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英宗继位后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的?他是怎样达到目的的?

宋英宗继位后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的?他是怎样达到目的的?

中华文明之所以渊源流长,绵延不息,是由三个最主要的根原因相辅相成,即文化、宗族、血脉。

宋朝英宗时期与明朝嘉靖时期,就曾经存在过宗族和血脉的争论——濮议之争与大礼议之争。

(濮议之争)

两者是一模一样的问题,都是生父和养父谁为传承正宗的争议。

本文仅讨论宋英宗时的濮议之争即可解开这个令咱们后人困惑的问题——自己亲爹都不能给正名。

先抛一个现实社会真实的小故事,大家思考一下。

笔者老家在南方农村,是一个村庄一个姓的那种传统村子,大家都沾亲带故,上五代都是同一个祖宗的那种。

村子里老人也很传统,有个一支独苗的族兄结婚时差不多40岁了,他娶的老婆也是38岁的超级大龄剩女。两人结婚后,三年了,仍然不见族嫂怀孕。

然后笔者听说族兄家里叫他们夫妻又是看医生,又是做试管婴儿的,折腾了好几年,耗费了无数钱财,依然不见族嫂怀孕。后来族兄的老父母,商量着叫族兄领养亲戚家的一个新生男婴,以此来继承香火。

不久,笔者果然看到族嫂抱着一个婴儿在村里散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养文化,以此来传承族兄这一支血脉。

要是族兄直到死去都没有领养继承人,那么他这一支独苗的血脉就此断绝,在族谱上永远的划上了句号,村里的老人迷信说,当血脉断绝时,祠堂里那支血脉的先人牌位夜晚会悲痛哭泣。

我国宗族文化靠的是男丁的血脉传承,亘古不变。但当血脉出现断绝时,古人们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领养别人的男孩来传承,被领养的那家就叫过继。

在北宋仁宗时期,虽然赵祯已经很努力的造人,但依然不见起色,生了三个男孩,都早早夭折了。

1035年,赵祯迫不得已之下,在皇室中领养了濮王赵允让第13个儿子赵宗实做嗣君。就是改名后的宋英宗赵曙。

1058年,赵曙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赵允让逝世。

1063年3月,仁宗病死,4月初一,赵曙继承皇位。

1064年5月,宋英宗赵曙亲征,宰相韩琦提议给赵曙的亲生父亲赵允让一个逝世皇帝的名分。被赵曙叫延后再议。

1065年四月初九,韩琦再次提出,要给赵曙生父的一个皇考名号。而赵曙本来就是个孝子,他自己当皇帝了,觉得理所应当要给亲生父亲一个名号。所以按照程序把这个提议交给官员没商讨。

(开始濮议之争)

没想到,赵曙和韩琦这个举动捅了个马蜂窝,引出个持续18个月的“濮议之争”。那是整个朝堂文官,都卷入了这场争论。

“夏四月戊戌,诏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宋史*本纪第十三》

以宰相韩琦、欧阳修、曾公亮为首等,这一派大臣支持皇帝赵曙给过世的生父正名为“皇考”。理由是生父和养父都是父亲。

而以司马光、王珪、贾黯、吕大防等为首的台谏、御史为一派,反对赵曙的生父为“皇考”,皇帝过继给了仁宗,就应该是仁宗一脉,是承了仁宗的余荫才能坐上的帝位,与生父一脉是不相关了的,所以不能称为“皇考”,而应该称为“皇伯”。

(台谏反对派)

这两派人争得是热火朝天,天天争,月月争,几乎不干其他事。这场争议甚至形成了党派——洛、蜀、朔三党,中国历史上文官党派最早就诞生于此。

党争一旦形成,那么政治斗争失败的就会受到波及,这是肯定的了,而且会造成严重的高层权力真空。

朝堂高层的精力全部放在党争了,下面的人还不个个放飞自我?

(宰相拥护“皇考”派)

处于英宗的位置来说,他本身是个孝子,也是想要给生父一个名分。但是党争开始后,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实施“异论相搅”权术的机会,利用这个权术,进一步巩固、扩大皇权的影响力。

起先,曹太后因为垂帘听政而与英宗有过权力冲突的矛盾,所以曹太后还政后,在“濮议之争”开始时,曾经下诏斥责韩琦不应该议“皇考”。

但是一年后,曹太后看到朝堂争吵得乌烟瘴气,直接下诏说,准你老爹用“皇考”了。

皇太后下书中书门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氏、韩氏、任氏,皇帝可称亲。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宋史*本纪第十三》

这场濮议之争就此结束,以皇帝和韩琦为首的一派胜利,然后就是清算政敌,宋英宗将台谏官员大肆贬逐,只留下三个台谏官员在京,当时民间有流言“绝市无台官。”

(贬逐台谏)

宋英宗用异论相搅的权术,达到了给他老爹正名和收权的目的。

参考:《略论北宋英宗时代的濮议之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台谏,赵曙,宋英宗,皇帝,目的,血脉,生父,北宋仁宗,濮议,韩琦,观点评论,皇考,赵曙,宋英宗,濮议,韩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台谏,赵曙,宋英宗,皇帝,目的,血脉,生父,北宋仁宗,濮议,韩琦,观点评论,皇考,赵曙,宋英宗,濮议,韩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台谏,赵曙,宋英宗,皇帝,目的,血脉,生父,北宋仁宗,濮议,韩琦,观点评论,皇考,赵曙,宋英宗,濮议,韩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