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侯君集意图谋反被处以死刑,李世民:朕本无心杀你
643年,侯君集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被处以死刑。临刑前他奏请李世民:“恳请陛下赦免我的家人。”李世民哽咽道:“朕本无心杀你,奈何群臣进谏你罪天地不容,你的请求朕应下了。”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要论忠心,侯君集无疑是能够排在最前头的,李世民面对这样一个忠实的粉丝,自然是处处厚待的。
那么,是什么让一心忠心李世民的侯君集,走上了谋反之路,又是什么原因,让不想对侯君集下杀手的李世民,不得不忍痛处死他?
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早年间做人毕竟浮夸,明明对兵事一概不通,连拉弓射箭都学不会,对外却一直宣称自己是个勇猛善战的。
后来加入秦王府后,跟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战绩颇丰,颇受李世民欣赏。秦王府的有关事务的谋划,侯君集都参与其中,被李世民授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
后来在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算得上宽厚仁慈的皇帝,上位后对有功之臣都大加封赏,侯君集因为功劳得以封爵,为陈国公,可谓荣华富贵。
有意思的是,侯君集还十分爱好学习,最后居然担任了负责官员管理的吏部尚书,成为大唐的组织部长,可谓出将入相。
凭心而论,侯君集的才华在初唐并不出众,李世民有意栽培他,让他跟随李靖学习兵法。要知道,李靖号称大唐战神,生平未曾一败,是大唐军方第一人。
可见侯君集对李世民忠心,而李世民也没有亏待他,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生了叛变的心思?
这件事还要从公元640年说起,在所有人都觉得穷寇莫追的时候,侯君集带着军队直接追了上去,一举消灭了高昌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回朝之后,没有想象中的加官进爵,回朝之后数不清的弹劾将他送进了大牢,带着手铐的侯君集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成为了阶下囚。
连灭两国,立下战功回朝之后却被怪罪,侯君集是否太过冤枉?其实不冤,因为在侯君集行军的过程中,他没经请示朝廷,就擅自把一些无辜百姓发配为罪人。
在攻打高昌国的时候,掠夺了大量的财宝,手下的士兵一看侯君集都是这副德行,于是士兵们也纷纷对当地的百姓开始掠夺。
侯君集开了头,怎么好意思制止手下士兵的行为,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形势一片混乱。但侯君集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这种小事受到惩罚,他心里是无比的愤懑。
其实这不是小事,一般行军打仗的时候,君主都会有意识的不去叨扰百姓,因为百姓才是国之根本,即使是他国的百姓也不可以。
但侯君集丝毫没有这番意识,李世民也只是想让他长长教训,并不是真的想要责备他。可侯君集显然没有体会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从那之后侯君集多次口出怨言。
听过侯君集吐槽之后,有人选择将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但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责怪侯君集,反而告诉来告状的人,怎么可以仅凭一两句话就给人定罪呢?
可见李世民对侯君集还是比较偏袒的,但侯君集最终还是让李世民失望了。侯君集对李世民的不满被太子李承乾看在眼里,招揽到太子一派,参与策划起兵。
奈何事情败落,太子李承乾计划败北,侯君集再次下狱。证据齐全,李世民还是不肯相信,他将侯君集带到面前,期望侯君集喊一句“冤枉”。
可侯君集痛痛快快的认了罪,这彻底的伤透了李世民的心,最后侯君集还提出:“恳请陛下赦免我的家人。”
李世民虽然伤心,但是也答应了侯君集的请求,其实李世民本来是不想杀掉侯君集的,曾经侯君集对他有多忠诚,李世民心里还是清楚的,侯君集在李世民心里地位的非同一般。
可李世民执政期间,当时李世民将权力分散了出去,调整了三省长官的地位和作用,其本质就是扩大了政府最高决策层的人数,以防少数大臣专权谋位。
也就是说,有什么重大决策的时候,李世民一个人说话并不算,需要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像侯君集这样触犯了谋反罪的,肯定是要被处死的,即使李世民有心饶他一命,可其他的大臣不会愿意。
因此侯君集只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最终死在自己的谋反之下。
参考资料:
《旧唐书·侯君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