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的简称为“殷”或“邺”,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在数千年前,它是商朝的都城;发展至清朝年间,安阳已有了小屯村,并且小屯村的村民很早就已经发现带“特别文字”的龟骨,但当时的人民并不清楚这是甲骨文,而是将带有文字的龟骨当成了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
直至光绪六年进士王懿荣意识到了“龙骨”的重要,并且对上面的文字进行了研究,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小屯村之地也成了考古学家青睐的地方,首次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则是从1928年拉开序幕,不仅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还发现了商朝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
小屯村便是处在殷墟的中心地带,迄今为止,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也因此形成了新的学科——甲骨学,但目前取得共识的破译甲骨字还只有1300多个,以至于中国文字博物馆还曾贴出过“破译一个甲骨文奖10万”。
复旦学者蒋玉斌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古文字十分感兴趣,曾跟着董莲池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从林澐学习古文字学,先后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而蒋玉斌对甲骨文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蠢”字进行了破译,字形简单的没法相信。
现如今我们常常会用“蠢”字去表示另一个人的智商,但蒋玉斌在研究时发现,这字可确认为“屯”,与“蠢”字字形的区别相差很大,因此许多人都难以置信。
事实上,甲骨文中的“屯”字,很像是植物的种子,上有嫩茎,下有细根,结构完整。在《说文解字》中,对“屯”的解释为:“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
在《周易》中,“屯”象征事物正处于新生的过程中:“屯,刚柔始交而难生。”那么蒋玉斌为什么会将“蠢”与“屯”联系起来?
这还得说到“蠢”这个字,众所周知,汉字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蠢”字由“春”与两“虫”组合而成,本义是大量冬眠的虫蛇在春天苏醒过来,春便有新生的寓意,万物复苏,虫蛇蠕动,嫩芽破土而出。
在《诗·小雅·采芑》中有“蠢尔蛮荆”;《吴都赋》里有“万物蠢生”;成语中亦有“蠢蠢宇宙”,这些“蠢”都是动词,“蠢”后来引申为了“迟钝、愚笨”的意思,是形容词,在东汉的《论衡》中便写到了:“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
当然,“蠢”、“屯”并非就是从单字所得出的结论,研究甲骨文,自然也是要将单字放到整句中进理解,而将“蠢”字放到甲骨文的整句中也可以说得通,意思是说盂方和夷方等在商朝眼里不成大事,无非是在蠢蠢欲动,“蠢”字便已经暗含贬义。
另外在《尚书》中还有“蠢殷”,是周灭商后,周王室对殷人的蔑称。
由此可见,蒋玉斌的破译过程完全是具有逻辑性性,不管是甲骨文整句,还是古籍文献,还有字形,都将“屯”、“蠢”联系了起来。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甲骨文字的破译过程是严谨的、艰辛的,但也是有趣的。
汉字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破译过程充满乐趣。而但当我们弄明白这个字后,很多研究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屯”便常会代替“蠢”出现。此外“屯”有“聚集、驻守”之意,也是后来的引申。
巧合的是,数千年前,殷人在甲骨上刻字,以“屯”代“蠢”,千年之后,殷商之地,出现了“小屯村”,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都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