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外籍博士:郑和下西洋是谎言,中国学生反问一句,让他尴尬无比

外籍博士:郑和下西洋是谎言,中国学生反问一句,让他尴尬无比

引言

两百巨舸袭地角,七回麾舰达天荒。 宦臣漫道无宏志,赫赫雄风胜布郎。----《赞郑和》

古往今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众所周知,在中国的航海史上,就出现了这么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乃至各国间的文化交流,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下西洋的郑和。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为了寻找可能在海外流亡的建文帝。明成祖登基后,担心建文帝东山再起,动摇自己的帝王之位,因此私底下派遣郑和去寻找已经失踪已久的建文帝。明成祖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和郑和说大张旗鼓的出海就是为了去寻找一个潜在的威胁,毕竟出一次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个理由站不住,难免会激起民愤,必须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赢得百官和百姓的支持,因此,才有我们所了解的郑和出海的目的是去宣扬国威,扩展海外贸易等等。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然而,却有这么一位外籍博士称:郑和下西洋是谎言,中国学生反问一句,让他尴尬无比。这位外籍博士叫做叫做林炎平,现居加拿大,是一位加拿大国籍的华人。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博士,他为何会有如此违背于我们常识的言论呢?

原来,这位外籍博士是从理工科的角度看待郑和下西洋这件事的。其一是因为史料中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只排水量可达到三万吨,如此巨大的排水量,根据当时的造船工艺和造船材料—木材,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当时的造船技术和我们现在的水平相当,亦或是造船的材料不是木材,而是钢铁,从已有的历史资料上看,这两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

林博士觉得郑和下西洋是谎言的第二个原因是远航船只底部的形状来判断的。据他所说,在郑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所生产的船只底部都是平底的,平底的船只一般吃水都比较浅,很难担负起远航的使命,在现代国际海运的船只当中,基本上都是尖底的船只,尖底的船只在航行过程中稳定性更佳,在遇到大风浪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从而更有利于船只的远航。依据上诉两个原因,这位外籍博士在演讲中断定:郑和下西洋是个谎言。他刚说完这句话,一位中国学生就站起来反驳了他的观点,这位博士听完了学生的阐述之后,立马就变了脸色,顿时觉得万分尴尬。

这位学生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论据的,他结合自己之前去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菲律宾、爪哇等国家,我们都知道,这些国家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地方。这位学生在这些国家中发现了郑和下西洋所留下的遗迹,比如说和郑和相关的寺庙,纪念郑和的石碑等等,若是郑和没有去过西洋,那这些遗迹是怎么来的呢?难不成是当地的人们凭空想象建造出来的吗?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这位学生所说的有理有据,让林博士无法反驳。那么,林博士的观点是不是就是对历史事实的不尊重呢?其实也算不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人们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据自己的认知来看待事情。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林博士,不过是从自己已有的理工知识出发得出的结论,虽说不符合历史事实,但也实在不必上升至不尊重史实的高度。在看待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学会辩证的去看待。

结语

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的证伪和证实中得到发展的,林博士的言论,相当于给听到人的出了一道题,在证明这个论题的过程中,双方的思维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思维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这正是演讲、辩论的意义所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太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了,因此我们更要学习林博士与这位中国学生的精神,不因为权威而屈服,要有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大家也可以向林博士学习,从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去分析一些已有的历史事件,就算分析出的结果和大多数人的认知所不同,但在和他人辩论的过程中,也会增长自己的见识。由此来看,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赞郑和》

《三宝太监下西洋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船只,郑和下西洋,历史事实,谎言,过程,寻找,中国,方式,博士,外籍,观点评论,建文帝,船只,林博士,郑和,西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船只,郑和下西洋,历史事实,谎言,过程,寻找,中国,方式,博士,外籍,观点评论,建文帝,船只,林博士,郑和,西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船只,郑和下西洋,历史事实,谎言,过程,寻找,中国,方式,博士,外籍,观点评论,建文帝,船只,林博士,郑和,西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