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第五子,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在世界上贡献巨大

朱元璋第五子,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在世界上贡献巨大

前言

明朝中后期,有一位叫朱橚的皇子,他一生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最终却以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的形象走进历史。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位明朝周王兼植物学家的一生?本文拟通过对他生平事迹的梳理,带读者一起认识这位独特的历史人物。

一、20岁登基,8年后被贬到云南

少年登基,朱元璋寄予厚望1361年7月,在南京应天府的一所宫殿内,马皇后产下了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元璋高兴地给他取名“橚”。当时,朱元璋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夺取江西等地,这个婴儿的降生并未引起他太多注意。

7年后,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建国“大明”。在登基大典前,他带领几位年幼的皇子到太庙进香,其中就包括6岁的朱橚。朱元璋看着儿子们,满怀期许地说:“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7人。长子标,次子樉,三子棡,四子棣,五子橚......”

朱橚和其他皇子一样,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朱元璋在皇宫中设置“大本堂”,让太子和诸皇子每天前去读书学习。朱橚不是最聪明的,但他勤奋好学,经常和仅比他大1岁的四哥燕王朱棣在一起讨论学业。

朱橚身体强健,小时候还跟着朱元璋参加过军事演习,得到过他的褒奖。朱元璋对儿子们寄予厚望,期待他们长大后都能成人才,为大明江山效力。

重任在肩,朱橚深感使命艰巨

1378年,18岁的朱橚被封为周王,领有开封藩地。此举显示出朱元璋对他的期望。当时,朱橚内心激动又忐忑。他明白,作为皇子,自己肩负的责任非同一般。开封这处藩地意义非凡,它是北宋故都,也是汉唐以来的名邦重镇。如今父皇把这里封给自己,一个沉甸甸的担子放在肩上。

不久后,朱元璋又为朱橚选了一门好亲事,让他与开国功臣冯胜的女儿成婚。冯胜在明朝开国初期力战沙场,功勋卓著。成为他的女婿,无疑是对朱橚的重托。朱橚更加感到,自己必须在开封好好经营,报答父皇的知遇之恩。

谨慎处事,深得民心

20岁那年,朱橚带着王妃和儿女来到开封正式就藩。朱元璋嘱咐他要爱护百姓,当一个贤王。来到开封后,朱橚一直低调务实,处理政事认真负责,深得百姓爱戴。

开封在元末战乱中遭受严重破坏,城墙残破,废墟遍地。朱橚设法与民休息,减轻赋役,慢慢修复城池。他仿效父皇朱元璋的惠民政策,广施仁政,使开封逐渐恢复生机。百姓安居乐业,靖康耻终得雪。朱橚也因此被称为明君。

在位8年间,朱橚深入了解开封的民情民意和经济状况。他详查户籍,理清赋税,并不时巡视边境。可以说,朱橚勤政爱民,开封在他的经营下日渐繁荣富庶、安定祥和。

犯忌离封,一怒之下被贬云南

然而,8年后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朱橚的命运。1392年,31岁的朱橚突然离开开封,私自回到了凤阳。这严重违反了藩王不得离开封地的规定。更严重的是,朱橚的岳父冯胜也在凤阳。冯胜曾出生卑微,后来依附朱元璋崛起,受封郑国公,威望甚高。朱橚此举似乎在与权臣会合。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勃然大怒。他严令藩王不得离开封地,搞权力集团。朱橚这是公然犯忌,触怒皇上的大忌讳。一时间,朱元璋怒不可遏,立即下旨贬朱橚为庶民,远远流放他到滇西、滇南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

这处地方靠近怒江、澜沧江,瘴气浓郁,荒无人烟。饥寒交迫,蚊虫丛生,令人难以生存。可以说,这里已接近朱元璋能找到的最恶劣的流放地。而一向娇生惯养的皇子,能否在这种环境下活下去,实在难料。

无奈之下,朱橚只能忍辱负重,孤独前行。他一路跋涉到云南,终于到达崎岖险峻的流放地。这一去,便是3年。

3年后靖难之变,恢复王爵

目睹百姓疾苦,深感民生艰辛在朱橚被流放的这3年里,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是他31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他不再被侍候着,而是独自在山间小屋中生活,甚至亲自动手捕猎、烹饪。

更重要的是,他亲眼目睹了云南边陲百姓的疾苦生活。这里气候恶劣,物产匮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吃不饱肚子,常常病痛缠身。

尤其在荒年歉收时,许多穷苦的百姓真的是挨饿受冻,甚至吃树皮充饥。一些惨不忍睹的场面,深深震撼了朱橚的心灵。

他明白,自己过去在宫中度日,厚衣足食,实在不知民间疾苦。如今才发现,普天之下实际上还有那么多人在一日三餐都难以解决的状态下挣扎。这给朱橚带来深刻反思。他立志,如果自己还能恢复王爵,一定会尽己之力照料百姓。

兄长靖难复位,重掌旧职

3年后的1402年,哥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推翻建文帝,自己登基为帝。他恢复了朱橚的王爵和开封藩地。这时,朱橚已经41岁。

在这3年的艰难岁月中,朱橚性格上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受宠若惊的皇子,而是经历生死见识百态,明白了许多道理。他对朱棣推翻建文帝的做法虽有不满,但亦没有公开表示异议。

重返开封后,他放下过去的种种,重新开始藩王的工作。开封在这几年的战乱中又受到一定破坏,朱橚重新整顿吏治,安抚百姓,使开封恢复稳定。

他还派人前去毗邻的许州、郑州等地帮助赈济灾民。靖难之役后,这些地方百姓死伤惨重、饥馑严重。朱橚尽己所能施以援手,体现出身为藩王应有的 品质。

沉迷植物研究,编撰《救荒本草》

研读医书,认真学习重返开封后,朱橚极少过问政事,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草药和植物的研究中。

他还记得在云南的那几年,亲眼目睹了穷苦百姓的悲惨遭遇。作为一国之王,他责无旁贷。如果能研究出一些可以充饥的植物,那么在荒年时就可以减轻百姓的痛苦。这个想法促使朱橚开始研读医药典籍,学习本草知识。

在医官的协助下,他广泛收集各类医方。凡是行伍出身的名医,如刘醇、李恒等,朱橚都设法礼聘到身边。他还命人在周王府辟出一块园子,种植草药材料,以便他亲身观察研究。

朱橚对医药学知识极为勤奋,也很有心得。他善于举一反三,对药性药效研究透彻。在多年的刻苦钻研后,朱橚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本草学知识。

亲自编撰医书,造福苍生

6年后的1408年,47岁的朱橚编成了一部奇书《救荒本草》。这是部专门记载食用植物的著作,包括414种植物的详细资料。朱橚根据自己在云南两次流放的亲身见闻,深知这些植物在荒年救活民众的重要性。于是,他详细考证每种植物的来历、产地、营养价值、采集方法等,并配有插图,分门别类,编撰成书。

《救荒本草》云集了朱橚多年的心血。他既渊博引用古人所录,又加以实地调查,更进行反复试验,只将确定可以食用的植物编入书中。朱橚亲自定稿,亲自校对。他一丝不苟的精神可见一斑。

朱棣看后大加赞赏,下旨在全国刊印这部书。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救荒本草》被反复刻印,成为医者必读的草药典籍。它对中国的本草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过,朱橚沉迷于自己的研究也引来非议。有人向朱棣进谗言,说朱橚不务正业,可能谋反。1409年,朱橚自请入京朝见,向朱棣承认错误,主动交出部队,表示绝无异心。朱棣才没有追究。1424年,63岁的朱橚在开封病逝。宣宗追谥他为“定王”。

功成不必在我,天下苍生得以饱食

《救荒本草》流传四方,惠及群萌朱橚在世时,他那不务正业的行为受到诟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他那看似与政事无关的植物研究,其实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贡献。

朱橚一生编著的4部医书,尤其是《救荒本草》,不仅流传至中国各地,也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甚至远至俄国和欧洲。它开创了植物学的新局面,拓宽了世界对食用植物的认识。在多次大饥荒来临时,这部书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可以这样说,朱橚的植物学成果已经超越国界和种族,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的本草学著作中,多有引用《救荒本草》内容。《救荒略》、《荒年食粮志》等书就受到这部书很大影响。

在欧洲,不少植物学家如安东尼斯堡等都高度评价《救荒本草》的学术价值。它被认为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关于食用植物的专著。可以说,朱橚的功绩已经获得国际认可。

结语

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峰上。他虽是一代明朝皇室,却成就了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伟业。正如他书中的所示:“救荒”,他的心愿是让更多苍生免受荒年的折磨。

“苍生饱暖”是多么伟大的理想。时光洗刷了朱橚在政治上可能的过失,而他的植物学贡献永存人间。今人应当怀着崇高的敬意,缅怀这位为世界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登基,明朝,朱元璋,朱橚,开封,同母,百姓,贡献,朱棣,云南,知识科普,朱元璋,朱橚,救荒本草,开封,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明朝,朱元璋,朱橚,开封,同母,百姓,贡献,朱棣,云南,知识科普,朱元璋,朱橚,救荒本草,开封,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明朝,朱元璋,朱橚,开封,同母,百姓,贡献,朱棣,云南,知识科普,朱元璋,朱橚,救荒本草,开封,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