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千牛卫是个什么官?为何李元芳总是炫耀?跟现在一种称谓相似

唐朝千牛卫是个什么官?为何李元芳总是炫耀?跟现在一种称谓相似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兵役制度是义务兵以及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满足了现代战争之中对兵员的高质量要求,也满足了军队现代化的需要。那么大家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大多实行的兵役制度是什么样的吗?

在商周时期,大多采用的是征兵制度。各个部落的成员在战争时期,每个人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其主干力量基本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为主,而军队的核心则是那些贵族子弟。当然了身边还会有一些杂役,称之为“徒兵”。大多是由奴隶组成,专门伺候奴隶主的。

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渐渐取代了奴隶制。各国相继变法,郡县制也被建立了出来,于是兵役制度变为了“常备兵制度”。百姓要经过严格的考选,才能进入军队,入选常备军。

比如说魏国那时候选拔武者的要求就是:考选之人必须穿上重重的“三层甲”,再带上一张百斤弓和五十只箭的箭囊,头戴铁盔腰配剑,在半天之内走完百里的路才可以入选。相当于是我们现在的负重拉练一般。而凡是中选之人,便可以免除全家的赋税和徭役。

至于秦汉时期,便改为了大规模的征兵制。与商周时期不同,秦汉时期的征兵制是不分贵贱的。只是年满20岁的男子,都要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每年农闲时期都要受训。且每人一生都至少要服两次兵役,直到56岁为止。

而秦朝征兵任务即为繁重,更何况同时还有劳役的存在,修建长城等任务也是由这些农民负责。但由于秦始皇限制流动人口的政策,没有人可以逃得过。直到三国时期因为时局混乱,这种制度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国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就出现了明显的“世兵制”。也就是俗称的"军户",有这种户籍的家庭直接由地方的军府管理,世代为兵。但是社会地位低下,就连商户都看不起,只有立了大功亦或者是得到朝廷的赦免,才可能得到平民的身份。

但这也确实不太人道,所以等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府兵制"。这种在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宋时期,主要是由各地的汉族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的从属关系获得大量的家兵部曲等等,可以将其称为“私兵”。

不过私兵制度到了隋唐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变化,毕竟杨广和李渊都是靠着自己的私兵打下了天下,所以对其有一定的忌惮心理。隋炀帝的时候府兵就变成了自民间征调,分入十二卫之中。

唐朝时期更是将全国分为了六百三十四个府,实行府卫制,换了个名义将府兵制全部变为了朝廷的私兵。中央设置十六卫,前十二卫就是全国府兵的领导机构。而后还有四卫较之前十二卫地位较高。

他们就是左右监门卫以及左右千牛卫,前者掌管宫中诸门的门禁,后者专门为皇帝保卫以及仪卫。这后四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保镖,相当于清朝的御前侍卫,天子脚下自然身份更高。

比如说在《神探狄仁杰》中,皇帝就专门派遣出了李元芳护卫狄仁杰。而这李元芳就经常炫耀自己的官职,是“千牛卫”。因为千牛卫在官职上就是正三品,而狄仁杰的官职也不过是正三品,所以自品级上来说,狄仁杰和李元芳是平起平坐的。

只不过剧中的李元芳被派遣去专门保护狄仁杰,所以说在剧中李元芳算是下属的身份。当然了,这里的千牛卫也就是皇帝的保镖而已,和后来明朝时期的那种锦衣卫并没有任何的联系。

说到锦衣卫,就要说到明朝了。明朝时期实行的是“卫所制”,军队分卫和所两级,卫是指挥部,旗下又千户所,百户所等等。而兵员也是直接由军籍补充,世袭为军。平时屯田,遇战上战场,算是三国的“世兵制”与隋唐的“府兵制”相结合了。

到了清朝时期自是不必多说,以“旗兵制”为主。军政合一,大多是以满族的旗民为兵员补充,以八旗作为标志,也作为尊贵与否的分别。那时候的旗民地位是很高的,较之前几朝上升了数十个台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元芳,什么,时期,地位,皇帝,制度,狄仁杰,称谓,军队现代化,卫是,观点评论,李元芳,千牛卫,狄仁杰,私兵,锦衣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元芳,什么,时期,地位,皇帝,制度,狄仁杰,称谓,军队现代化,卫是,观点评论,李元芳,千牛卫,狄仁杰,私兵,锦衣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元芳,什么,时期,地位,皇帝,制度,狄仁杰,称谓,军队现代化,卫是,观点评论,李元芳,千牛卫,狄仁杰,私兵,锦衣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