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风起洛阳》中的东川王原型临淄王李隆基,武则天对他并不好

《风起洛阳》中的东川王原型临淄王李隆基,武则天对他并不好

《风起洛阳》中的圣人武则天有两大臂膀,一个是内卫,充当圣人的爪牙;一个就是联昉,充当圣人的耳目。

身为武氏、李氏的大家长,武则天的一碗水表面上端得挺平的,出身武家的武攸决,掌管内卫;出身李家的东川王李译忱,执掌联昉。

没错,随着《风起洛阳》剧集的播出,那个戴着面具的公子楚,已经暴露了身份,他就是东川王李译忱。

由刘端端饰演的东川王,是圣人的亲孙子,表面看上去是光鲜亮丽、风流倜傥的小皇孙,暗地里却是给亲祖母打工的联昉头头。

出身皇家子弟,还是贼有责任心的皇孙,国事既是家事,因此,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东川王都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在生性多疑的老祖母圣人手底下打工,就是东川王也不得不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由于联昉出现内奸致使误事,在东川王向老祖母奏对时,就要面对来自圣人的嗔怒,把东川王吓得汗流浃背,连连保证会加强整顿。

演员刘端端把战战兢兢的圣人金孙东川王演得很不错,很贴近史实,因为,不管是武家人还是李家人,在面对武则天时,都是胆战心惊的,毕竟女皇对待子孙真的太残酷了。

虽然剧中人物名字有过更改,但仍旧能看出东川王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临淄王李隆基。

在《风起洛阳》剧中,身为圣人金孙的东川王可以自由出没,能出任联昉一把手,堪称圣人子孙中掌握实权的第一人,可比历史上的临淄王风光无限多了。

历史中的临淄王李隆基,在祖母武则天在位时,日子过得其实挺苦逼的,远不及《风起洛阳》中的东川王威风。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觉得不服气,李隆基可是敢当着武则天的面,去怼武家子弟的耿直崽,武则天都表示很乐呵呢!武则天还写过《曳鼎歌》,最后一句就是“上玄降鉴,方建隆基”,就表示要把皇位交给李隆基的,怎么能说武则天对李隆基不好呢?

其实,这两件事都和乾隆吹嘘他是康熙第一爱孙差不多,都有很大的营销成分,《旧唐书·玄宗本纪》中虽然说李隆基呵斥武懿宗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但别忽略后面还有一句话,让才出阁的李隆基“寻却入阁”,这是对孙子特加宠异吗?这是赤果果地贬斥好伐!

而《曳鼎歌》那句铭文意思,也是指上天降下符瑞,表示对她武则天很满意,正是上天的眷顾,才让她建立隆盛的基业。

女皇写的铭文本意,和李隆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不过是名字巧合了,可不是武则天有传位给隆基的意思,真那么想才是想屁吃呢!

知道女皇是怎么对待李家子孙的吗?手段简单又粗暴,一是杀戮,二是幽禁。

女皇对待李氏子孙的态度大致分为两类:

针对亲生子女之外的高祖、太宗、高宗诸子孙,以杀为主,流放为辅,比如那些起兵捍卫李唐江山的宗室诸王们,以及装疯卖傻避祸的皇子们,年长少壮的不是被迫自杀,就是或赐死或伏诛,“年幼者咸配流岭外”。

针对亲生的崽,女皇就相对“温柔”点,是以幽禁为主,杀戮为辅,比如李弘,可能是被母亲所杀;李贤是被母亲授意所杀,他三个儿子中的老大李光顺也被杀,俩小的被幽禁;李显被流放幽禁房陵,嫡子李重润后来被赐死;包括李隆基五兄弟,也在幽禁中生活多年。

可以说,在整个武周朝,李氏子孙活得真的是战战兢兢,哪里敢像东川王那样活色生香、意气风发?

临淄王李隆基无奈扶额:我们全家都要在祖母面前苟着,风流不起来啊!本王能够自由出入的结交豪杰,也得等到伯父政变成功以后啊!

是的,历史上的临淄王在祖母圣人在位时,别说像东川王那样手握实权,就是连出入的自由都没有,就实惨!

在武则天之前,唐朝诸王都有出阁制度,小皇子们年幼时被养育在宫中,成年后从宫中迁出独立居住,就称之为出阁。

皇子出阁时,需要皇帝颁布正式诏令,并举行仪式;诸王出阁后,可以获得封爵,出任一方都督,掌握实权,或者遥领朝廷官职,赐府邸,开府置官,拥有自己的卫队,可以和大臣一样,参加皇帝朝会。

唯一称不上好的就是,出阁后不能随意进宫,必须蒙皇帝召见才能进宫。

而临淄王李隆基哥几个,原本也是被祖母武则天按惯例批准出阁了的。

嗣圣元年(684)二月初六,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二月初七,豫王李轮被立为皇帝,他六岁的嫡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被册立为皇太子,老娘武太后改元文明,临朝称制。

垂拱三年(687)闰正月初二,身为皇子的李成义被封为恒王,李隆基被封为楚王,李隆范被封卫王,李隆业被封赵王。

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皇踢开傀儡儿子睿宗旦,把皇帝降为皇嗣,赐姓武,自己君临天下,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孙。

到了天授二年(691)七月,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五兄弟同日出阁,开府置官,看上去非常拉风。

第一次出阁这一年,楚王李隆基才7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在参加朔望朝会时,担任金吾将军的武懿宗,看楚王卫队很严整,就去找茬,欺负小学鸡。

但没想到李隆基人小,气场可不小,直接甩出来一句话怼武懿宗:这是我家朝堂,你算什么东西,敢胁迫我的扈从?

一个成年人却被小孩子训斥,那境况别提多糟心了,在场姓李的有多扬眉吐气,姓武的就有多丢人。

这件事被记录到《旧唐书·玄宗本纪》,说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唐语林》更是夸张,记载武则天还夸孙子说:“此儿气概,终当是吾家太平天子”。

其实这些记录都是扯淡,事实刚好相反:女皇武则天很不满意李隆基把武家的大周朝堂,还当成他李家的大唐天下。

于是,才出阁的楚王李隆基,在朝堂发威后不久,就“寻却入阁”,而入阁之后,此前出阁享受的一切待遇,都被取消,只剩下一个光头王爵。惨不惨?年轻人总要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代价的。

但更惨的还在后头等着他李阿瞒。

长寿二年(693)周历正月(夏历十一月)初二,武则天杀皇嗣李旦的妻子刘氏和妾室窦氏,刘氏是李成器的亲娘,而窦氏正是李隆基的亲娘。

随后,周历腊月(夏历十二月)初七,武则天封皇孙李成器为寿春郡王,降封恒王李成义为衡阳郡王,楚王李隆基降封临淄王,卫王李隆范降封巴陵郡王,赵王李隆业降封彭城郡王。

接着,在周历一月(夏历正月)二十四,前尚方监裴匪躬、左卫大将军阿史那元庆、白涧府果毅薛大信、内常侍监门卫大将军范云仙等人,因为私下谒见皇嗣李旦,被武皇下令腰斩于市,这件事震惊朝野,从此,再没有大臣敢去和李旦搭讪了。

再接下来,已经出阁了的李成器、李成义、李隆范、李隆业四兄弟,也享受到和老三李隆基一样的待遇,被“寻入阁”,一家子都被幽禁起来。

武皇的连番操作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落井下石的纷至沓来,有人举报李旦谋反,武皇直接交给酷吏来俊臣处理。

来俊臣严刑拷打李旦身边的人,当大家都受不了酷刑准备胡乱攀咬时,太常宫人京兆安金藏剖心为皇嗣作证,他惨烈的行为惊动了武则天,这才让李旦一家平安度过此劫。

当李隆基几兄弟出阁后复入阁,和老爹一家团聚的“享受”幽禁生活时,其实还不算最惨的。

李隆基兄弟好歹还有亲爹活着替他们遮风挡雨,他的堂兄们、前太子李贤的三个儿子李光顺、李守义、李守礼,活得就更凄惨了。这哥仨先是跟着父亲李贤一起被流放,等父亲遇害后又被祖母弄回京城。

老大李光顺在天授二年(691),封安乐郡王(新唐书记为乐安郡王,通鉴记为义丰王),随即就被祖母没理由的赐死。

老二李守义先在文明元年(684)封犍为郡王,又在垂拱四年(688)徙封桂阳王,在当年就病死,疑似被打死。

老三李守礼,被封为嗣雍王,幽闭在宫中,从684年直到699年,在这15年的幽闭生活中,他还动不动就要接受来自祖母武皇毫无理由的疼爱“赏赐”——杖责,因此,他身上总是伤痕累累,时间久了,都能预报天气阴晴,亲哥仨只有他熬下来了。

当李隆基父子兄弟,和堂兄被幽禁在宫中时,他伯父废帝李显一家,在房陵的流放日子,过得也是朝不保夕,每次听到老娘的使者到来,都惊恐的要自杀,可见他的幽禁生活过的有多苦痛。

后来,随着武皇的态度转变,圣历元年(698)三月初九,下诏召回庐陵王李显一家,并在九月十五,重新册立李显为大周的皇太子。

太子的册立,证明武皇终归抛弃武氏而选择李氏了,因此,老皇帝对李氏子孙的态度,也变得宽容起来。

圣历二年(699)周历正月(夏历十一月)初六,武皇封前皇嗣李旦为相王。周历腊月(夏历十二月)二十五,赐皇太子李显姓武氏。

就在这一年,14岁的临淄王李隆基,和兄弟们第二次出阁,被赐第于东都积善坊,哥几个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同时出阁的还有经常挨打的李守礼,以及太子李显的儿子们。

也就是说,李氏皇孙们,终于获得有限的自由了。但他们也只是被允许出阁而已,并没有领到官职,一直到《风起洛阳》故事大概开始的时间点,长安中,李家的哥几个,才被凶残的老祖母授予官职。

嗣雍王李守礼为司议郎;义兴郡王李重俊为卫尉员外少卿;寿春郡王李成器为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衡阳郡王李成义为尚衣奉御;临淄郡王李隆基为尚辇奉御;巴陵郡王李隆范为尚食奉御;彭城郡王李隆范为都水使者;汝南郡王李隆悌为尚乘直长。

可能会有人疑问,咦!怎么不见前太孙李重润呢?身为现太子李显嫡长子的李重润为何没有被授官呢?

因为,他在前一年的大足元年(701)九月初三,就因为和妹夫武延基私下议论祖母的宠妃张昌宗兄弟,被亲亲老祖母下令杖杀了,他那个已经身怀六甲的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也因受惊吓,在第二天死于难产。

话说,当则天武皇的子孙,真的实惨啊!这些金枝玉叶们的处境、待遇,和《风起洛阳》里的东川王差距老大了,哪里有人家东川王刘端端活得滋润!

按理说,临淄王李隆基受过祖母这样的磋磨,能明显看出祖母不许他们出阁,是为了打压李氏皇族、巩固武周皇权的,他应该是心有戚戚的。

但讽刺的是,等他当了皇帝后,反而把凶残祖母的这个手段,继承过来并发扬光大,搞出什么十王宅和百孙院,表面上对诸王是封爵荣宠不减,实际却不能出阁掌握实权,即便有授予官职的,也只是遥领。

如此这般操作,的确减少诸王谋反的概率,于是乎,玄宗之后的李圣人们都发现这个巩固皇权的密码,就纷纷效法起来,不许皇子出阁。

就这样,到了晚唐,那些不能出阁的皇子龙孙们,更是成了被圈养的猪,男不得娶,女不得嫁,要等哪个皇帝突然睡醒想起来,才派宦官随便拉郎配,搞一下集体婚礼。

皇子们还能睡睡宫人生生娃,可怜那些金枝玉叶的晚唐公主们,很多熬成大龄剩女,还要被宦官胡乱婚配。

话说,生在这样的李氏皇室,还真不如生在平民之家啊!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懿宗,子孙,李隆基,洛阳,原型,皇帝,祖母,东川王,武则天,圣人,观点评论,李隆基,李成器,临淄王,东川王,武则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懿宗,子孙,李隆基,洛阳,原型,皇帝,祖母,东川王,武则天,圣人,观点评论,李隆基,李成器,临淄王,东川王,武则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懿宗,子孙,李隆基,洛阳,原型,皇帝,祖母,东川王,武则天,圣人,观点评论,李隆基,李成器,临淄王,东川王,武则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