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千古之谜-夏朝因何得名?困惑华夏儿女几千年的秘密,终于解开了

千古之谜-夏朝因何得名?困惑华夏儿女几千年的秘密,终于解开了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然而,近年来,夏朝是否存在却成了一个问题。除了夏朝,中国人自称华夏民族,这个夏也来自夏朝。那么,夏朝到底因何得名呢?历史上的夏朝到底在哪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已。真知堂遍读史料发现,原来古人早就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夏朝之名来自地名-大夏;也来自帝尧古国-大夏国。

夏朝来自有夏,商人来自何方?

关于夏朝的来历,《国语·周语下》是这么说的:

“其在有虞,有崇伯鲧。。。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共之从孙四岳佐之。。。合通四海。。。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

这段话解释了夏朝的来历。

大禹是崇伯鲧之后,他治水成功,上天嘉奖,于是得到了天下。大禹被帝赐姓姒,国号为“有夏”。

好了,我们暂且先把这段话搁置在此,先来说说商的先祖之事。

说夏必说商。

商的先祖名为契,他在尧舜时期辅佐大舜有功,被封为司徒的官职。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尚书 舜典》

而《左传》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季曰 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左传·昭元年》

所谓阏(yan)伯,就是大儿子名阏,后世尊称为阏伯。就好比我们今天称父亲之长兄为大伯父一样。

(注:伯、仲、叔、季,乃中国古人所说的兄弟的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这段话说的是:

帝喾高辛氏的大儿子阏伯和四儿子实沉不和,老是干仗。于是帝喾不得已把阏伯迁到了商丘。

这个商丘在哪?改天再为大家讲。

而根据司马迁所说,帝喾似乎有四子最为出名,他们分别是:周的始祖弃,商的始祖契,帝挚和帝尧。他们兄弟谁大谁小,司马迁没有说明。但是,帝尧是帝挚的弟弟,司马迁说得很明白。

“帝喾崩,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 五帝本纪》

而契则明确写明封于商,

“殷契。。。封于商,赐姓子氏。”《史记 殷本纪》

契为帝喾高辛氏长子,挚或弃为次子,三子,帝尧为四子无误。

搞清楚了这些,我们就明白了帝尧和商周先祖的关系。

按照这个顺序,殷商先祖契乃帝喾高辛氏长子,因封于商得国号。则帝尧陶唐氏就是和契(阏伯)不和的四子实沉。

那么实沉又封在何地呢?开始接近历史真相了。

还是根据《左传》的记载:

“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左传 昭公元年》

可见,帝尧(实沉)所封之地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夏。

这个帝尧之封地-大夏,到殷商时期被称为唐土。也就是殷墟甲骨文说的土方。

说帝尧之封地为大夏,是不是还有证据呢?请看《尚书 》的说法: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尚书 舜典》

这段话,是帝舜继位之后,召开宫廷大会,任命新官员时所说的话。(注:皋陶,是上古时代的圣贤,本为大禹的继承人,后来死于大禹之前。)

所谓蛮夷猾夏,意思是说,南蛮东夷侵略骚扰大夏。

以此推论,帝舜之国名为大夏国无疑。

由于帝舜是继承帝尧之位的,所以这个大夏国实际上也就是帝尧之国的国号。

再来看看天文学的讲法:

商和参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参星属西方白虎七宿之一,位于西方。按今天的说法它属猎户座。参宿四非常亮,除太阳外亮度排名第十二,非常显眼。而商星,属于东方青龙七宿之心宿,心宿二又称大火,即辰星。二星从来不会在一起升起。

古有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所以,商人的始封地在东方,而实沉(帝尧陶唐氏)则封于大夏,属于参星之地,实处于西方。大夏的地望恰好和今天我们发现的帝尧陶唐氏的都城-山西临汾襄汾陶寺遗址吻合。

大禹继承帝舜之位,故号夏后氏

我们搞明白了“实沉就是帝喾之第四子,也就是帝尧陶唐氏”之后,对于大夏的地望也就明白了。大夏,位于当时帝喾古国的西方,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陶寺一带。

后来帝尧禅位于舜,帝舜禅位于禹,大禹继承了大夏的国土和国号。

故《诗经 大雅荡》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而《论语·八佾篇》则云:“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那么,夏后氏的后又是什么意思呢?

后,就是王者在上古时代的称号。

《商颂·玄鸟》云: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诗经 商颂》

四方之方,就是殷墟甲骨文中说的土方,鬼方,周方,人方之方,乃方国之意。

九有,就是后世所说的九州。

后,就是王。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经 周颂 昊天》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大雅·下武》

搞清楚了这些含义,就能明白《商颂 玄鸟》的意思了:

古时候,上帝命我们的先祖武王商汤征伐四方,并且任命了九州的方伯(后),大商朝的先王们,受此天命不敢懈怠,直到后代武丁王。

(注:这个古帝的古和古公亶父的古含义是一样的,周人的先祖实际上名为公亶父,和公刘一样,公为爵位,古公,意思是古时候公亶父。)

大禹继位,应该是没有自称夏后氏的。

不过他继位不久就死了。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联合诸侯夺得了大夏国的统治权,于是被称为夏后启(又称夏后开,汉代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这事,记载在《山海经》里:

“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山海经 大荒西经》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喜欢田猎,被来自东夷的有穷国后羿夺去了国家统治权。这件事,《楚辞》里是这么说的: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楚辞》

也就是说,上帝降下了来自东夷的后羿,他代替太康统治了大夏之国民。

夏启继承的是大禹之国,大禹继承的是大舜之国,大舜继承的是帝尧之国,帝尧封于大夏,所以:

夏启其实并不是自己定了一个国号,而是沿用的尧舜禹时期的国号-大夏国。

古籍中的下土就是夏土

夏国,又称为夏土。夏,古文通下。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商颂·长发》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楚辞·天问》

这两处的下土方,就是夏土方。

也就是殷墟甲骨文中说的征伐土方之土方。

为什么说下土方就是夏土方呢?还可以看看《山海经》的说法。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海内经》

这里的帝俊就是帝夋,也就是帝喾。下国,就是夏国,下地就是夏地。

历史上的羿有两个,一个是帝俊时代的后羿,他射了九日。另一个是夏初代夏的羿,历史上称之为夷羿。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楚辞 天问》

后羿射日的神话,真知堂已经有文考证:

后羿时期,十日并出,指的乃是帝喾高辛氏死后,十子争夺帝位,帝尧陶唐氏(实沉)得后羿之助,征服了九个以太阳神自居的部落,夺得帝位的故事,详情见

大羿射日并非神话而是历史!学者:真相就隐藏在《尚书 尧典》里

这篇文章。

后羿射九日,辅佐陶唐氏称帝,所以,《山海经》说的下国,就是夏国,下地就是夏地无疑。

而帝喾高辛氏,就是《山海经》里无所不能的帝俊,即帝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太阳神(辛为十天干(十日)之一)自居的上古帝王。

这件事真知堂也进行了考证,《尚书 尧典》中,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说的是帝尧继承了帝夋的美德,并没有杀害九日,而是亲和九族的事情,也在上一篇文章里,在此不再赘述。

所以,在先秦文献里,下土就是夏土,下国就是夏国。

类似的例子还有:

“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稺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鲁颂·閟宫》

这里的“下国”、“下土”,说的是西周王朝的先祖后稷,缵禹之绪而奄有夏国。

联系到后稷乃帝喾之子弃,也是大夏国之后,后稷之奄有夏国,就是成为了大夏国之君的意思

由此可见,大夏,乃帝尧陶唐氏(帝喾之季子实沉)被封于大夏后,整个尧、舜、禹三朝共同的国号。

大禹之子启,不过是窃取了大夏的国号,自封为夏王(夏后氏)而已。所以,周人后来也自称有夏,并没有错。

《诗经》云:“明明上天,照临

下土

。”又曰,“成王之孚,

下土

之式。”

这两篇《小明》、《下武》都是西周时期的诗歌,下土指代的就是周王朝的国土,也就是夏土无疑。

再如墨子曰:“明哲维天,临君下土。”

这里的下,也非上下之下,下土,实乃是夏土。

最后还举一个先秦青铜器上的例子。

《秦公簋》云:

“秦公曰:不显朕皇祖受天命,鼏宅禹责(绩),十又二公,在帝之坏,严龚夤天命,保业厥秦,虩吏(使)蛮夏……。”

而《秦公钟》又云:

“秦公曰:不显朕皇祖受天命,竈有下国,十又二公,不㒸在下,严龚夤天命,保业厥秦,虩吏蛮夏。”

这两件青铜器都是春秋时期的秦国王器。

秦继承了西周王朝的关中之地,再加上其先祖(伯益,又称柏翳)也来自尧舜时期的大夏国,所以也以有夏自居。

“女华生大费,【索隐】: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三家注史记 秦本纪》

这两件青铜器文辞几乎相同,惟一称“禹绩”,一称“下国”。则禹绩即下国(夏国)可想而知也。

结语

综上所述,帝喾高辛氏是上古时代第一个以太阳神自居的王者,他把第四子(实沉)分封于西方大夏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陶寺一带。

后来实沉在帝喾死后得到善射的后羿之助,打败了九个同样以太阳神自居的部落首领,成为共主。被称为帝尧,号陶唐氏。他的国土也就被称为大夏国(有夏)。

再往后,大舜继承了帝尧的位置,大禹继承了大舜的位置,都在大夏国为后(王)。

大禹死后,其子姒启破坏了这种民主推举制的传统,以武力夺取了大夏国的统治权,自称夏后氏。也就是大夏国王者,这就是夏朝得名的来历。先秦史料中的下土,下国,就是夏土,夏国之意。

夏商周三代先祖都来自尧舜时期的大夏国,所以后世中国人就都以华夏儿女自居了,这或许就是华夏民族得名来历的事实真相。

参考文献:《史记》《诗经》《墨子》《左传》《国语》《尚书》《楚辞》《山海经》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号,秘密,阏伯,大夏,先祖,封之地,大禹,帝喾高辛,之谜,千年,观点评论,帝尧,大夏,夏国,夏后氏,陶唐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号,秘密,阏伯,大夏,先祖,封之地,大禹,帝喾高辛,之谜,千年,观点评论,帝尧,大夏,夏国,夏后氏,陶唐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号,秘密,阏伯,大夏,先祖,封之地,大禹,帝喾高辛,之谜,千年,观点评论,帝尧,大夏,夏国,夏后氏,陶唐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