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于乱世的命运,常使人不得善终,却也铸就不平凡的传奇。
当那些被写在史册的大事件落幕后,谁又会记得站在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如何在动荡中挣扎,在绝境中彼此取暖,以及他们用友谊和信念铸就的不朽义气。
一、迷雾中的一点温暖
1330年,朱元璋17岁那年,他来到了颍州街道,饿昏在了街边。一个行踪神秘的中年男子,将他救起,将他带回了自己在镇边的木屋。
男子自称田兴,看上去40出头,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他的屋里简朴而整洁,墙上挂着几把长剑,角落里放着一张木制弓箭。
田兴细心照料着这个昏迷不醒的少年,端来热汤,替他换药,时刻守在他床前。三天后,朱元璋终于睁开了眼睛,田兴欣然招呼他吃饭,并为他详说这几日的情形。
原来,此次朱元璋随寺庙化缘已近一年有余,前些日子寺里僧人四散,他只得在外流离,日日与饥饿抗争,终于不支倒下。幸得田兴相救,他这才保住一条小命。
朱元璋起初戒备着这个看似与世无争的中年男子,但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他渐渐敞开心扉,将自己的身世与遭遇一一诉说。
朱元璋原本出身贫寒,父母早亡,自己和兄长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有了点收成,却遭遇战乱蹂|躏。兄长带着他出逃,还没走几里地,就双双倒下,再无生息。自那时起,朱元璋便只剩一人 , 无依无靠,在这乱世里藏匿求生。直到落入田兴的手中,他才第一次感受到人间温暖。
田兴不再像个外人,而更像一个懂他,理解他,能给他慰藉的长者。朱元璋说起自己那已经去世的父母和兄长,泪水盈眶。田兴轻声安慰,给他讲起自己游历江湖的种种经历,言语中透着对这个治世的失望与忧思。
田兴虽生于武林世家,却不喜功名富贵,只乐意云游四方,看那 间百态与世事沧桑。可惜天下太平的日子已一去不返,战乱频仍,百姓涂炭。他数次目睹强横者欺压弱小,愤世嫉俗之心油然而生。只是武力非他治世良方,他也无力回天。直到见到朱元璋这个可造之材,田兴心中才燃起一线希望。或许,通过这个少年,他可以改变点什么。
两人之间萌生了一种超越血缘的情谊。朱元璋在田兴这里找到久违的家的感觉,田兴也把朱元璋当成手足兄弟。田兴提议,朱元璋或许该去投军起义,他可以暗中相助。于是,他们结为兄弟,田兴为大哥,朱元璋为小弟。此后,朱元璋离开田兴的木屋,踏上了仕途。田兴则回到了他梦开始的地方——江湖。
二、智囊中的锐意进取
起义军中,朱元璋很快崭露头角。他言语犀利,决断极快,深得起义首领郭子兴的信任。一日,朱元璋独自整理帐册,忽闻窗外一声清啸,抬头见一只信鸽与他对视,便知田兴来信。他忙放下账册,去后院解下鸽子脚上的小卷。
信中说,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好人难觅,他必须提早谋划,争取自立。朱元璋看罢暗叹,义军大业,自己只能涉足一隅,此时此刻,田兴的提醒,犹如照进迷雾的一缕光芒。
自此之后,田兴隔一段时日便传信与朱元璋,提点局势,分析人心。朱元璋渐渐见识到,这个看似与世无争的江湖人,其实心系天下苍生,视野独到,遇事果决,不愧是自己的大哥。
田兴凭借着对人事的 品和洞察力,经常能提前预判局势的变化趋势。他警告朱元璋,义军中的几位首领都有野心瞒天过海,奸 、狡诈。起义大业能否成功,就看朱元璋是否能洞察人心,提前行动。
有一次,田兴提到某位首领暗中勾结元朝官员,意图获封官职背叛起义军。朱元璋对此毫不知情,若非田兴透露风声,自己都可能上当受骗。
朱元璋暗暗揣摩,田兴口中的种种内情,都是如何得知的?看来,大哥在各界势力中都有自己的情报网,这对朱元璋日后施展抱负也大有裨益。有了田兴在背后提点,朱元璋在起义军中的事业节节高升。他也变得愈发老练圆滑,渐露锋芒。
三、心系天下的江湖侠士
1356年,朱元璋攻下南京应天府,建立明朝。群臣哗然,无不称颂少年英主。朱元璋登基之时已年过而立,经历了太多革命与杀戮的洗礼。他依稀还记得,当年那个落魄少年,此刻已是九五之尊的君王。
只一件事,令他遗憾。自开国已数年过去,大哥田兴从未在朝堂现身。他在万人朝贺中,时常怀念起当年那座边陲小屋里,一个人的温暖。
其实,田兴早就隐退江湖,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不想沾染朝堂的纷争权谋,更憎恶朋党相争的勾心斗角。他心中唯有天下民生疾苦,从不过问那些酣畅淋漓 又刀光剑影的朝堂之争。
眼见着朱元璋一步步稳固大明江山,田兴心中也只剩下欣慰和宽慰。他了解朱元璋,这少年英杰一心要创造太平盛世, 的理想远高于自己。只是朝堂险恶,他不愿朱元璋重蹈覆辙。
自己能为天下尽绵薄之力,也就心满意足了。他开始云游各地,所到之处悉心垂询民 间疾苦。有时务工充饥,有时以医术相助,甚至孤身涉险除害,只求百姓得以喘息生息。
他也时常托人捎去惠州的土特产物给朱元璋,表达牵挂之情。可惜来往使者愈来愈少,想来朱元璋在朝中日益繁忙吧。田兴不以为忤,只希望少年能成长为一个明君。
四、惊虎一战,再续前缘
1366年冬天,京城来了个消息,颇引起朝野轰动。六合县近日出现猛虎伤人,有个仗剑侠客竟独自入林除虎,已斩杀七只。听闻此事,朱元璋立刻派人暗访那侠客身份。果然,不出所料,竟是田兴!
原来此次田兴路过六合,得闻县里多有猛虎出没,百姓苦不堪言。田兴虽不羁青云,骨子里仍是个侠肝义胆的江湖义士。他万不忍心睹物吞 人,惟有以一敌百,独闯虎穴。
田兴深知鲨齿利爪非戏,此番助人为乐,有去无回也是可能。他干脆离了村落,只带简单衣食入林深处寻虎。 七日过后,六只猛虎落网,鬼哭神嚎,无一生还。田兴凭借惊人武艺化险为夷,竟全身而退。
他并不在意除虎之功,只叮嘱百姓莫再独自入林,便欲离去。县令高喜过望,立即上奏此事。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连夜传诏,命人秘访侠客身份。
朱元璋欣喜若狂。他提笔写信,诚挚请求田兴入京,想再次见到这个朝思暮想的兄长。信使奉命去到六合县,很快传回话来:那侠客接信后不语,三日后离开了六合。
朱元璋失望之余,又担心大哥独自江湖,命人在全国通缉田兴的下落。半年后,终于等来了田兴的亲笔回信。
朱元璋捧信泪下。他明白,自己与大哥已然两界人了。一人身负天下壮志,一人心系苍生百姓,彼此虽殊途,却同是那个乱世中相濡以沫的少年。
思及此,朱元璋派人将田兴少年时期的木屋修葺如新,派禁卫军日夜驻守,以表兄弟之情。他也不再寻找田兴的下落,只在每年祭祖那一日,面向升起的朝阳,默念一句“大哥保重”。
五、人生如逆旅,今夕何夕
数十年后,已入暮年的太上皇朱元璋回顾当年,依稀记得,那位江湖侠客的身影从未在他的宫阙现身,却时时笼罩在他的心上。
也许,生于乱世,人人都要艰难前行。但幸而有了相知相惜的伴侣,便足以滋养生命中的一抹温暖。
朱元璋和田兴,两个本不相识的命运共同体,却因缘际会结下了惺惺相惜的缘分。他们无法改变那个时代的残酷,却在彼此的关怀中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虽然他们的人生轨迹渐行渐远,心中那份跨越明夜的义气,却永远长存。
世事漫漫,兴亡多奇,但有这份千秋楞楞的真情,足以抚慰多少凡人走过这风雨飘摇的人世间。朱元璋终其一生,国家兴旺,生活富裕。可当他独自站在太阳升起的宫阙,望向远方时,眼中浮现的,永远是当年破旧木屋里,那个谆谆教导自己的兄长。
结语
人生如逆旅,百年弹指。今夕何夕,昨日重现。
一灯相伴,跨越黑夜;一份真情,温暖余生。
顷刻万变的人海里,朱元璋与田兴牵绊的义气,恰如一叶孤舟上的明灯,闪烁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