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让已是强弩之末的大唐加快了衰亡的脚步。唐僖宗懦弱无能,只能带着自己的死忠逃离长安,躲在了成都。后黄巢在长安称帝,唐僖宗惶惶不可终日,就在此时他收到了一份重要的奏折,说是黄巢手下有个大将投降了。
正在苦无良策的唐僖宗见此大为高兴,直称此将是天赐神将,结果就是这位天降神将,让大唐彻底灭亡。
黄巢起义
公元878年,黄巢领导了反抗唐朝政府腐朽统治的起义。黄巢发起的农民起义,在正史和杂史中大都是负面评价。黄巢本人也确实残害了很多无辜百姓。但对于历史的进程来说,黄巢起义还是有一些作用的,起码给大唐敲响了丧钟。
在黄巢的队伍中有一个将领叫做朱温。此人是泼皮无赖出身。他的父亲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可朱温却没有在读书人的家庭熏陶下成为一个有诗书气质的人,相反的是,朱温自小就喜欢打架,而且在此方面很有天分。
然而靠打架是不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的,为此朱温也很困扰。就在他思索着如何将打架上升到提升自己生活品质时,黄巢起义开始在各处爆发。朱温觉得这正是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于是他就加入了黄巢起义的队伍。
在战场上,朱温将打架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朱温不但自己打架很有一套,聚众打团架也有一套。所以他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因为打仗勇猛,朱温很快就爬到了起义军将领的位置。
黄巢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到了长安。唐僖宗不敢抵挡,带着随从逃到了成都,将长安留给了黄巢。黄巢大喜,直接在长安称帝,建国大齐。朱温也得到了很多封赏,心中美滋滋啊。
叛逃
黄巢称帝后,信心更加足了,他一鼓作气誓要将唐僖宗给灭掉,独霸天下。于是朱温在这段时间,接到了很多任务,他都出色地完成了,这让他在黄巢心中成了优秀将领,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然而起义军到底是杂牌军,起起哄还行,要长久作战,各方面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朱温虽然因为立功被封为同州防御使,但他手下的兵将跟唐朝的正规军作战,经常打不过。
朱温没有办法,只能求助黄巢来增援。来来回回十几次都是这个局面,朱温预感到,黄巢的力量还是不足以称霸天下的。而且起义军的素质和水平也参差不齐,长此以往,黄巢一定会失败。
所谓成王败寇,黄巢要是倒了,作为他手下的大将,朱温自然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朱温可不傻,他进入起义军中,为的就是手握大权,吃香喝辣。现在要他陪黄巢一起等着玩完,他可不干。
于是朱温就和他的亲信商量对策,最后决定,趁着黄巢的势力还能装腔作势一阵,赶紧投靠唐僖宗去。于是他们将黄巢派去的监军给杀了,向唐将重荣投降。这可是件大事,重荣不敢私作主张,立即上奏唐僖宗。
唐僖宗此时在成都,每天惊慌失措,害怕不知道哪一天,黄巢来砍了他的脑袋。就在此时,重荣的奏折到了。唐僖宗一看,是朱温要带着队伍来投降,当时就大喜过望,立刻恩准,还称朱温是天赐福将,保卫大唐而来。
灭唐
于是唐僖宗封朱温为大将军,让他带兵去征讨黄巢。朱温终于可以带着正规军作战了,那战斗力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对上那些起义军,简直是势如破竹一般,很快他就立下了不少战功,官也越做越大。
在朱温的带领下,唐军打出了气势,很快就开始收复长安了。这一年朱温三十二岁,正是最好的年纪。唐僖宗看着自己的爱将,越看越是欣赏,觉得朱温一定能够平定叛乱,让大唐长治久安。
可惜事情并没有像唐僖宗希望的那样发展。朱温确实将农民起义军收拾得差不多了,可他自己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了。此时朱温军权在手,天下也没几人是对手。他想着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听命于那窝囊皇帝呢。
在朱温解决掉最后一个阻碍李茂贞后,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能阻挡朱温了。而反观唐昭宗,这时候皇帝能够差遣的部队,基本已经没有了。于是朱温靠着自己的势力,开始对皇帝威逼利诱,逼着皇帝迁都到了洛阳,这可是朱温的地盘。
在洛阳,朱温随随便便就把唐昭宗给弄死了,然后让唐昭宗的儿子唐哀宗做了新皇帝。到907年,朱温已将方方面面的事料理清楚,敢反对他的人基本都不存在了,这时候他才放心大胆的逼迫皇帝让位,自己称帝。
朱温做了皇帝后,建立了后梁,大唐王朝也就彻底消失了。唐僖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依仗的天赐福将,最终竟然将大唐江山给灭了。如果他看到这幅景象,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
小结:
所以说,做领导者的人,一定得合理控制下属的权力。像唐僖宗,因为急于解决黄巢的问题,将兵权全部交给了一个降将。他就没想过,一个能够投降于他的人,就不会有朝一日谋反吗?
所以纵观历史,那些优秀的帝王,要么将权力集中己身,要么就设立几个不同的系统来相互制衡,绝不会让某个臣子一家独大,成为王朝的风险隐患。大唐两百多年的辉煌,最终因唐僖宗的无能,走向了衰亡。
朱温可谓中华文明的一个罪人。他灭亡唐朝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文明也遭到了破坏。他自己当然也未能落得什么好下场。所为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纵观唐朝的兴衰史,从其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经验,知道很多道理,这就是历史的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