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问了句话,终成为四朝宰相

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问了句话,终成为四朝宰相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采取分封制度,分封二十多名子侄为藩王,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使得明初的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各藩王为谋求更大的权力,虎视眈眈盯着帝位。

分封诸侯积蓄权力,建文帝决心一统天下

明太祖晚年病重之时,就察觉到自己的诸多子侄们,个个都在觊觎皇权,意图让皇帝之位永远在朱家天下内流传。太祖也深知,要维系这个庞大的帝国,必须依靠武力。 因此他采取分封制,让诸王镇守一方,既可防止其窥视帝位,又可依靠他们的军力巩固边疆。

但是这帮兄弟们个个手握重兵,势力扩张不断。太祖忧心忡忡,生前再三叮嘱皇太子要防范藩王谋反。1398年,皇太子朱标继位,是为明建文帝。建文帝刚即位时,朝野上下都盼望这个20岁的新君主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建文帝也意识到,要统一思想和国力,必须限制藩王权力。他决心执行先帝遗训,逐步收回藩王军权,最终使天下归于中央朝廷管理。这无疑触及了藩王的既得利益,难免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

建文帝采取渐进、稳妥的策略,先后废黜几位较为顺从的藩王以示惩戒。到1399年,建文帝认为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于是他开始调动禁军入京,部署兵力,准备一举收缴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的军权,以削弱这个实力最强的潜在威胁。

燕王先发制人,建文无心恋战走投无路

燕王朱棣是建文帝的叔叔,控制着北方边疆的军力。他野心极大,早就觊觎皇位。一旦被建文帝削权,自己在北方的据点势必难保。因此,朱棣决定孤注一掷,在建文帝实施削藩计划前,先发制人,搏得先机。

1399年冬天,朱棣以练兵为名,秘密调集手下精锐,暗中联络其他藩王,联合起来反对建文帝。到了第二年春天,趁建文帝尚未完成部署,朱棣即以“清君侧,削奸党”的名义举旗反叛,起兵夺权。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后,立即派心腹亲信去各地重要关口,占领要塞,切断朝廷中央援军的道路。同时,他亲率主力大军数十万南下,一路过关斩将,以出其不意、灵活机动的战术,迅速攻占州府城池,直指建文帝都城南京。

建文帝起初还想组织起一百万大军,决一死战。但是他发现,朝中群臣大都态度暧昧,不肯出兵效忠;援军又被敌军阻截在半道。建文帝这才意识到,要在军力上压倒朱棣已经很困难。再战下去只会白白牺牲生命。

1402年冬,燕军攻入南京城郊。建文帝明白大势已去,为保小命,选择弃城逃跑。他命左右烧毁宫中珍藏,然后穿着平民衣服与一小群心腹密谋人,偷偷从宫墙暗门逃出,下落成谜,此后生死不明。

小官谨慎劝阻,成就明成祖知遇之恩

朱棣进入南京城后,看到这座他梦寐以求的都城,内心异常兴奋。他急不可耐地想要直接入宫登基称帝,以正式取得皇位和天下。就在朱棣策马飞奔向皇宫时,一名身穿朝服的小官挡住了他的去路。

“你是何人,竟敢拦我的道!”朱棣语气不善地问道。他心中正在激动欣喜,被一个小官搅了兴致,心情十分糟糕。

小官毫不惧色,沉着地回答:“殿下请留步,我想请教一句,您是否要先去拜谒太祖陵寝,再登基为帝?”

朱棣闻言,怒气顿消,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自己正陷入一时冲动,差点忘记了祖宗之礼。按礼制,他理应先行祭拜明太祖之陵,表达自己对先人的敬意,然后才能举行登基仪式,以示正统。如果没有这位小官的提醒,直接闯入皇宫称帝,等于是篡位夺权的行为,会严重缺乏正当性。

朱棣立即表态,称自己会按礼数先去明太祖陵寝行礼,然后再举行登基大典。他由衷地感谢小官的智慧劝诫,帮自己避开了一个重大的政治错误。

这名小官,就是后来明朝四朝宰相的杨荣。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京城小官,却敢于直言劝谏新君。杨荣的机智言辞,不但帮助朱棣赢得正统性,也为他的帝位加冕提供合法依据。

朱棣非常欣赏杨荣的判断和胆识,特意提拔他为翰林院编修。此后,每逢关键时刻,朱棣都会召见杨荣商议对策。他提拔杨荣担任越来越重要的官职,终成为四朝宰相。杨荣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决定性的契机,就来源于当年那一把拦马之劝。

用兵北方,杨荣军谋兼备

1402年之后,明成祖朱棣稳定政局后,开始了一系列北伐蒙古行动。每次用兵,杨荣都担任军需官,负责后勤给养。

1410年,成祖亲率大军深入沙漠腹地,试图打击蒙古势力。然而进入沙漠后,大军陷入补给困境。粮草告罄,队伍行军艰难,军心动摇。朱棣一时也焦虑不已,拿不出解决之道。

此时杨荣紧急进言,建议朱棣取出自己的御用粮食分给将士,以示体恤之情,稳定军心。同时派出快马,向当地富农官员施压,征调更多军需粮草,缓解燃眉之急。

明成祖听从杨荣的建议, 终于化解。大军恢复士气,成功击退蒙古军,班师回朝。成祖为表彰杨荣的军事策略与决策能力,特地为他设宴庆功,更加倚重他的才干,让他参与越来越多朝政国事。

文武双全,诗词造诣高

杨荣不仅政事出色,还在文学艺术上有建树。他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对明代诗词创作有重要贡献。杨荣的诗词善于描绘盛世景象,讴歌朝廷功业,也为明代文人提供了新的写作范式。

杨荣广泛涉猎典籍,诗文才华出众。他善于捕捉生活点滴,将政治抱负抒发于词章之间。杨荣的诗词中,既有宏阔的气势,又不乏优美流畅的语言。它恰如其分地融合了历代文人的长处,又开创出自己的风格。

杨荣提倡“台阁体”,将文人的书斋比作台阁,通过文字昭示人生理想与抱负。台阁体诗渲染出恢宏的气魄,与当时盛世氛围互相呼应。这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画卷,成为明代文学瑰宝。

杨荣不仅治国有方,其文学造诣也堪称一代宗师。他源源不断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体悟,都转化为了出色的诗文创作,流传千古。正是文武双全的杰出才能,让他在朝堂和文坛双丰收,让“三杨”之一的美誉传遍海内。

老成持重,体恤民情

明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朝,杨荣继续担任宰相要职。他深得二帝的信任,以稳重谨慎的作风助理国事。

1425年,汉王朱高熙谋反,明宣宗震惊万分。众臣惶惶不知所措,只有杨荣沉着分析,建议宣宗亲征,迅速率领禁军包围汉王府,建议宣宗亲征,迅速率领禁军包围汉王府,不给叛军反应时间。宣宗接受建议,果断出兵,很快便将叛乱平定。

战后,杨荣以其忠诚和智谋,再次受到嘉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但是,他谦虚推辞繁重的俸禄,只求朝廷体恤民情,减轻赋役,使百姓安居乐业。

杨荣为官几十年,始终保持谨慎稳重的作风。他顺应君命,又能给予明智建议,深受历朝皇帝倚重。杨荣始终不忘百姓疾苦,提出许多温和的政策,使民众安居乐业。正是这种老成持重的为政之道,让他成功坐稳宰相之位,功成名就。

训练后进,功成身退

明英宗时期,宦官当道,朝中腐败现象丛生,杨荣成为少数能够稳住局面的重臣。杨荣谨慎行事,持正不阿,也不直接与宦官对抗。他照常处理政事,言传身教,培养许多 新秀,作为自己的人脉和政治力量。

宦官王振见杨荣势力日益壮大,便试探问他打算何时退休。杨荣便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会在退休之时向皇上举荐真才实学的年轻才俊,以续好的局面。

王振后来才意识到,杨荣口中的年轻人才,个个都深得他真传,可成为朝中中流砥柱。杨荣以巧妙的方式化解宦官的排挤,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影响力传承下去,为明朝艰难局面留下一线生机。

到了英宗朝末年,杨荣以年近古稀之龄致仕归乡。他不畏权贵,又能顺应形势,安定退位,为后人留下典范。杨荣一生从政几十载,功成身退,瞑目之时,终年84岁。

结语

杨荣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到明朝几十年的政坛中流砥柱,其间充满传奇色彩。细究他的成功之道,关键在于那一刻的冷静见地,成就一生的抬爱重用。

历史是由点滴构成的,历史也在塑造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我们都有机会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揉合着过去的种种因缘。明智地把握当下,方得开创未来。让我们像杨荣一样,审时度势,从细微处做起,用自己的智慧点亮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登基,小官,杨荣,天下,皇宫,明太祖朱元璋,朱棣,南京,大军,明成祖,故事传记,建文帝,小官,藩王,杨荣,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小官,杨荣,天下,皇宫,明太祖朱元璋,朱棣,南京,大军,明成祖,故事传记,建文帝,小官,藩王,杨荣,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小官,杨荣,天下,皇宫,明太祖朱元璋,朱棣,南京,大军,明成祖,故事传记,建文帝,小官,藩王,杨荣,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