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1356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起兵反元。此时的朱元璋只是一个贫苦下层农民出身的普通人,要推翻元朝统治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壮大自己的军力,朱元璋开始招募各路人才。陈亨就是当时追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
陈亨本是元朝一名万户侯,家世显赫。但他敏锐地觉察到,元朝已经日薄西山,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另谋出路。于是他决定投靠当时还是普通百姓的朱元璋,加入他建立的反元 队伍。
朱元璋也欣然接受了陈亨的加入,因为陈亨不仅自己有军事才能,还能带来一部分元朝旧部投奔,这对当时还很弱小的朱元璋军队是个极大的加强。
陈亨加入后,很快就在朱元璋麾下立下赫赫战功。他带领所部元兵死战,为朱元璋攻取了多个据点。尤其是东昌之战,敌军数万人强攻东昌城,陈亨率领千人固守城池,与敌军血战七天七夜,竟全歼来犯之敌,为朱元璋保住了东昌这重要城池。
朱元璋对陈亨信任倍增,多次提拔他到重要职位,任用他为大将军统帅军队,可见朱元璋对陈亨的信任和重用。
正是在朱元璋提拔重用下,像陈亨这样的开国功臣为朱元璋赢得了战场胜利。他们一路跟随朱元璋北伐中原,击败元朝军队。最终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建国,宣布建立大明,自任为明太祖,正式取代元朝成为新一代王朝的开国皇帝。明朝的崛起离不开朱元璋对陈亨等开国功臣的提拔和信任。
朱元璋为确保储君之位展开血腥屠杀
随着明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朱元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储君人选和皇位继承。他共有多名儿子,按理应该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为人仁厚,缺乏政治手腕,朱元璋担心他将来可能无法有效掌控大局。
为了确保儿子能稳固皇位,朱元璋宁愿跳过儿子,直接选择孙子朱允炆作为储君,并在1370年册封为皇太子。因为朱允炆还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从小严格教导,确保他听话且忠于祖父朱元璋。
然而好景不长,1382年,朱标就英年早逝了。朱元璋只能继续立幼孙朱允炆为储君,但他更担心一个孩子皇帝会让朝堂陷入混乱。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稳固皇位,大肆诛杀开国功臣以消除潜在威胁成为朱元璋的首要任务。
在1380年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就以谋反罪名处死了李善长等多名重要大臣。到1388年爆发的蓝玉案,株连处死的达五千多人。汤和、贺宗哲等老臣也先后非正常死亡。朱元璋铲除异己的手段极为残酷,只要有一点反叛迹象就会被赐死。所有大臣都在恐惧中自我审查,生怕招致朱元璋的猜忌。
这场腥风血雨中的陈亨,不知为何竟然逃过一劫。陈亨也属于重要开国功臣之列,但朱元璋此时并未将他列入屠杀名单。这与陈亨镇守边境,远离朝堂有直接关系。他默默镇守边疆多年,对朱元璋也绝对忠心,成为日后陈亨能够扭转明朝命运的重要原因。
燕王朱棣觊觎皇位,引发靖难之变
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正式登基为帝,是为明惠帝。与此同时,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却对皇位虎视眈眈,心中对自己的弟弟能当上皇帝而他不能一直怀恨在心。
朱棣为人英勇善战,他认为皇帝应该传给最有才能的儿子,而不是只看长幼。因此靖王朱棣经常在朝见皇帝时,故意越过皇帝直接行走黄袍之位,显示自己的傲慢和不满。他还在边境大肆聚敛军队,意图造反夺位。
齐泰等大臣纷纷上书朝廷,弹劾靖王朱棣不臣之心 显。明惠帝采纳建议,先后削夺了朱棣的藩王七都大宁等地。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终于以“清君侧,靖内难”为名,在众多藩王的响应下举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爆发。
明惠帝立即调动重兵前往镇压,数次击败朱棣军。可惜他先后任用了不成材的李景隆和年老迈的耿炳文为大将军,导致明军接连失利。这些将领不济,无法与朱棣抗衡,局势对明惠帝越来越不利。惠帝如果早点重用陈亨等能臣,也许就不会天下失序了。
白沟河死战,陈亨归降扭转乾坤
公元1402年六月,大将军李景隆率领六十万明军,在白沟河迎战只有十万之众的朱棣军。以兵力计算,明军此战势如破竹。然而李景隆轻敌冒进,大意进攻,中了朱棣设下的埋伏,损兵折将。
明军大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可是朱棣军伏兵四起,明军大乱。李景隆不得不退回白沟河岸边重整军阵,却被朱棣主力团团围住。明军士气低落,步步后退,眼看就要溃败了。
就在明军溃败在即之时,原本跟随李景隆,负责镇守北方边境的陈亨,突然叛变投向了朱棣。手握十万兵马的陈亨,一转攻势直接加入了朱棣阵营。在陈亨的率领下,朱棣军士气大振,对明军发动决定性攻击。
陈亨不仅亲自上阵杀敌,还配合朱棣的攻势,歼灭了李景隆的残部。此战朱棣完全依靠陈亨的倒戈得以大获全胜,他亲自将陈亨表彰为此役的第一功臣。要不是陈亨及时倒戈,朱棣此战必然无法与明军抗衡,只能遭遇失败。
结语:
靖难之役最终以朱棣胜利告终。明惠帝在燕京被俘,软禁在北平。公元1402年七月,朱棣继位为帝,是为明成祖,史书称洪武之治至此划上句号。
朱元璋生前大肆诛杀功臣,导致他的儿孙后代只有庸碌之辈,无法治理天下。再加上屠刀未曾落到陈亨头上,陈亨又在白沟河叛变,直接导致明惠帝战败归降。种种因素造成了明朝江山的易主。
因果轮回,诛杀功臣造成自己血脉失势,反被当年幸存的功臣推翻。陈亨之所以能左右靖难之役,正是因为朱元璋当年没有杀他。朱元璋想要稳固儿孙江山,却给自己儿孙埋下了祸根,最终导致自己一手创立的明朝被夺去。
朱元璋一生多疑残忍,他重用功臣一方面想要建立王朝,另一方面又为确保儿孙地位而大肆杀戮。种种悖论最终酿成大祸,导致了他的心血被叛臣推翻。王朝更迭本是历史规律,朱元璋这样的残暴之主,亡国也是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