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代藩王:朱元璋以藩王巩固帝室的构想,不过是举国而养一家

明代藩王:朱元璋以藩王巩固帝室的构想,不过是举国而养一家

聊一聊明代藩王制度,说一说老朱家的儿孙那些事儿。纵览历代朝廷更迭,每当新主推翻旧主,总要先狠狠补课,学习一下上一个皇帝是怎么丢了江山。所以大明朝初立,朱元璋先给儿孙们上课,如是说:

"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翻身成龙,已非寻常,却还要附庸风雅为自己找个有头有脸的祖宗,可见风雅名声和尊贵体面就是心理奴役的必备道具。回到上面这番话,朱元璋想要表达的是,他认为要想使国家安宁,就得把朱家的儿孙封王封潘,镇守国土。

这时的朱元璋加封自己儿子一方面是抵御北方元朝残留势力,另一方面是卸磨杀驴,鸟尽弓藏,为诛杀功臣做准备。群臣莫不叩头称拜。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朱元璋生了二十多个儿子,这儿子里面只要不是傻子就可以称王,当然总不能都是傻子,其中不乏佼佼者如广为人知的燕王朱棣。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册封九个王子分别守卫北方数千里的边境线,见证他最初以藩王巩固帝室的构想。

藩王翻身称帝

问题来了,朱元璋临走之前把孙子送上皇位。可是被推上皇位的人,如果不能撑起时代的使命,其实也不叫皇帝,而是牺牲——被利益团体献祭的牲畜,朱允炆显然成为了后者。

1.朱允炆的跌落

朱允炆上位之后,面临的就是藩王叔叔们的虎视眈眈。大多藩王南征北战,跟随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打下这朱家江山,忽然要叩拜一个没有战功的侄儿为皇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朱允炆又是个天性文弱的人,刚登上皇位就听从身边臣子下令削藩。当时朝廷势力更甚于燕王朱棣,但朱允炆犹犹豫豫,首鼠两端,全无帝王气度,败于燕王之手,最终从皇位跌落。

2.《皇明祖训》

藩王既然可以巩固帝室,那么反手是否也可以推翻帝室?对这个问题,朱元璋花了极大的心思去修订《皇明祖训》——花样教育后代听祖宗的话。

"凡古王侯,妄窥大位者,无不自取灭亡。"

事实证明,朱元璋在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皇明祖训》来约束藩王儿子们相亲相爱守卫皇帝,等朱元璋死了,这《皇明祖训》就是个笑话。人走茶凉,皇帝走了茶也凉。

朱棣前后藩王制度变化——"契约情人"的由来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4年,还没削藩成功,就被削于燕王朱棣之手,落了个火海之谜,下落无踪,终绝于皇室。明成祖朱棣登基,口口声声说侄儿不守祖制,不守《皇明祖训》,不守亲亲之义,不念与皇叔们的亲情,可是他是怎么做的?朱棣一边数落侄儿不念"亲亲之义",一边绞尽脑汁继续削藩事业。

1. 铁腕削藩

明成祖削藩的核心目的是解除诸王的军事权力,主要采取的手段:第一,把诸位藩王从边界调回内地,便于控制;第二,利用《皇明祖训》寻隙藩王过错,收缴诸王武装势力;第三,无中生有,以涉嫌谋逆剥夺亲王封爵,收回封国。

2. 恩威并用

随着自身权力的稳固,朱棣鼓励诸王告发,使得诸王无心谋逆唯恐惹祸上身,每日翼翼小心。此外,还善用"打个巴掌给个枣",朱棣的削藩过程是恩威并施,他对诸王进行丰厚的赏赐,无论是赏赐次数还是规模,在历朝皇帝中都尤为突出。按照《明太宗实录》记载,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动用大量财物赏赐给诸王,以达到稳定藩王们的目的。

毕竟是二十个儿子中的佼佼者,明成祖朱棣削藩的手段比朱允炆高明许多,一方面进行铁腕"削藩"的同时,另一方面进行了优厚的经济补偿,由此奠定了明朝藩王制度的框架与基调,即明朝藩王在政权与军权丧失的同时,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回报。

因此在明代藩王制度下,明朝藩王如同朝廷包养的小妾们,虽有受宠失宠之别,贫穷富贵之异,但绝不可以沾惹非分之想。

明代藩王境遇——"契约情人"处境不同

自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皇帝对藩王的控制从未放松。以王府官员为例,表面上是身在藩王府中的官员,其职责是规劝诸王,但实际上呢?诸王虽然可以举荐王府官员,却并没有任命的权力,甚至在明朝后期,藩王王府的官员任命需要巡按巡抚来考察决定。诸王各自财富势力不同而地位也不相同,有的富豪者财势熏天,有的王府内却发生藩王被王官欺辱的事件。

1.藩王受辱

据记载,某王府有两个王官叫徐英与罗秀,两人竟能拒绝王妃的请求。当时这王爷有病,便有一个皇弟来探病,这两人胆大给拒绝了。不仅如此,徐、罗两人擅用私权,将家人请到王府内玩乐,直到庄王妃张氏上奏朝廷,才把这两人治罪。

小小王官滥用职权便得到制裁,而天子之家滥用私权,为皇家谋利便是天经地义。明代绝大多数诸王们不但拥有丰厚的俸禄,更拥有常人难以触及的经济条件、背景与势力。

2.庆成王和他的100个儿子

明朝一代,有50个受封的亲王,也就有50个王府,其中28个王府贯穿了整个明朝。这一个王府里面养多少朱元璋的子孙们呢?据记载,晋府的庆成王,生了一百个儿子,以致兄弟们都不认识。就这样,长子继位郡王,剩下九十九个都是镇国将军。这是什么概念呢?先看一下这个宗室岁禄,如下表:

这些人自出生就是王,自出生就是将军,不是因为他们有功于社稷,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功于民众,更不是因为他们守卫家国,仅仅是朱元璋的子孙。朝廷里,年年岁岁高俸禄供养着他们妻妾成群、儿孙成群。

明朝藩王制度三大弊端

1.令各从士农工商之便

"为今之计,莫若少宽严例,令各从士农工商之便。"

这是嘉靖43年12月,刑科右给事张岳上疏请奏,为了解决朝廷发不起宗禄的问题,也就是朝廷的银子养不起那么多的藩王子孙们了,让皇帝下令少养一点皇亲,让宗室也可以从事"士农工商",开展自主就业,然而被拒绝执行。

朝廷都到了给不起藩王俸禄的地步了,就这样还是要养着这些"小妾们"。可能难以想象,从建文帝削藩到了庆历年间,这一百年间,从未间断的动用大量财力去养着这些藩王,每当大臣提及此事,一提就是祖宗之法不能变。如此庞然蠹害以致国穷财困,又是谁的错呢?

2.权私

明朝藩王们到底一共有多少田庄?这真不好查。不过,清朝康熙后来把明朝藩王的田庄分给郡县的百姓,大约有二十多万顷——这仅仅是有据可查的最低数额。实际上,明朝藩王所受赐的庄田财产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准记载的。

除了正当途径得来的巨大田庄,藩王们还有各种手段扩大财富,其中包括"投献奏讨"。投献土地,包括"小民"将自己的田地献给王府以获得免除徭役或其他不得已的诉求。既然有人投献,那么藩王们自然可以受献奏讨,如此有地之民就成了无土之身。

投献土地的并非只有"小民"。还有真正的奸诈之徒为了讨好王府成为王府的狗腿子,借势欺凌无辜,而王府只会显示宽厚仁慈地笑纳,以施恩的姿态扩大自己的财富。

3.宗室犯罪与庶民不同罪

皇族在法律上凌驾于臣民之上,是皇帝权威的一部分。明代宗室犯罪与庶民不同罪。即便皇帝宗室罪证确凿,只有皇帝一人可定夺发落。也就是说,皇帝的意志是法律的基本渊源——在老祖宗那个《皇明祖训》提倡的"亲亲"指导下,明代宗室的乱法问题十分突出。

《皇明祖训》奠定了明代藩王法律特权,其中明文规定,皇亲国戚犯法,除了谋逆不可饶恕,其余无论轻重,皆由皇帝裁定。至于明朝的《大明律》虽然是明代的刑法典,但对于皇族并无效应。

明后期弘治十三年颁布的《问刑条例》,针对王府有了一些约束,包括土地财产,也包括娶妻纳妾。其中明确规定,各郡王"除正妃外,妾多不过四人"。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豪富一方的藩王怎么会把这些法则放在眼里?其微不足道的惩罚,根本不值一提。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皇帝宗室,只有犯了谋逆或其他大罪才会被带往京城接受皇帝审判,因此只要《皇明祖训》在上面高高供着,诸王们便高枕无忧。

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证明朱元璋想要用"亲亲之义"达到藩屏帝室的目的就是个笑话,而更笑话的是,终究明朝一代都将这个笑话视若铁律。藩王若有贤能,或能匡扶明君,可是贤王难得,明君更难得。

纵观明朝一代,宦官专权,庸君辈出,然而后代藩王之中再难出一个燕王。可见,朱元璋的"亲亲之义"只不过是举国而养一家,而"藩屏帝室"的美好愿望变成了"庸君废王"的可悲结局。

民以终劳而自养,王以何功而自贵?因此,国之颓,始于蠹害,始于权私,始于乱法;而国之兴,不养无用之王;军之强,不养无用之兵。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皇明祖训》

《明世宗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诸王,明朝,构想,朱元璋,势力,皇帝,儿子,朱允炆,朱棣,王府,观点评论,皇明祖训,藩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王,明朝,构想,朱元璋,势力,皇帝,儿子,朱允炆,朱棣,王府,观点评论,皇明祖训,藩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王,明朝,构想,朱元璋,势力,皇帝,儿子,朱允炆,朱棣,王府,观点评论,皇明祖训,藩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