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铁打的西夏流水的大国,两百年王朝风雨,如何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铁打的西夏流水的大国,两百年王朝风雨,如何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我们现在都喜欢说一句话叫“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不仅仅在现代受用,在古代同样的受用。

自古以来,小国家都几乎没有主权可言,也没人任何的地位,只能对大王朝俯首称臣,主动的示弱求生存。但是即使这样也并不定就能够保全国家,比如战国后期,虽然那些小国称臣于大秦,但是最后还是被灭国了。

尤其是乱世的时候,几个强国抗衡,身在中间的小国更是难以生存,一个不注意就可能被随手抹平了。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不乏有小而精的国家,在整个宋朝同时期就有那么一个国家在重强当中生存了近两百年之久,一路上熬死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老大”,这个国家就是西夏。

在当时的西夏面对宋、辽、金三个超级大国,同时南面还有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吐蕃。那西夏究竟是怎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地理位置优越,崇尚武力

1、西夏优异的地理位置

西夏虽然从建国到灭国经历了两百年左右,但是他的历史要长久的很。早在唐朝的时候这股政权已经存在,到了唐朝末年的时候形成了割据势力,直到宋朝才开始称帝建国。

西夏幅员辽阔(对比宋金辽还是太小),史料当中记载了西夏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在最鼎盛的时候,西夏的国土面积达到了八十三万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宁夏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的西部、陕西的北部、青海的东部、新疆的东部以及现在的外蒙古南部的广大地区。

唐朝末年中原地区动乱,从汉到唐末一直控制在中原人手中的河西走廊落到了党项人的手中,并且最终党项人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区,并且建立了西夏政权。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中西方物资交易中转的集散之地。控制了河西走廊就等于控制了贸易,而市场贸易就是超高利润的行业。所以凭借着河西走廊的贸易地位,西夏的经济得以发展,并且保持高速的增长与繁荣。

西夏八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三分之二都是沙漠,虽然西夏地区不多天险,但是广袤的沙漠成为了西夏王国最好的屏障。

宋朝若想要进攻西夏,就要穿越漫漫黄沙,倘若不能速战速决就会断了粮草和军备供给,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

广袤的沙漠虽然为西夏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也限制了西夏的农业发展,但是在西夏的境内却出现了本不该在大西北出现的“塞上江南”。

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河套地区,这里的环境与我们对大西北贫瘠的固有印象不同,却是一片富饶之地。

在当今内蒙古与西夏交界的地方有一大片的黄河冲积平原,这里由黄河带来的上游的淤泥,在此处堆积出大片肥沃的土地,同时黄河也为这片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黄河的“几”字形围出的河套平原成为土地馥郁和水草丰美的“塞上江南”,这为西夏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养活了西夏的众多军民。

2、党项民族尚武,西夏武力强盛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

据《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民俗勇悍,其民习于用兵,善忍饥渴,能受辛苦,乐斗死而耻病终......尤重复仇,若仇人未和,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要斩仇人而后复常。”

这个民族的人人们都善于作战,虽然西夏的两百年内部政局混乱,但是在对外政策和对外战争上面,西夏军民异常的团结,无论内斗怎么样都可以立马一致对外作战。

在这种民族性格之下,西夏人就非常的崇尚武力,几乎每一个西夏人从小就骑马射箭、练习武术。所以西夏人民从上而下既好战又能战还敢战,使得西夏的领地不仅很难被侵犯还一直外扩。

西夏不仅仅好战而且全民皆兵,西夏全国鼎盛时期只有区区三百万人,同时期的辽国大概有八百万,金国约五千万,宋朝大概有近一亿,那西夏如何抵抗如此强大的国家呢?

据《隆平集·西夏传》记载:“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

看见没,西夏但凡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人(几乎就是等于能扛得动刀的)全部都自备武器装甲作战。

西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所以西夏军就走到哪儿强到哪儿,异常的凶狠。除了能拿得动刀的男人,西夏军当中还有大量的女兵,这些女兵作战也异常的勇猛,在西夏军中女兵叫“麻魁”。西夏女兵多次和宋军交战还有胜利的记录。

正是如此的“全民皆兵”战略,才使得区区三百万人的西夏,拥有高达五六十万人的军队,占了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二、左右逢源四处称臣,大国相争辛免于难

1、懂得示弱,左右逢源

西夏政权从唐末就已经存在了,当时还比较弱小的西夏政权开始频频向中原的五代十国俯首称臣。

中原霸主轮换,西夏“老大”就轮换,西夏的各首领先后获得后梁太祖封李思谏为检校太尉,并兼侍中;后唐庄宗封李仁福为检校太师;后晋高祖封李彝殷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汉隐帝封李彝殷为平章事、中书令;后周太祖封李彝殷为平西王。

正是如此的政策才使得在中原频繁战乱日渐颓废的时候,西夏闷头发育逐渐的建立起来基业。北宋建立以后,西夏立马送来祝贺和称臣的请求,并且还主动帮助宋朝进攻后汉。

后来宋辽对峙的时候,西夏又很好的游走于两国之间,西夏很好的平衡了在宋和辽之间的位置,同时向两个国家称臣。在两国战争局面的频繁变换当中,西夏可以时而联合宋国对抗辽国,时而联合辽国对抗宋国。

从容不迫的游走,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利益。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和北宋的时候,西夏第一时间拜倒在金国之下,如此的奸滑也为西夏赢得了绝佳的安稳发育的机会。

2、宋辽金抗争,西夏得利

宋夏并非那么的和平,宋朝灭了后汉统一了中原过后,就开始压制西夏,将西夏的首领的孙子李继捧接到了开封,囚禁了起来,但是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逃了回去,此后西夏就开始摩拳擦掌。

就在李继捧被送往开封的时候,辽国突然进攻宋国领土,三路辽军被宋军打败,宋开始准备北伐。公元986年,宋辽爆发战争,宋朝开始北伐也就是“雍熙北伐”。宋军大败元气大伤,李继迁乘机夺回了部分土地。

此后西夏趁着宋朝在喘息以及修养的时候,李继迁又有开始武装反抗宋朝,并取得了些许的成绩夺回了些许的土地。

公元1038年李元昊带领西夏立国,但是西夏立国遭到了宋朝的不满,随后西夏与宋爆发了多年的宋夏战争,刚开始西夏取得了不少的胜利并于1043年双方和谈,宋向夏称臣。

1063年宋夏再次爆发战争,但是这次西夏军遭到了宋军大举的主动进攻,一路败退。1066年西夏军大败,宋军开始使用经济制裁和军事行动并存不断的蚕食西夏的土地,西夏被宋按在地上摩擦毫无还手之力。

并且按照这个势头,宋军不用费多大力气,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灭国西夏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北宋突然暴亡,被金军灭国,西夏起死回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而南宋与西夏不接壤对西夏就没了威胁。

纵观西夏的历史,虽然西夏的军事很强,也有地域优势,但是西夏能坚持二百年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各强相争,西夏才得以生存。

在宋与辽的多年对抗之中,他们都想争取到西夏这个盟友,并没有一方想要灭了西夏,西夏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也都不值得去攻打。

无论是宋朝还是辽国亦或是蒙古人的金国,他们都有对夏战争,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出动主力,或者将主要心思放在西夏上面。在他们看来西夏是不可能构成威胁的,也就在边境抢点东西骚扰一下。

总结

西夏坐拥不错的地域优势,又占据商业贸易的要道,同时还拥有难得的“塞上江南”的富饶土地,这使得西夏国内得以运转,而不是像游牧民族一样要么强抢不过就活不下去。

同时极好战强军事,全民皆兵的西夏有了吞并周围小国扩张发展的能力,也稍微能和众强抗争一下。

最主要的其左右逢源的圆滑处事态度,使得西夏得到了几代人的发展契机,同时宋辽金三国的对抗也使得西夏位于“战略之外”,得到了生存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西夏的两百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西夏,国家,政权,宋朝,河西走廊,风雨,王朝,大国,时候,故事传记,辽国,西夏军,李彝殷,宋军,李继捧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西夏,国家,政权,宋朝,河西走廊,风雨,王朝,大国,时候,故事传记,辽国,西夏军,李彝殷,宋军,李继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西夏,国家,政权,宋朝,河西走廊,风雨,王朝,大国,时候,故事传记,辽国,西夏军,李彝殷,宋军,李继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