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前言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承担时代重任的英雄人物。但同时也不乏一些本可扭转乾坤却在关键时刻选择逃避的失败者。他们的遭遇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因为那些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同样适用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家贫丧父的他,凭借一腔热血在军中崭露头角

数百年前的明朝末年,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这一时期,有一位名叫左良玉的重要武将,曾经手握八十万大军,号称天下无敌。然而当国家危难之际,这位武将却不肯挺身而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

左良玉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幼时家境贫寒。6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这给幼小的左良玉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他从此跟随叔叔生活,依靠叔叔的抚养长大。家里积贫积弱,为了减轻负担,左良玉很早就外出谋生,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种种艰辛。

虽然从小生活困苦,但左良玉并不气馁。他性格坚韧,有着旺盛的斗志。15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来到了一座边陲小城,想要通过参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正值战事频发之时,各地都在招募年轻人入伍。左良玉凭着过人的意志和勇气,很快便被一位副将看中,收为心腹,从一个普通小兵开始步步高升。

左良玉对武将这一职业充满热忱与向往,他勤勉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和战术,很快获得上级的赏识。20岁时,左良玉已经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年轻将领。他第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役是一个围剿山贼的行动,山贼人数众多,屡次突破军队的包围圈。左良玉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终于生擒了山贼头目,一举击溃了敌人。这场胜利让他声名鹊起,受到副将的表扬和重用。

25岁时,左良玉已经晋升为副将,受命镇守边疆。他在边境数年,与敌国交战数十次,大胜之余还收复了失地,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左良玉不仅军事才能出众,且对士兵极为关心,经常让渡自己的口粮给伤病员,深受部下爱戴。一时间,左良玉的威名传遍了军中和边疆。

平定起义愈演愈烈,前功尽弃的他一蹶不振

当时正值明朝衰败之势初现,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廷希望利用左良玉的军事威名来平定叛乱,便任命他为一支部队的主帅,前去河南等地平叛。左良玉对此也充满信心,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能为皇上分忧。

来到河南后,左良玉很快在几场大小战役中取胜,以少胜多的战例深受嘉奖。他也因此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作战意志空前高涨。左良玉认为这些起义农民不过是乌合之众,用点武力就可以吓退,根本不足为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起义军虽然训练素质参差,但人数众多,且为了生存而必死一战。

左良玉所采取的高压手段,不但没有镇压叛乱,反而激起了更多农民的愤懑之心。原本只是要求温饱的起义,变成了反对暴政的革命。起义的规模也从几百人发展到几万人。左良玉渐渐感到力不从心,陷入被动。

他后来才渐渐意识到,这些所谓的“匪徒”,其实大多是遭遇自然灾害而起义的穷苦农民。他们的暴动根源在于生存环境恶化,而非谋反造反。左良玉所进行的血腥镇压,反而雪上加霜,导致起义人数激增,陷入“越剿贼越多”的怪圈。

面对这一结果,左良玉感到十分疑惑和无措。他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以往战无不胜的自信一扫而空。左良玉意识到不能再以势压人,必须换种策略。但他迟迟无法找到解决之道。在之后的作战中,左良玉变得畏首畏尾,往往根据对手实力来决定是否作战,失去了昔日的果决与魄力。

这种恶果在一次战役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左良玉与其他将领约定一同夹击敌军,顺利完成了围堵。就在左良玉准备发动总攻时,他突然觉察敌军人数众多,自己这一翼可能会遭受反击。左良玉心生畏惧,在半路选择了掉头撤退。这一行为引起其他将领极大不满,认为左良玉背信弃义、有损大义。而左良玉也从此失去了部下的信任与拥护,再也复拾不回昔日威名。

弃明不救导致国破家亡,悔恨终生

自此之后,左良玉在平定起义的战役里节节败退,朝廷对他也日渐不满。但由于左良玉手握重兵,无人敢直接指责,只能隐忍和安抚。崇祯皇帝也明白左良玉已经力不从心,对他用人失察。但为了平定各地起义,还是多次发布圣谕,命令左良玉率军平叛。

左良玉也知道皇命难违,还是勉强领命出征。但他在这些战役中,只求自保,不再像从前那般冲锋陷阵。左良玉采取极为保守的策略,力求军队避免损失。他拒绝冒进,每每与敌人遭遇便退避三舍。这导致起义军不断得势,扩大区域。而左良玉的军队也在不断退却中膨胀到了80万人,成为一支畏战的庞然大军。

这80万大军中,许多都是左良玉从起义军中拉拢来的,战斗力参差不齐,忠诚度也存疑。左良玉自己也深知这支部队忠诚度存疑,不敢随意使用。他将这支军队视为自己谋求安逸的筹码,并不想真正投入战斗。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直逼北京,占领多座城池,势如破竹。面对敌人如此气势,左良玉心中窃喜,觉得大势已去,巩固自己力量才是上策。惊恐之下,崇祯皇帝连续多次谕旨左良玉,要他不顾一切,率大军前去救援京师。皇上还许诺,若能成功救援,就封他为王,赏赐无限。

接到圣谕,左良玉也意识到这是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当即准备起身。但军中的一些将领力言不从,认为这支军队忠诚度不确定,正面对决很可能失败。左良玉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从了他们的意见,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出兵救援。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在北京城内坐立不安,多次催促左良玉出兵。左良玉迟迟不见动静,让皇上大为光火。但想到左良玉部下多难统制,也不好发作,只能多次下达催命诏书,语气愈发恳切。然而左良玉还是故我执迷,一再与皇上所问,直到形势已无法收拾。

当左良玉终于下定决心领兵北上时,北京已是岌岌可危。李自成顺利攻入皇宫,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明朝自此灭亡。得知噩耗的左良玉悔恨不已,痛哭失声。他没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甚至在皇命面前也选择了推托和逃避,这成为他一生的最大遗憾。

结语

晚年的左良玉过着自责和孤独的生活。每当想起国破家亡,他都痛彻心扉。左良玉不断自我反省,责怪自己当年没有承担起一个武将的责任。一个人的结局,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一个决定。左良玉虽然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在承担起保卫国家的重任时,却在迟疑和误判中失败。他的教训值得后人深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孜孜矻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左良玉,敌人,崇祯,起义军,将领,平定,战役,武将,军队,人数,知识科普,山贼,左良玉,起义军,李自成,崇祯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左良玉,敌人,崇祯,起义军,将领,平定,战役,武将,军队,人数,知识科普,山贼,左良玉,起义军,李自成,崇祯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左良玉,敌人,崇祯,起义军,将领,平定,战役,武将,军队,人数,知识科普,山贼,左良玉,起义军,李自成,崇祯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