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老师”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不过此“老师”非彼“老师”,而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宋元时代,“老师”才被认作是学生对教师的尊称,沿用至今。
“尊师重道”一直是华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古代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词。其中流传至今仍被沿用的句子,就是诗人白居易的那句“桃李满天下”。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释义: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令公就是唐代宰相裴度。辞官退居之后,裴度住在绿野堂,常常和白居易、刘禹锡相聚,以诗酒琴书自乐。绿野堂里有花木万株,因此白居易说是占尽了万物的精华,不过在白居易看来,裴度依然是桃李满天下了,不必种花也可以。
“桃李”最早指三四月份的花
《诗经》记载: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桃李,指的是桃子和李子,“华如桃李”的意思,是繁盛的样子,形容华丽。
《吕氏春秋》记载: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
桃李花开,就成了春天的象征。
春天,桃李盛放,花开灼灼,好一副生机盎然的、蓬勃向上的景象。人的青春年华不正是如此吗?
古代也有“教师节”
早在先秦时,古人便把师与天、地、父并列,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尊师”制度。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者。他提出“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主张,倡导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汉代以后,随着孔子及儒学地位的提高,祭孔逐渐成为一种国家层面的礼仪制度。老师们能够享受休假、会餐等待遇。
唐宋时代,依旧沿袭了祭孔之礼,并有一些对老师的选拔和奖励。
到了清代,孔子诞辰祭典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教师的成绩会直接影响其官职升迁等等。
到了现代,教师节正式诞生,延承并代替了祭孔之礼,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寓意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