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元末初期的时候,朱元璋是众多起义军当中的一个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终的胜利却被他给获得了。就是这样,朱元璋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
在他建立江山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儿子朱标立为当朝的太子,他想要让他以后能够继承自己的皇位。可是有没有想到,朱标的寿命如此短暂,他还没有自己父亲的寿命长。
于是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子,朱允炆就是朱标的儿子。万万没有想到,立朱允炆为皇太子,是战争的导火线。
这场战役迫使朱允炆把皇帝之位让给朱棣,最终导致朱允炆失踪。
就在朱棣攻打朱允炆的时候,他某尽全力他也仅仅只攻打下来南京这一座城池。
那么很多人都对此感到疑问,朱棣在攻打的时候,为什么其他的诸侯都不起兵呢?这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深思。
当朱棣刚开始攻打南京的时候,所有的诸侯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不过等到后来,朱允炆就开始削弱所有诸侯的能力。
他对于所有的诸侯都是一视同仁,无论这个人是否忠心耿耿的效忠朱允炆。朱允炆都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削弱他们的实力,或者就会把他们贬为平民。
其实他之所以这样去做,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但是他这样做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他这样就会把对他忠心耿耿的人给弄没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不需要任何好处,就会为自己做事。朱允炆也就是这样的做法,从而导致在靖难战役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帮他。
那么这些人,他们肯定就不敢掺合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战争。本身他们也没有实力,他们也担心会涉及到他们,从而丢失自己的性命或者让自己的蕃位给剥削掉。(我认为可以删掉属于废话)
这件事除了以上以外,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朱允炆这种剥蕃的行为。朱允炆直接就把诸侯们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没有给自己就一丝丝的余地。同时朱允炆也没有看在诸侯是他的叔叔们,留出来一点面子。
所以很多藩王选择不出手,主要在这些诸侯的心目当中,还是非常恨朱允炆的。他们痛恨朱允炆去剥削他们的权利,因此他们所有人就作为旁观者,去看朱棣和朱允炆斗。
所有诸侯这样做,其实也怨不得他们,主要还是怨朱允炆自己。如果他不想要专横,那么还是会有一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帮助他的。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不会这样,可能就会改变所有人的结局。
原本在朱元璋时期的时候,他就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实权,他就处死过很多的文武百官。这些文武百官全部都是曾经帮助自己攻打天下的武将。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做法也是在削减诸侯的实力。
其中有很多的诸侯本身自己就没有任何的实力,再加上他们的手上也没有任何的属下。这样的诸侯同时在加上朱允炆的削藩,肯定就不再敢去参与朱棣攻打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就是朱允炆的失败。
再一个就是大明朝的武将,要么有一定年纪,要不就是之前已经被朱元璋给处死了。所以,就让朱允炆的手底下没有有能力的武将。
这样来说,朱元璋的决策也是导致朱允炆失败的原因。不过就算如此,朱允炆的各个方面都没有非常完美,朱棣也是呕心沥血的花费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把朱允炆给彻底的打败了。
其实之前在打仗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全部的诸侯都不想帮助朱允炆。就算有一个两个诸侯想要帮助他,全部都被朱允炆给拒绝了。
朱允炆本身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不想要和自己的叔叔们撕破脸,所以他只能够把这些叔叔贬为平民,或者就剥削掉他们的蕃位。
朱允炆不希望和自己的亲人们打成一团,他不想要看到这样的画面。所以他仅仅就是削掉所有诸侯的藩位,并没有特别残忍的去处死他们。就算有诸侯想要帮助他,他也不想要这样的人情。
可是不管朱棣刚开始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朱允炆一直都是不想要把事情做的太绝,都想要留有一丝叔侄的情分。可是,对于朱棣来说,他从选择起兵造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不顾及任何的亲人情分。
在当时朱允炆和朱棣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就代表了朱允炆的想法。他说莫要朕背上杀叔之名。
可想而知,朱允炆在当时还对朱棣抱有一丝丝的幻想,他幻想朱棣能够为了亲人的情分放弃这一切,所以就算朱棣打了败仗以后,朱允炆也没有想到朱棣依旧还要当皇帝。所以最后朱棣活生生的吞噬了朱允炆的江山,变成了大明新一代皇帝。
朱允炆的性格就和他的父亲朱标性格一样,他们都是属于温情的人。对于任何事情他们都是想要用理服人,这样的性格在那个战乱的时代,真的不适合去做一个帝王。
不过单看朱允炆的性格,他的性格应该算是所有皇帝当中最温和的一位。
通过他这样的想法,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朱允炆在面对朱棣造反的时候,他依旧选择给朱棣面子,没有往死里打朱棣。
不过朱允炆能够如此的想通这一切,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他看到江山在朱棣的手中,确实是要比在他手中更加的好。所以朱允炆就放弃了想要夺回江山社稷的想法。
其实朱允炆能够有今日的结局,不仅仅有他爷爷朱元璋的因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如果他不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他刚开始对于朱棣往死里打的话,可能就杜绝了朱棣反攻的情况。可是历史一切都是注定的,没有任何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