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公元前5世纪僧伽罗人由印度,迁居到印度洋上的一座岛屿,由此建立了"锡兰"古国;斯里兰卡有一十分闻名的博物馆,那就是当地最古老的科伦坡国立博物馆;科伦坡博物馆始建于1877年,有20个大展厅,其中收藏着众多斯里兰卡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科伦坡博物馆内有一件"镇馆之宝",与中国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即"郑和布施碑"。
此碑乃是典型的中国风格,其上有龙纹纹饰,由3种不同的文字刻成,分别为中文、波斯文与泰米尔文,波斯文是为了表示对当地伊斯兰教的敬仰,泰米尔语则是代表对当地泰米尔人信仰的婆罗门教的尊敬,因此也被称作"三字文碑";"郑和布施碑"在1911年被从印度洋中打捞出,考古专家研究后发现,此碑为郑和曾到达斯里兰卡的史实,提供了确凿的证明,其中也透露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关于郑和下西洋事件,一直都是史学界的热议话题,据史料记载郑和最远航行到了非洲东海岸,还有一些西方地图学家,认为郑和航行的目的更远,直接越过了好望角,英国专家加文·孟席斯更是表示,郑和当时完成了环球航行;由于年代久远且史料记载匮乏,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与里程至尚无定论。
不过在《殊域周咨录》中记载,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档案《郑和出使水程》,都毁于车驾郎中刘大夏之手,他还说道郑和下西洋花费了巨额资金,无数军民命丧于此,就算取得珍宝又有何意义?郑和下西洋之时,明成祖不惜动了用13个省份的钱粮,仅是一艘宝船的造价,就达到了6千两白银,七次远航几乎掏空了明朝的国库,关于明成祖为何违反海禁,且不计成本进行远航原因,一直众所纷纭,其中有人说,朱棣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朱棣在1402年"靖难之役"中,大破建文帝登上皇位;但在朱棣攻陷南京之时,建文帝在皇宫中放了一把火后,就不知所踪了,所以没有抓住建文帝一直是朱棣的心病,所以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也是十分可信的说法;还有人说朱棣好大喜功,七下西洋只是为了向周边小国炫耀自己的实力,但是斯里兰卡挖出的那块"三字文碑",其上是如何记载的呢?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位于印度洋上的咽喉要道,郑和若想前往印度与东非,就必须要通过斯里兰卡;在1408年郑和第二次远航之时,一路过了越南、暹罗与苏门答腊,驶入了印度洋;郑和当时到了锡兰国,锡兰国王见郑和船队满载货物,就起了歹念派兵抢夺,但是最后被郑和"反杀",还捉住了锡兰国王与其妻儿、官属,并将他们押回了中国;朱棣念其无知,警告之后就将他们放了回去,大明的宽恕让锡兰国王十分感动,此后多次遣使前往中国朝贡。
其实郑和每到一处,都会在当地寺庙布施,留下了布施碑文,记载郑和捐赠的贵重物品;斯里兰卡历史学家表示,郑和本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其在布施碑上以三种文字,向不同的宗教献祭,表明了中华民族宽广的胸襟,与长远的世界眼光;所以虽然郑和下西洋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甚至引发了明朝的财政危机,但其航行中所带的工艺品、生产原料与先进技术,不仅繁荣了本国的手工业,还发展了沿途国家的生产力,将中国人的博爱远播全世界,其功绩将会永远镌刻在世界历史的丰碑之上。
【参考资料:《郑和锡兰远洋航行影响考》,《斯里兰卡郑和布施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