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九鼎在周朝时遗失,后世帝王都在找也没有找到,也许是他们找的方向不对。那九鼎到底是沉落在哪里呢?其实,包括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蜀中名胜记以及眉山的彭山仁寿地方志都有明确的记载,仁寿与彭山区域一个叫“鼎鼻山”或者“打鼻山”的地方,就是当初周鼎沉沦之处。
古隆山县就是今天的眉山仁寿彭山区域,如今这两县的地方志都有关于周鼎沉沦于当地鼎鼻山或者又叫打鼻山的记载。
按照记载,周鼎应该是沉沦于山下岷江或某条岷江的支流。
那这就奇怪了,很多人得到的信息是周鼎沉于一个叫“泗水”的地方,如今泗水地名却在山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先让我们看看关于周鼎沉于泗水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原文。
《始皇本纪》:“周末有九鼎,徙于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这句话其中与周鼎沉沦的几个关键词“太丘、彭城、泗水”我们逐一分析,他们都在一个地方:
“太丘”,昆仑之丘,成都新津修觉山,位于彭山傍边。
“彭城”,涿鹿之战时重要的都邑,我之前有过系列推论,涿鹿之战战场就在成都新津双流,也与彭山相接。
“泗水”,可以有两种解释。也都与彭山仁寿有关。第一种解释,“泗”是鼻涕的意思,泗水极可能是“鼎鼻山”的“鼻”衍生而来。第二种解释,“泗”通“汜”,汜的意思是大江分流后再复合的地方。彭山之地,刚好是上游岷江分流为锦江黄龙溪以后再次复合的地方。
以上信息都说明,周鼎沉沦的泗水,正是指的彭山仁寿区域的鼎璧山下某一段岷江或其支流。而多年后秦始皇动用几千人去不知道哪里的泗水找鼎而不得,显然是找错了地方。所以才有秦始皇寻鼎“弗得”。继而“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的记载。
显然,秦始皇及时调整了方向,前往淮水、衡山的方向。这次应该方向是对了。屈原的《楚辞》有记载:潜周鼎于江淮兮,爨土鬵于中宇。《說文》解释“泗”,水受泲(济)水,東入淮。《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
这里的关键词“青州”,我已经推论过,青丘所在的青州正是仁寿青神彭山一带区域,而“江、淮、济水”也都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部区域有关,篇幅关系,我稍后会逐一推论。
今天抛出的周鼎沉沦在成都平原东南部的推论,大家不觉得好奇嘛?周如果在陕西河南,为什么会到成都来抛鼎,不合常理呀。这个话题说来话长,恐怕又要颠覆好些人的认知,咱们以后详聊。
最后,给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成都眉山的朋友有兴趣,可以顺着彭山县志《疆舆篇》记载的信息,去找一找周鼎的线索,“北平山西南有金岗山,又曰翔凤山,泗沟在其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