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时,陈振龙冒死把一根藤苗带回福建,如今成为了我国主食之一

明朝时,陈振龙冒死把一根藤苗带回福建,如今成为了我国主食之一

1593年,从菲律宾至福建的轮船上,陈振龙冒死带回一根小小的藤苗,用它救活了数千万计的百姓,那根藤苗就是番薯。

说到番薯,也就是北方人说的地瓜,很多人都很熟悉,它无论蒸、煮、烤,软糯香甜,十分可口。在现在大家只是把它当成粗粮中的一种,但是在中国古代,它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老百姓们的主食,靠着它度过饥肠辘辘的岁月。

番薯不是像“稻谷”、“小麦”、“高粱”一样的是本土种植的,而是从“番邦”引入的,所以名字中带个“番”字,它的引入有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

要知道在明朝,秀才的地位很高,见到官员可以不跪,犯了罪还不能随便用刑;秀才不用苦哈哈地服役,战乱时不用上场杀敌;身穿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走出去就是大街上最靓的仔,有无数美女对他抛媚眼。

本以为陈振龙会仕途通畅,但是在后面的乡试中却几次落第,把他打击得垂头丧气。于是,这有志气的哥们狠狠摔了纸笔,转行做了一名商人。要知道那时候的创业者,可不是人人羡慕的。因为商人的地位是社会最末等的,商人的子女也不能参加科考的。起初陈振龙的父母死活不同意他放弃秀才的身份,奈何他意志坚定,一去不回头。

在外闯荡,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劲儿,陈振龙也确实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停留,他始终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和父老乡亲。1593年前后,福建大旱,农民收成不好,很多人都在饿肚子,这件事也深深困扰着陈振龙。

有一天,他走在菲律宾的乡间,看到了一种植物,藤蔓遍野,碧叶葱茏,当地人一锄头挖下去,带着泥土的薯类一串串跃出,色泽诱人。他非常惊讶,就请教当地人这个叫什么,用当地人的话翻译过来,大概是“朱薯”,这种薯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香甜扑鼻。叶子也长得很茂盛,可以当菜,可以拿来喂猪牛羊和鸡鸭,藤蔓晒干可以当柴火,可以说一身都是宝。

于是,他主动向当地人学习这种薯类的种植方法,并且计划带些藤蔓回去福建种植。谁知道一了解,西班牙殖民者在当地把它当成宝,是不允许外传出境的,各个关卡都设置了检查官,一经被发现,就要掉脑袋了。

陈振龙纠结了好久,一方面是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家乡父老的惨状。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设法把薯苗带过关。藏在身上肯定不行,检察官连内衣裤都不放过。放在行李箱更不保险,一件件都要拿出来检查的。怎么办呢?

陈振龙无意间发现船上的吸水绳和红薯的藤长得很相似,便决定将红薯的藤缠在麻绳中。然后用泥土抹一下,这样就一点都看不出了。

就这样,陈振龙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带过来的红薯藤在海上航行了七天,终于靠岸来到了中国福建。陈振龙全程宝贝似守护着,一到家乡,马上和儿子在后院种下了宝贵的红薯苗,四个月后,结出了一大盆个大饱满的红薯。

为了推广种植,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汇报种植这种红薯的好处。金学曾正愁无法解决灾荒问题,见到这种生命力顽强又高产的薯类,高兴地眼泛泪花。他下令各地依照菲律宾农民种植方法,采取藤苗扦插种植和护理,四个月后,果然大获丰收。只见红薯子母钩连,一串串,一簇簇,饱满红亮,吃起来甜丝丝的。

陈振龙把番薯引入我国,功绩伟大。它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在荒年,“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它成为救急的食物。后来,陈振龙的孙子陈世元等人将红薯带到浙江、河南、山东等地,一段时间后,全国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水稻、麦子和玉米的重要粮食作物。

因为番薯的引入,明朝饥荒问题得以解决,整个国家元气大增。借着这种高产又好种的作物,清朝人口也增长了三亿多。

成为民以食为天,在我们今天感念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冒死将红薯苗带回国的陈振龙所做出的贡献。只有铭记先辈们的伟大功绩,才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脚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我国,红薯,陈振龙,明朝,福建,成为了,番薯,当地人,菲律宾,种植,观点评论,陈振龙,福建,金学,番薯,菲律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红薯,陈振龙,明朝,福建,成为了,番薯,当地人,菲律宾,种植,观点评论,陈振龙,福建,金学,番薯,菲律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红薯,陈振龙,明朝,福建,成为了,番薯,当地人,菲律宾,种植,观点评论,陈振龙,福建,金学,番薯,菲律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