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敢造老子李渊的反,而朱棣却不敢造老子朱元璋的反,归根结底在于权力。
可以这么说,如果朱棣有李世民那样的权力,别说朱棣怕朱元璋什么的,他肯定也会急不可耐的就造反,毕竟皇帝宝座实在太诱人,大多凡人都经不起这样的诱惑。
李世民之所以敢造反,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前,他手握的权力已经堪比皇帝,直白点说他就是差了个皇帝的名头罢啦!
那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有多大?
在爵位上,李世民虽与齐王李建成等同为亲王爵,但在现实中,李世民的秦王爵却只比皇帝、太子低,比其他亲王都要高。
《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621年,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一举收服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割据集团,统一北方,继而奠定唐代版图基础。班师回朝后,李渊厚赏李世民,点明他“位在王公上”。
位在王公上,直白的说就是李世民虽为亲王爵,但地位却要比任何亲王都要高,在大唐,李世民的地位仅比皇帝、太子低。
仅看爵位,李世民在李渊一朝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除了皇帝和太子这两位君主,他就是整个大唐地位最高的。
再说官职,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拜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
先是天策上将。这个官职是李渊首创的,用于为了奖赏替唐朝打下北方,已经封无可封的李世民。李渊在创造这个官职时,是给了这个官职非常大的权力,可以说是仅次于皇权。天策上将位在三公之上,全权负责唐朝对外军事战争,并执掌唐朝军国大事。除此,天策上将有自置官属之权,可从全国选拔人才入天策府为官,且无需经过吏部,就可赐予相应品级。
再是司徒,属三公,地位次于三师、太尉,主管全国教育,李渊朝未置三师,仅置三公,故而司徒在李渊朝文官中排名第二,是为文官首领之一。
其次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渊时期,陕东道管辖着整个黄河以东地区,几乎就是唐朝半壁江山。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就是陕东道的最高长官,执掌陕东道军政事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谁执掌了陕东道,就等于是掌控了唐朝半壁江山。
之后是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唐代置十二卫统率禁卫之兵,即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左右御卫,这十二卫保卫着唐都的安全,是唐都长安最为精锐的部队。
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就是这十二卫的最高长官,也就是说谁做了十二卫的大将军,就等于他掌控了唐都的防卫力量。
最后是中书令,中书省最高长官。唐代中书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与尚书省、门下省共掌全国政务,负责发布皇帝诏书和中央政令。也就是说,中书令就是全国最高政务长官之一,执掌全国政事。
以上这些官职,哪怕是单独拿出来,都是权倾朝野的要职,更别说是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天策上将掌全国军事,中书令掌全国政务,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掌唐朝半壁江山,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掌唐都防卫。
想想看,身兼这些官职的李世民,他手握的是一股何等庞大的势力,全国军政事务皆由其掌控,又掌控唐朝半壁江山,更甚者还执掌了左右十二卫这支唐都最精锐的防卫力量。你说有这样的权势,谁不敢造反?无论是谁,有这样的权势,都会反。
再反过来看看朱棣。明初朱元璋给予藩王的权势虽然有些大,但远远威胁不了中央朝廷,当时朱元璋也害怕会重蹈前朝诸侯王作乱的覆辙,所以在分封藩王时,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到地方,虽有提兵专制之权,但仅有在有外敌入侵时,才能行使这个权力,其他时候则没有。
好比庆王朱栴,一旦有外敌入侵到他驻守的宁夏,他就可调动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卫所的兵力去抵挡外敌。但是,如果在平时,他是无权调动卫所士兵的,只能调动隶属于自己的左右中三护卫。
彼时,朱棣在朝中无任何官职,只是塞外九王之一,在九王中实力也不是最强的。就凭他手中的那点兵力和权力,别说是跟中央朝廷对打,就单单是跟塞外八王中的其中一个王对打,他都不一定打得过。
试问,就是只有这样一点权力的朱棣,他怎敢造朱元璋的反。若真敢造反,那也只是蚂蚁撼树,痴心妄想,等于自取灭亡。
其实,当时若不是朱允炆自己糊涂,用错了统兵大将,别说是一个朱棣,就是十个朱棣也是打不过朱允炆的。没看到,当时济南一个铁铉仅靠上千兵马,就打得朱棣数万兵马寸步难行,只得绕道。
总的来说,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那是因为他手握的权力已经足以和李渊对抗。而朱棣不敢反朱元璋,归根结底不是因为不敢,而仅仅只是因为他手握的权力根本不足以和朱元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