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闯王李自成建国大顺,带着几万军队连克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也宣告着明王朝就此结束。
只不过李自成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多久,仅仅是一个月之后,李自成便带着10万人去山海关征讨吴三桂,最终导致其和清军联手,将李自成击溃,闯王只能带着不到三万人退出京城,节节败退,又过了几个月,在南明政权和清军的包围下,大顺军节节败退,最终到了1945年,李自成撤退到湖北通城时,率领20多人登山探路,结果直接被当地武装民兵误认为山贼而杀死,结束了自己草莽的一生。
李自成的故事十分励志,从一个驿站的小卒成长为叱咤风云的闯王,也成为了明王朝覆灭的推手,为何在清朝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呢?实际上李自成赢大明,完全也属于运气。
崇祯十年,李自成还在四川一带挥动,而且被以洪承畴孙传庭为首的明军切断了退路,当时的主帅洪承畴推断,李自成在穷困之下,必然会通过潼关出走河南,因此他命令孙传庭设下三重埋伏,等到崇祯十一年,李自成果然被逼入潼关,在明军围攻下,他的部署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当地人“遇则棒杀,秦贼遂尽”,李自成本人,仅仅只剩下18人逃到了商洛山当中。他的人生瞬间跌落到了低谷。
不过北方的战事,却让明军无法顾忌这一股穷寇,因为就在下半年,清军经过墙子岭寇边,直插河北,连克四十座城池,吴阿衡、孙承宗战死,崇祯急忙下令洪承畴、孙传庭勤王,明军主力随后调到了北方,然而这两位让李自成害怕的对手,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在松山之战中被俘虏,而偶孙传庭因为朝中谣言,一度被逮捕下狱,一直到崇祯十五年再次被启用,给了李自成喘息的空间。
对于李自成而言,就算全军覆没,但起义军的人数绝对不会是一个问题,按照当时的话来说,“天下苦者久矣”,呼啦一下就能找到一大片人,1642年,孙传庭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在崇祯帝的强行指挥下出兵,和李自成决战于汝州。然而此时的明军,因为腐败,拖饷等问题,战斗力已经是严重下滑,明军大败,孙传庭战死,潼关失陷,从此明朝再无抵抗之力。沿途的明朝将领部队,更是顺风归降...
李自成的推进速度,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除去在宁武关时明军做出了像样抵抗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望风披靡。
当然了,大顺军对明军,不过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面对清朝,农民军的毛病也就全部暴露出来了。
李自成手下的部队,基本上是饿晕的农民和二三流的明军降将组成,这些部队如同滚雪球一般壮大了李自成的势力,但实际作战力不比明军强太多,遇到八旗铁骑一下就拉垮了。而且因为速度太快,李自成本人甚至也来不及收编整改。
其次就是李自成的财政问题,“闯王来了不纳粮”成为再熟悉不过的标语,然而李自成的部队吃什么呢?在攻入北京之后,大顺军的财政已经相当紧张,这才会有京城内向投降大臣拷打逼捐的场面。除此之外,李自成本人也没有一个安稳的后方根据地来提供军粮,手底下的兵斗大字不识一声,得罪了官僚系统的他,也没有读书人为其出谋划策,军队中没有建立有效的控制和行政系统。
除此之外,李自成内部的军队,也是派系众多,例如部下罗汝才、袁时中等人,就因为受到闯王猜忌而杀害,手底下的士兵当然不可能死心塌为李自成去服务,面对多尔衮军队会一触即溃,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