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代良相房玄龄,辅佐李世民登帝位,终成就贞观盛世

一代良相房玄龄,辅佐李世民登帝位,终成就贞观盛世

引言:

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也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坎坷,在面临暴君隋炀帝与秦王李世民之中,最终选择追随李世民,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番伟业。他的父亲原本是隋朝的一名官员,在父亲的教导之下,他自幼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牢记在心中,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

房玄龄

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隋朝的科举考试取得了进士及第的好成绩。作为一名隋朝的官员,他却并没有选择继续为国效力维护隋朝的统治,而是在唐国公李渊带兵起义之后,选择追随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的队伍,从此甘愿追随李世民,直至建立一番伟业。

在选择追随李世民之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李世民,为他出谋划策,选拔了一批真正的人才,使李世民麾下一时人才济济。甚至在这之后,他还一手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将李世民送上皇位,使李世民成功登上地位,唐太宗继位之后,房玄龄也因为从龙之功被皇帝封为邢国公,主要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朝政事务,还要负责对历代的资料进行归纳收整。而房玄龄所整理的资料,也为后世对唐朝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杜如晦

在他执政期间,他与唐朝的另一位大臣杜如晦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辅佐唐太宗建立贞观盛世。因为他擅长思考想问题,却做事犹豫反复,不能轻易下决定。与之相反,杜如晦做事果断,适合从多个主意中选择最优,于是他们二人便经常合作,共同辅佐皇帝,历史上也将他们并称为“房谋杜断”,成为了后世宰相学习的榜样。由于功绩突出房玄龄也被唐太宗列入了凌烟阁中受后人敬仰。

《房玄龄碑》中云:圣贤同德,君臣协志。穹壤倏平,幽遐必暨。革夷从夏,羁戎口吏。

家族显赫,唯愿追随世民

根据历史记载,房玄龄出生在隋朝一个官宦之家,他的家族历史显赫,甚至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在隋朝建立之后,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先后在隋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因此在家乡一带也是富有盛名。他的父亲是一位当地著名的学者,才高八斗,常常有人到家中来拜访他向他请教。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房玄龄自小便熟读四书五经,而学者父亲对他的影响尤为之大。在父亲的教导之下,他能够十分通顺地写出文章,并且对古代圣贤留下来的书籍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父亲的一手好书法,十分擅长写隶书。这样的房玄龄在成年之后自然而然地参加了隋朝组织的科举考试,并且成功考中进士,因此也在隋朝朝廷中担任官职。

或许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房玄龄进入隋朝朝廷为官之时,正好遇到了隋炀帝在位时期,由于皇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唐国公李渊

唐国公李渊正是这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在充分地了解天下局势之后,房玄龄不愿意追随隋炀帝这样的昏君,于是他决定投靠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显而易见,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在隋炀帝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却在李世民的麾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决定追随李世民之后,房玄龄便在渭北投靠李世民,也由于出众的才华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屡次命他跟随出征。因为他擅长出谋划策,谋略十分厉害,因此他就在秦王府担任参军一职。需要指出的是,这房玄龄也是一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李世民

在他看来,李世民就是他的伯乐,为感谢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房玄龄更加尽心尽力的辅助李世民。想要统一天下,那就一定要有将帅之才,每次唐太宗消灭掉一方的割据力量,在其他人大力搜寻奇珍异宝的时候,只有房玄龄会去结交那些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在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了朋友之后,便说服他们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例如,在打败了王世充之后,房玄龄便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于是就将他推荐给了李世民,成为了秦王府车骑将军。就连之后与他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杜如晦,也是经过房玄龄的推荐才得以重用。

在他的帮助之下,李世民结识了一大批真正有才能的大臣,从而使李世民的实力大大增强,这也为他后来问鼎天下奠定了基础。在房玄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之后,当时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也十分的眼红弟弟有这样的人才,多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想要收买他,但是每次都被房玄龄拒绝。不管别人怎样讨好他,他都不为所动,仍然一心一意的辅佐唐太宗,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铲除阻碍,助太宗登位

统一天下的过程是漫长的,而想要成为皇帝所要谋划的时间也是漫长的。经过数年来的努力,李渊最终推翻了腐朽的隋朝,建立唐朝,从而统一天下,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在李渊成为皇帝之后,李世民便被封为秦王,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多年,而房玄龄也在这十多年间一直跟随在李世民麾下,为他出生入死。

在秦王府中,他主要负责为秦王军队中的事务出谋划策,并且负责对公文案牍进行管理。作为一个颇有才华的人,房玄龄每次写奏章的时候都十分通畅,文字简约,通俗易懂。就连唐高祖李渊都十分赞赏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一个值得担任重职的人选。正是由于李世民身边的能人之士太多,对于隐太子李建成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他便使用计谋,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起外放到其他地方,从而削弱了秦王身边的力量。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并不想与李建成撕破脸面,于是便只能处处忍让,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武德九年才有所改变。

据史料记载,武德九年之时,隐太子李建成看着李世民的权力越来越大,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李世民所拥有的威望都严重的威胁了他的太子之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便想要发动宫变,斩杀李世民。遗憾的是,中途消息走漏,李世民意外得到了消息。于是便召集身边的谋臣,一起讨论破解之法,最终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劝说之下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便策划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除掉了隐太子李建成和元王李成吉。

这样一来,李渊能够委以重任的儿子便只有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也因此被李渊封为太子。而也正是因为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房玄龄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李世民剧照

由于从龙之功,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按照惯例开始论功行赏。房玄龄也得到属于自己的回报,被皇帝封为邢国公,从此跟随在皇帝身边辅佐他共同治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清楚,他能称帝的原因主要感谢众位功臣的辅佐。在他巩固自己的统治之后,在

贞观十七年便命人一手修建了凌烟阁,将对他有功的二十四位功臣列入其中,受子孙后代的供奉,而这房玄龄俨然也在其中,且位居第四。

采取措施,巩固唐太宗统治

身居高位之后的房玄龄仍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恃宠而骄,仗着皇帝的宠爱而任性为事。相反,他向皇帝建议了许多的措施,以此来巩固唐太宗的统治。而这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在他的建议之下,唐太宗及时的罢免了一大批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官员,从而任用了一批真正为百姓,为朝廷做事的好官。

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朝廷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也节省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除了在官员管理方面,房玄龄还十分的擅长修理法典政令。因为在唐太宗登基之前,他就在秦王府中负责整理古代书籍,因此他对修理法令他也是得心应手。而在唐太宗成为皇帝之后,面临着国家成立不久,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于是他命令房玄龄、杜如晦共同制定法律。

房玄龄剧照

而他所修订的法律,一律秉持着“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原则,使复杂的法律条例简单化,并且还废除了许多隋朝以来比较严酷的法令,从而得到了普通百姓们的支持。而他一手制定的法律也被后世的历朝历代所沿用,在整个唐朝时期都没有发生过巨大的变动。

贞观三年二月,房玄龄被唐太宗重新封为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并且让他负责监督国史的修订。对待每个岗位都尽职尽责的房玄龄,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手下人的尊重,因此在国史的整理方面很快便得以修订完成。在国史修订完成之后,他还被皇帝委以重任,负责对唐太宗时期的历史进行归纳总结,而在这些总结中比较出名的便有《太宗实录》等书籍。众所周知,房玄龄是一位有识人才之人,所以在他担任朝廷官职期间,他为皇帝选拔了许多人才,并且任人唯贤,不因为别人的身份地位而轻视他人,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太宗实录》

在贞观十一年,由于功绩突出,深得皇帝重用,被皇帝加封为梁国公。在房玄龄坎坷的一生中,先是经历了不被暴君隋炀帝重用,后来却被唐太宗李世民发掘才能,从此兢兢业业的辅佐皇帝,以至于后来成就一番盛世。即便有才能,那也一定要有伯乐的存在,不然只会像杜甫、苏轼等人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结语

《新唐书》中记载:“房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确实如此,房玄龄是一位正直无私,是非分明之人。他不会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达到一些私人的目的

。反而会在高位上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唐朝的发展,这样一位既有才华,又能正确认识自己地位的臣子,又怎么能让人不钦佩呢?又怎么能不让皇帝重用呢?

房玄龄

难怪后世将他和杜如晦一起当做良相的典范,将他们合称为“房、杜”。纵观历史,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功高震主之人,能够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为更多的权势所吸引,也不留恋于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实上,在房玄龄的一生中,他最为突出的功绩还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贞观盛世,从而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局面,思想文化得到发展,真正的做到了造福于民。而他所主持编写、修理的资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史料典籍,为后世对前朝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本就人才济济,而这房玄龄却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在那之中脱颖而出,由此可知,他一定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本领,难怪被后世尊崇为宰相的典范。

参考资料:

《新唐书·房玄龄传》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

《房玄龄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房玄龄,李渊,隋朝,父亲,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皇帝,良相,帝位,观点评论,房玄龄,李渊,李世民,唐太宗,杜如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房玄龄,李渊,隋朝,父亲,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皇帝,良相,帝位,观点评论,房玄龄,李渊,李世民,唐太宗,杜如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房玄龄,李渊,隋朝,父亲,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皇帝,良相,帝位,观点评论,房玄龄,李渊,李世民,唐太宗,杜如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