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对明朝历史上的王爷形象都有比较鲜明的印象,他们要么英姿飒爽骁勇善战,要么纨绔花柳戏谑不羁。然而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却有些与众不同。他而是一位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王爷。
在明朝史书中,朱橚的事迹寥寥可数,他不像哥哥朱棣那样杀伐果断,夺取皇位。但正是朱橚的平和温顺,让他得以安心追求学术,最终为世界本草学作出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读者描绘这个看似边缘的王爷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植物学研究的卓越贡献。或许你我都会因发现他的伟大而对这个似乎丢人的王爷刮目相看。
一、朱橚初封吴王,后改封周王,性格温顺寡言:
洪武三年,刚登基的明太祖朱元璋为自己的儿子们封藩王,长子朱标被封为靖王,次子朱樉封代王,三子朱桢封晋王,四子朱棡封秦王。朱橚作为朱元璋的第五子,也在此时受封为吴王。
然而吴地在经济上太过重要,朱元璋担心吴王掌控了钱粮大权,于是在洪武十一年决定改封朱橚为周王,周地相对偏远,令朱橚难以掌握实权。
当时18岁的朱橚对父 的安排并无异议,他性格温顺,甚少言语,也不像哥哥朱棣那样善于和拉拢人脉。朱棣封燕王后,深得民心,但朱橚在周地默默无闻,直到洪武十四年才正式就藩。
明人笔记中对朱橚的记录寥寥无几,只在景泰年间,有《明史》编纂者訾议朱橚“性怯懦,不能为事”,认为他没有哥哥朱棣那般刚毅果敢。但或许,正因为朱橚的温和内敛,才使他有更多时间潜心学问,后来成就卓著。
二、建文时期被贬黜,仍安然顺从: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靖难之变中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朱橚作为成祖的亲弟,也得以恢复王爵。
然而到了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的儿子、当时的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令削藩,直接废黜了朱橚的王爵,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到遥远的云南去。
时年30岁的朱橚面对建文帝的刁难,并未抱怨或愤慨,而是顺从接受了贬黜的命运。他自幼性格温和,且未曾参与朱棣夺权的政治斗争,或许心中也并不在意那个王爵。
虽然被迫离开熟悉的北方故土,来到险峻的云南边疆,但朱橚并未怨天尤人,而是抱着学术求知的心态,将注意力放在了当地的民生疾苦上。
三、云南时期编写《袖珍方》,关注民生疾苦:
明人笔记中记载,流放到云南后,朱橚深感当地环境恶劣,百姓易染疾病。为了帮助民众治病,他组织云南的许多良医,编写了一部名为《袖珍方》的医书。
《袖珍方》收录了3000多种常见病症的简单疗法,其中不少是朱橚府内自用的秘方。全书方便实用,注重疗效,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虽然只是一部地方性医书,但它体现了朱橚的人文关怀,也启发了他后来编撰《救荒本草》的想法。或许正是那些在云南度过的难忘岁月,使朱橚认识到以草药本身帮助百姓的重要性。
四、被召回京城,仍受软禁限制:
建文四年,朱橚被贬黜到云南不久,哥哥朱棣就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最终推翻建文帝,再度登上皇位,是为明仁宗。
建文七年(1405年),仁宗派人将朱橚从云南召回京城,可能是想利用他来牵制朱棣的势力。然而朱橚并未真正获得自由,而是被软禁在京城,直到永乐年间方才解禁。
这期间,朱橚生活受到各种限制,但他并未抱怨明仁宗的不友善做法,而是继续以温和的态度面对,平静地在宫中度日。
五、永乐时期耗费15年编撰《救荒本草》:
永乐四年(1406年),朱橚终于重获自由。此时,他已然40岁,处在人生最成熟稳重的年纪。朱橚并未选择重新谋求权力,而是将全部心思投入到编撰本草学著作中。
此前在云南时,朱橚见当地百姓疾苦,深感普及草药知识的重要性。现在条件成熟,他决心编写一部野外可食用植物的专著,以帮助百姓在荒年求生。
整整15年的时间,朱橚耗费巨资聘请画工,历尽周折,终于在永乐十八年编成了《救荒本草》。 这部著作收录了414种植物,每种植物都配有精美插图,便于识别。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许多消除植物毒性的处理方法,使更多野生植物成为食物来源。
《救荒本草》的问世,不仅对明代的荒政救济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朱橚毕生学术成就的结晶。
六、《救荒本草》对中外本草学影响深远:
尽管朱橚平生最高荣誉不过一个藩王,但他编撰的《救荒本草》却超越时空限制,对中外本草学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内,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大量引用了《救荒本草》的内容;吴其濬撰《植物名实图考》也直接参考了朱橚的著作。可以说,没有《救荒本草》的奠基,就没有后世本草学的辉煌。
在国外,《救荒本草》的木刻图技术也早于西方70年,对日本的本草学发展影响最深。日本学者上野益三曾盛赞该书“对本草学的博物学化有很大的影响”。
美国科学史家.萨顿更是给予朱橚极高评价:“他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
可以说,如果没有朱橚,世界本草学的发展将大不相同。他诚然在政治上很丢脸,但在学术上却立下无与伦比的功绩。
结语:
朱橚这位性格温顺的明朝边缘化王爷,一生最高荣誉也不过一个藩王,在当时看来平平无奇。但他却用毕生精力编撰出《救荒本草》这部影响深远的杰作,为世界本草学奠定基础,功在千秋。
即便在政治上很丢脸,但朱橚以自己的方式在学术上对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这种人文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或许只有内敛温顺的君子,才能成就出伟大的学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