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楠 通讯员 梁翌
王安石变法从酝酿时起,直至今天,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例如变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君臣联手“割韭菜”,还是一场追求富国、强兵的变法?抑或是导致了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是说那是一场带有近代性质的改革?
近日,青年学者吴钩新作《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吴钩深耕宋史领域多年,著有备受欢迎的“吴钩说宋”系列,其中《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被CCTV评为“2018中国好书”。
为什么替这对君相立传?
关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的创作意图,吴钩表示,宋神宗是他钦佩的宋代君主,他在位期间的熙丰变法(即王安石变法),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之一。
这场变法的导演王安石,是一流的文学家、一流的学问家、一流的政治家。本书正是希望通过讲述这对默契君相的跌宕人生,全面重述那场激荡11世纪、争论至今的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历来争议不断,否定者认为变法导致宋朝底层百姓备受盘剥,北宋也因此断送了立国以来形成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优良传统;赞扬者则认为,这场变法的一些举措体现了许多近代才出现的国家经营之先声,是宋朝站在近代门槛上的表现。
吴钩持后一种论点,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国家主动开启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
这一观点与学者梁启超、黄仁宇等人认为的宋代具近代气质的说法是暗合的,近代学者陈焕章也感慨:王安石是近代性的体现者,“如果他的计划全部得以贯彻施行,那么,中国早在一千年前就应该是一个现代国家了”。
书中对变法举措的出台、推行、争议作了极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细腻还原了保守派与变法派间火药味十足的攻防战,生动展现了北宋治国精英的群体面貌——既有宋神宗、王安石的积极进取,也有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保守乃至迂腐。
新作新在何处?
市面上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著作众多,想写出新意并不容易。
吴钩表示,为避免跟前人的叙事重复,他购买并阅读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同类著作,然后发现大多数作品都把论述重点放在了对这场变法的评价上,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仅作鸟瞰式、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
相关人物的互动,尤其是关于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以及围绕变法展开的新旧党之间的冲突、论辩和争斗等细节颇为欠缺。而这部分的内容,其精彩程度甚至超过虚构的历史小说。而这一点缺失,正是他可以浓墨重彩予以描绘的空间。
吴钩表示,历史书写,包括为历史人物立传,最重要的是讲清楚历史事实,而非急于灌输写作者的史观、立场和评价。
在本书中,他将重点放在讲清楚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比如,变法派与保守派如何博弈,博弈的结果是什么,王安石做了哪些事,没做哪些事,他的对手又做了什么事。
为了探寻那段历史的原貌,吴钩在动笔之前,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相关文献,书中仅直接引用的史料文献便超过150种,涵盖史官记述、笔记小说、当事人日录文集、奏书汇编等。
吴钩在使用这些文献的时候,十分注意辨析文献记录的真伪,因为新旧两党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可能截然相反,他会参考不同文献记录与表述,试图互相印证,以尽量厘清事实。
此外,书中也介绍了王安石和当时名流交往的许多内幕。例如与王安石对峙半生的苏轼,他们是如何结仇的?各自如何看待和对待对方?晚年苏东坡与王安石真的握手言和了吗?
作者和编辑团队还精心制作了“王安石变法主要人物图卷”。图卷清晰划分众人所属阵营、人物主张、性格特征,以及其参与的重大事件,历史舞台上的纷繁人物,一览无遗。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旭歌
校对 |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