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武则天死后武家却相安无事呢?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武则天死后武家却相安无事呢?

武则天,14岁入宫,32岁被立为皇后。

40岁与唐高宗并称二圣,50岁称天后。

公元690年。花了大半辈子时间,67岁的武则天称帝,终于做成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帝。

但称帝后,她很快就产生了苦恼。毕竟她已年逾古稀之年,指不定哪天就突然闭眼了。

所以,她要尽快解决继承人选问题。

可是皇位到底要传谁呢?传儿子吗?

那个不成器的李显,或小儿子李旦?

她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才建立武周王朝,如果传位给儿子,李唐又会复国。那武周王朝就是一代而亡。她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传位给侄子呢?武承嗣,或者武三思。

传侄子,武周国祚当然可以延续下去。但这样一来,大家又得议论了。毕竟,侄子的血脉肯不如儿子亲啊。她如果连这种违背天然骨肉亲情的事也能干得出,那大家不得骂她是老年痴呆?

而且最关键的是。当时虽然很多大臣支持她称帝,但这些人并不一定支持她把皇位传位给武氏一族。

因为在这些人看来,武则天既然嫁给了李唐皇室,那她就是李家的人了。她称帝,只是因为她的领导能力强,暂行李氏家长职权而已。大家服气。但李唐的江山,终究是要传回给李氏的。传给武氏算什么回事?

武则天纵然可以囚天子,诛权臣,灭宗室。但别人的嘴,她堵不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她也不可能置人心不顾。

人心不齐,两难境地。这事很不好办。

因而武则天称帝后,便玩了个小花样。

她先是封李旦为皇嗣,而不是太子。借此向武家人表态:李旦现在只是我儿子,别的什么都不是。你们还有机会。加油,孩子们。

紧接着,到了691年,她又借大侄子武承嗣想当太子的机会,借武承嗣之手,干掉了宰相岑长倩一党。

岑长倩一党,就是前面说的,支持武则天当皇帝,但反对武家人继位的政治势力。

搞倒反对派后,武则天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但武则天没想到,武承嗣不知好歹。他的心腹王庆之竟然在朝堂上耍泼皮,扬言“皇帝今天不立武承嗣为太子,他就不走”。

场面一度很难堪。武则天怒了。她认为朝廷平衡已被打破,武承嗣权倾朝野,若他有异心篡位,必将直接威胁自己的地位。

于是她便一个反手,拍死了王庆之。然后把武承嗣的职务罢免,踢到了一边。

之后,随着形势变化,武则天冷静下来,决定还是传位给李旦。

可是没过两年,她心里又不平衡了,觉得武周一世而亡,心有不甘。

于是在公元693年,她又玩了个把戏。

那一年正月初一,朝廷举办祭天大典。

此次祭祀的名单上,没有李旦的名字。

而名单上的前三个人分别是武则天,武承嗣以及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子武三思。

此消息一出,犹如重磅炸弹,让李旦和支持他的人,胆战心惊!

正月初二,也就是祭典的第二天。李旦的正妃刘氏、德妃窦氏,莫名其妙消失,一起人间蒸发了。

李旦见爱妃失踪,心里猜到怎么回事,但他不敢问。便只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家里人不要问。

武承嗣知道内幕,又见李旦忍气吞声,便立马诬告李旦谋反,想致其于死地。然后,武则天竟然派了大名鼎鼎的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东宫属官,刑讯逼供李旦谋反的实情。

这一次如果李旦的属下中,但凡有一个人是软骨头,做伪证,李旦都必死无疑。

然所幸的是,李旦的属官,打死不认,都是硬骨头。尤其是一个叫安金藏的乐官,当场剖腹自尽,以自己的死,证明李旦清白。

武则天知道后,被震惊了。她不仅震惊安金藏竟然这么有种,自己把自己剖了,还震惊李旦竟然有如此影响力。她知道不能逆天而为,便下令停止审讯。放了李旦一马。

事后,武则天发热的头脑又一次冷静。她不再奢求传位给武氏。只希望能弥补自己与儿子的关系。

只是,她当时还先不了这个决心。

五年后一天,武则天梦到一只折翅的鹦鹉飞不起来,就找来狄仁杰解梦。

狄仁杰趁机借题发挥,说道:“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

随后,一众大臣,也包括狄仁杰。进一步对武则天说,侄儿现在可以表现得很恭顺,但是人家有自己爹妈,等你死了,人家当了皇帝,当然会追赠他自己爹妈。你见过历史上有谁把自己的姑妈供在太庙牌位之上的?

武则天一向信任狄仁杰,狄公的话,她听得进去。再加上武氏子弟这几年,已证明都是昏庸无能之辈,都只会逢迎奉承自己,在外面却嚣张跋扈,得罪不少人,如果传位给他们,武周估计也是不得人心,二世而亡。

因而自此开始,武则天心里也是定下了还位李唐的决心。开始操办此事。

不过,她当下还有一个棘手问题。

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她把李氏迫害得那么惨。她很难保证自己死后,李氏不会联合朝臣清算自己和武氏一族。

所以此时对她而言,传位李氏只是一个程序性工作。很好办。真正难搞的,是怎么修复李氏和武氏的关系。让两家人和和睦睦。

为了修复关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武则天决定,让“李武合流”。

公元698年,她先下旨,踢开李旦,召回被囚禁多年的李显,并封之为太子。

然后,她让李显的三个女儿,永泰郡主、安乐郡主、新都公主,分别嫁给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武承嗣当时已经死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承业的儿子武延晖。(武承业是武承嗣的弟弟)

借此修复她与李显的关系,以及促进李显与武氏的关系。

再然后,她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武则天的堂侄)。后来太平公主为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人关系和睦。

至于李旦,虽然被剥夺继承权,但也封王。

之后,武则天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攸宁等人,聚坐在一起,令众人集体对天发誓——李武两家永欢和睦相处。有违誓言者,天打五雷轰。

最后,她让人把众人的誓言刻在铁券上,藏在档案馆里。留备份,做记录。

李旦本来就不想当皇帝,现在他被老妈踢到一边,求之不得,正合他心意。

李显被老妈软禁了十几年,没想到居然还能咸鱼翻身。老妈让他跟武氏结为亲家,他自然也没啥可说的。

武氏子弟自武承嗣死后,知道没戏了。所以姑姑说什么,他们照办就是了,也没意见。

两边都没意见,所以也就和水土为泥,两家变一家(李显和武氏),和睦相处了。

此后,为了进一步争取人心。武则天在公元700年下旨,恢复李唐夏历,不再使用武周历,这标志着武则天最终完全放弃了延续武周王朝的梦想。

但让武则天没想到的是。她和水土为泥,修复了李武两家人的关系,可李武两家人竟然同流合污了。在他们看来,现在老太太才是他们的绊脚石。巴不得老太太快点死,他们才能当皇帝的当皇帝,当驸马的当驸马。

皇帝最怕什么?皇帝最怕下面的人团结,一起对付自己。这样一来,皇权就不稳固了。

武则天只要还活着,一天不闭眼,她就要掌权一天。她哪里容得下大权旁落,被别人咒她早点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元703年,她放手让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扩充势力,默许两人建立了“控鹤府”,发展出李武之外又一派势力。

后来,二张的势力越来越大,还真的成为牵制了“李武系”的又一股势力。

不过二张也不傻。李显迟早是皇帝,自己与李显作对。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没过多久,二张就倒向了李显。

武则天见状,就找了个理由,把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皇太孙李重润一起弄死了。

而具体操办这些事的人,就是二张。

武则天用自己的孙辈之死为代价,让二张和李武系结下了永远的梁子,再也没有可能同流合污的可能性。

又过了两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病的无法批阅奏折,更无法上朝理政,连宰相来议事,她都不见。

以张谏之为首的大臣认为,这是一个让老太太退位的机会。

老太太死不死,在他看来,无所谓。关键是要尽快把龙袍披到李显身上。不要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于是,张柬之便联合崔玄暐、敬晖、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先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随即,又调兵包了围武则天所在的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病榻上的武则天无奈,只得下旨,命太子李显为监国。两天后,正式宣布禅让。

政变后的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成为武周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一个月后,在民意支持下,且李显又征询了武则天意见后,武周国号正式被废止。国号又恢复为了唐。

张柬之等人领导的这场政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神龙政变”。

李显掌握权力后,按道理讲,他应该清算武氏一族。毕竟,那是隐患。但由于此时摆在他面前最棘手的事,是怎么对付张柬之、崔玄暐这帮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可以逼老太太退位,当然也可以逼自己退位。

吃过人的老虎,尝到了人肉味道,以后肯定会再吃的。这种老虎,绝对不能留。

所以,李显在位的头两年,便把火力对准朝中的大臣。放了武氏一马。

之后,武三思又跟李显的两个女人,韦皇后和上官婉儿搞在了一起,关系极好。每次武三思进宫和韦皇后下棋,李显都会在一旁笑呵呵的给他们点筹。(史称“点筹郎”)

而偏偏李显又很听韦皇后的话,是个出了名的妻管严。在他看来,媳妇看重武三思。反正武氏跟自己又没啥矛盾。他也就懒得清算了。因而这就导致武三思这帮人,不仅完全没有受清算,反而在新朝混的风生水起。

这种奇葩情况,一直到李显去世。(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猜测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联手毒死了李显。另一说是李显死于脑溢血之类的疾病,被韦皇后害死,是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栽赃)

李显死后,韦皇后欲效仿婆婆武则天,便立少帝,自己临朝听治,为自己当下一任女皇帝做铺垫。但理想很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时的大唐朝廷,数股势力纠缠,李显活着还能勉强维持着这些势力间的平衡。

但他一死,这些势力立即便失衡了。李旦和太平公主联手,先起兵消灭韦氏,然后又消灭与李显一脉有关系密切的武氏族人。

当年李旦被武则天打压,他和武家没有太深的感情,更没有姻亲关系的牵连。所以他动手杀起武家人来,也就少了一些顾及。

事后,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在位两年左右后,他决定禅位,把帝位传给李隆基。

此时,朝中势力最大的是太平公主。她对侄子继承皇帝位很不满意,因为她自己也想当女皇帝。

对待姑姑,李隆基没有太客气。他先下手为强,以谋反罪名,诛杀了她。并顺手牵羊把太平公主为武攸暨生的儿子一同诛杀。

经此两劫后,武氏元气大伤。武则天当年最怕看到的景象,还是没能避免。

韦氏武氏宗族,无少长皆斩之。

当然,杀人归杀人。这只是就事论事。武则天的地位,李隆基并没有否定。

毕竟,武则天是自己的亲奶奶。

毕竟,李显承认武则天的帝位。自己的帝位继承自父亲李旦,而李旦又继承自李显。这重法统关系已经定了,李隆基也不能擅改。

所以,在武氏一族中,没有参与到权力斗争的人(与李显和太平公主无关的人),就没受到牵连。比如,李隆基最喜欢的妃子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因自小被姑奶奶武则天养在深宫中。牵扯较少,她就没有受到牵连。

相比于武则天,吕后的履历类似,也是经历半生磨难后,才见彩虹。因而她为了让吕氏一族世世代代都能风光,享受荣华富贵。也下了一番心血。

她架空天子,汉惠帝根本就是傀儡。

诛天子,前少帝刘恭就是被她杀的。

排挤权臣,重用审食其,逼走王陵,气的陈平和周勃敢怒不敢言。

灭宗室,害死了赵王刘如意、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逼迫齐王刘肥献出城阳郡与鲁元公主。

让刘吕两家通婚联姻,进行血缘绑架。

其操作手段,可以说和武则天是一毛一样。

但吕后有一点没有处理好。那就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她失策了。

她死前敲定的继承人刘弘(后少帝),不能服众。在陈平、周勃、灌婴等人看来,大汉天子有更合适的继承人,让一个小娃娃当皇帝,不合适。因而,这才有了后来那一系列的杀戮。

其实,西汉初期所谓的“诛吕”行动,真正的目标,是小皇帝。吕氏被诛,属于顺带手解决的性质。

这与唐朝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时的情况,截然不同。张柬之那帮人,没有更好选择,只能拥立李显。而李显又是武则天敲定的继承人。他都不想清算武氏,哪轮得到张柬之等人插话。

值得一提的是。诛杀吕氏和后少帝后,继位的汉文帝,他的正牌王后到底是谁,至今都是个迷。现在已经证实,后来的窦太后,不是文帝的正妻。文帝真正的正妻,据猜测有可能是吕氏族女。

只是因为陈平等人诛杀了吕氏,容不下吕氏女做皇后。通过一番交易,即文帝要除掉自己的吕姓正妻(还有四个孩子)。他们才立汉文帝为皇帝。

汉文帝为了继位,便痛下杀手。

当然,吕后也没得选。汉惠帝早死,惠帝的几个儿子,又都是来路不正。吕后根本没有像武则天那样,通过在继承人问题上做文章来布局的条件。她要想不被清算,只能背水一战,靠武力干掉反对者,夺取大权,让吕氏彻底取代刘氏。

她晚年还真的这么做了。只是,她还没有完成布局,就突然死了。而她死后,吕氏族人又都不成器。

保命是需要资本的,谈判也是需要资本的。

当吕后死后,吕家的脑残把兵权交出后。他们自然就没有与政变者妥协谈判资本了。他们的命,自然也保不住了。他们也自然在短时间内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称帝,李旦,武氏,侄子,武承嗣,皇帝,儿子,武则天,武家,清算,观点评论,李旦,武氏,武承嗣,武则天,李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称帝,李旦,武氏,侄子,武承嗣,皇帝,儿子,武则天,武家,清算,观点评论,李旦,武氏,武承嗣,武则天,李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称帝,李旦,武氏,侄子,武承嗣,皇帝,儿子,武则天,武家,清算,观点评论,李旦,武氏,武承嗣,武则天,李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