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建国仅仅五十余年,好不容易才统一的华夏大地再度迎来分裂,琅琊王司马睿在中原局势恶化时不仅坐视不管,还在江左吴地建立起新政权,史称“东晋”。虽然国力大衰,人口调离,但依然代表着华夏正统,涌现了一批为国捐躯的才子能人,“中兴三明”恰好是其中翘楚。
一、衣冠南渡,中兴三明
“中兴三明”是东晋名臣蔡谟、诸葛恢、荀闿三位的合称,“中兴”指东晋朝廷的建立,因三人的表字均为“道明”,且俱有名誉,还都为东晋立下汗马功劳,人为之语曰:“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其中,蔡谟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征北将军、司徒等职;诸葛恢历任会稽太守、侍中、尚书令等职;荀闿历任右军将军、御史中丞、侍中、尚书等职。
八王之乱改变了晋朝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蔡谟、诸葛恢、荀闿三人,永嘉元年(307),琅琊王司马睿南渡,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曾屡次拒绝朝廷和东海王司马越征召的蔡谟不得不答应司马睿的征辟;先后经历曹魏、孙吴灭亡,终身不向晋朝而坐的诸葛靓,也默许两个儿子诸葛颐和诸葛恢仕晋;出身“颍川荀氏”的荀闿与兄荀邃同样放下世家的矜持,俱渡江仕晋。
荀闿最早被齐王司马冏辟为掾,见证了身为宗室重臣的司马囧是如何除掉擅权的皇后贾南风,诛讨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拥立晋惠帝复位,被拜为大司马后又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的跌宕一生。而司马囧死后,竟然无一人敢为他收拾,“暴尸三日,莫敢收葬”,唯有荀闿念及久恩,请葬,论者称焉,这也成了荀闿在东晋的晋升之资。
比起荀闿这位“前朝”旧臣,蔡谟和诸葛恢的身板要硬得多,前者的父亲蔡克是名士,是司马越的臣属,在镇守邺城时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一同遇害,司马睿原来也是司马越党羽中的一员,自然会善待名臣之后;后者的父亲诸葛靓是司马炎的旧友,姑姑是琅邪武王司马伷的妻子,所以诸葛恢是长司马睿一辈的存在,他也被司马睿寄予厚望。
二、世事难料,大有径庭
比起其他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可以说是相当废物了,他建立的东晋内忧外患,他本人也被王导、王敦兄弟架空,说得好听叫“王与马,共天下”,实际上却是根本没有实权,甚至他所依仗的王敦在日后还谋反了,将司马睿活活气死。
司马睿郁郁而终,留下偌大烂摊子给儿子晋明帝司马绍,面对“王敦专制,内外危逼”的局面,司马绍没有坐以待毙,在得知王敦重病的消息后,他先是命王导带领王氏子弟为王敦发丧,通过假称王敦已死,来让镇守诸州的刺史太守们起兵,后亲率大军讨伐王敦及其党羽,最终平定王敦之乱。
然而“三明”之中,荀闿在司马绍出兵反抗王敦的同年就去世了,由于东晋建立之初,朝政由琅玡王氏把持,所以荀闿从入仕东晋到去世,可以说是空有才能而无施展的地方。而蔡谟的运气也不好,司马睿称帝后,拜王敦为大将军,蔡谟则任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被划拉到王敦一党,能保全性命就属实不易。
在司马绍征讨王敦时,诸葛恢以外戚的身份被启用,任侍中,加奉车都尉。面对司马绍的亲征,重病难行的王敦任命兄长王含为元帅,率军进攻建康,大败,诸葛恢在此战中因功进爵建安伯,此后历任会稽内史、吏部尚书、尚书令等,成为了司马绍制约王导的重要力量之一。
三、再生祸端,中兴难兴
没想到在以弱胜强,平定王敦之乱后,司马绍这个难能可贵的中兴之君竟然撒手人寰,年仅五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即位,而一干辅政大臣中,王导继续担任要职,司马衍的舅舅庾亮被推到前方和王导“打太极”,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代表宗室执掌军权,皇族尊长西阳王司马羕辅政。
而命运仿佛向诸葛恢和蔡谟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前者受到制约难有成绩,后者则凭借内乱再度崛起,上演风水轮流转的戏码。由于司马衍年幼,朝政逐渐由帝舅庾亮把持,而庾亮也开始排除异己,他首先对司马宗、司马羕出手,被认为是在铲除宗室,后又逼反流民帅苏峻、镇西将军祖约,随即爆发了苏峻、祖约之乱。
诸葛恢手无士卒,拼背景又斗不过一意孤行的庾亮,自然难有建树。但蔡谟就不一样了,叛军攻陷建康,转战吴国,庾亮之弟庾冰弃郡逃奔,苏峻于是任命蔡谟为吴国内史,结果蔡谟转头就号召三吴之地的吏士起兵勤王,更是以庾冰本为吴国内史而让位。乱平后,蔡谟得以进入中枢。
此后,蔡谟平步青云,得太尉郗鉴的推荐出任征北将军,晋康帝司马岳即位后,蔡谟入朝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司马聃即位的第二年,蔡谟与会稽王司马昱辅政。而诸葛恢的高光则是等到王导、庾亮去世后,他先蔡谟一步被选为辅佐晋康帝的顾命大臣,三年后去世。
东晋名士中,徒有虚表的比比皆是,如庾亮、殷浩之流,擅清谈,有风流,怀公忠,却无经略中原之能,“蠢国败家,而士类相矜,以为标准”。以荀闿之忠勇、蔡谟之检正、诸葛恢之贤俊,倒也担得起“三明”之称,但将东晋的建立称为“中兴”,岂不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