戏,当属历仕七帝,总理朝政的司马昱和官居大司马,野心昭然若揭的桓温这二人之间的争斗了,而王彪之,正是前者的重要依仗。

一、帝室衰微,计将安出

身为琅琊王氏的一员,王彪之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要知道,晋元帝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偏安一隅,完全是王导、王敦兄弟扶持起来的,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构建起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哪怕爆发“王敦之乱”这样的内乱,使得琅琊王氏的声望下跌,但依然撼动不了他们在东晋政坛的份量。在家族的庇护下,王彪之轻而易举就步入东晋高层的行列,历任尚书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廷尉、吏部尚书等职,屡有献言,并受当时的辅政的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所器重。

在经历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地方镇将与中央帝室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尤其是荆州刺史桓温灭了成汉政权后,朝廷忌惮不已,担心他又是下一个王敦之流。然而以司马昱为首的治国名士们,擅于清谈,大讲玄学,却不通军事,亦无实干之才,掌握八州之地的桓温在看清朝中名士的嘴脸后,逐渐生起不臣之心。

为了抗衡桓温,司马昱引有极高名望的殷浩为心腹,并在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支持殷浩北伐。决定乘后赵大乱进军的当然还有桓温,但在屡次请求北伐不果的情况下,他亲帅五万大军迫近京都。面对来势汹汹的桓温,殷浩只想着弃官逃命,司马昱毫无办法,是王彪之站了出来,力劝殷浩静观其变,又建议司马昱写信劝说桓温还镇,这才避免了一场内乱的发生。

二、建言献策,决以大事

为了维护东晋的统治,王彪之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建言献策,针对司马昱大量援引会稽人士及玄学同好进入中央,任吏部尚书的王彪之上议裁却没有实职的官位。司马昱举行南郊大礼,王彪之劝他不要进行大赦,“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

永和八年(352),殷浩奉命北伐,先是安西将军谢尚无能,导致晋军受阻,殷浩只得暗中利诱前秦大臣雷弱儿等,使他们刺杀前秦君主苻健。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彪之立刻判断出雷弱儿等必有诈,认为殷浩应该驻军观望,但大伙都被这没有根据的“好消息”迷住了眼,以至于大败,殷浩因此被桓温弹劾,被贬为平民,遭到流放。

殷浩北伐的失败使得司马昱一党声望大失,东晋内外大权由此掌握在桓温手里,不过王彪之并未因其势大就就放弃抗争,他还在继续为司马昱献策削弱桓温。升平二年(358),镇守豫州的镇西将军谢尚去世,司马昱打算让桓温之弟桓云接任豫州刺史,王彪之则认为桓温已经占据了一半晋土,“其弟复处西籓,兵权尽出一门,亦非深根固蒂之宜也”,司马昱选择了谢家的谢万,给了谢家发展的机会。

随后,司马昱改任王彪之为镇军将军、会稽内史,让他负责经营自己的封地。八年时光转瞬即逝,会稽郡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不过这也让桓温终于知道了屡次和自己作对的是谁,于是在兴宁三年(365),桓温借口免去他的职务,正要将其掐死的时候,适逢朝廷赦免,但两人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了。

三、周旋权臣,天命在我

太和六年(371),六十岁的桓温决定威逼朝廷,效仿伊尹、霍光,废晋帝司马奕,拥立司马昱为帝,并大肆捕杀对自己有威胁的能人名臣,此举大大震慑了群臣,由于王彪之协助桓温筹备废立的礼仪,因此逃过一劫,“彪之神彩毅然,朝服当阶,文武仪准莫不取定,朝廷以此服之”

司马昱早已没了昔日对抗桓温的神采,常惧废黜,害怕一死,竟然在被立为帝后的第二年就重病身亡。就在桓温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篡晋自立时,没想到却被王彪之和王坦之联手镇压,司马昱临终前写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的遗诏被王坦之当面撕毁,王彪之则是先一步拥立太子司马曜,又拒绝太皇太后褚蒜子想要让桓温摄政的提议。

好在王彪之赢在了寿命更长这一点上,没能等到禅让或是摄政的桓温却迎来了自己的死期,临死前,他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且多次派人催促,可以说是明摆着要学魏武帝曹操故事了。又是王彪之出面反对,借口大文豪袁宏所撰的锡文不好并命其修改,借此拖延时间,最终熬死了桓温。

桓温死后,桓温之弟、扬豫二州刺史桓冲与谢安共同辅佐朝政,和兄长桓温不同,桓冲忠于晋室,自以为才干在谢安之下,于是主动放弃辅政和扬州刺史之位,缓解桓氏与朝廷的矛盾。于是王彪之升任尚书令,与谢安共同辅政,且被后者倚重,“朝之大事,众不能决者,谘王公无不得判”。太元二年(377),王彪之逝世,朝廷赠光禄大夫之职,谥号“简”。

作为抗击桓温的中流砥柱,王彪之扶持着“不成器”的司马昱,后半生一直在与权臣抗衡,手无寸铁的他不仅没有死于争斗,反而还保住了司马氏的帝位,“自顷以来,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此等扶天倾挽狂澜之壮举,确实有张良、陈平之风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王彪之,北伐,司马昱,王敦,东晋,朝廷,荆州刺史,殷浩为,尚书左丞,权臣,故事传记,王彪,司马昱,王敦,桓温,殷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王彪之,北伐,司马昱,王敦,东晋,朝廷,荆州刺史,殷浩为,尚书左丞,权臣,故事传记,王彪,司马昱,王敦,桓温,殷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王彪之,北伐,司马昱,王敦,东晋,朝廷,荆州刺史,殷浩为,尚书左丞,权臣,故事传记,王彪,司马昱,王敦,桓温,殷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