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在国共合作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之下,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人的幸福生活。因此,他们都是值得后世纪念的。
(一)、以路为名,表示纪念
在中国,有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比如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市;为了纪念杨志丹则将陕北的保安更名为志丹县;为了纪念杨靖宇而将吉林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昭示着虽然英雄故去,但后人仍未将其遗忘。
除了上述几位以外,还有很多以人名命名道路的现象。比如北京的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而在1965年,我国为何要将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改名呢?
前两位都是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人物,而佟麟阁的那句:"中央如下令抗战,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至今仍觉荡气回肠,回荡在人们的耳旁。
佟麟阁和赵登禹虽然都是军阀冯玉祥的部下,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没有党争,只有抗战。
七七事变发生以后,敌军开始进犯北平南苑。两位将军率部拼死抵抗,始终秉承着寸土不让的原则,但终究是寡不敌众佟麟阁和赵登禹纷纷英勇就义。而赵登禹也是抗战爆发以来,第一位牺牲的师级官员。
张自忠将军也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早年间就曾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来在冯玉祥帐下行事。抗战爆发以后,在喜峰口成功阻击敌军。不过因为七七事变,张自忠出面斡旋,被污蔑成了汉奸,随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洗刷了这一污名。
张自忠参加了很多知名的战役,比如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随枣会战和武汉会战。因为屡立战功,他顺利地当上了三十三集团军的总司令。在襄阳与敌军交战期间,张自忠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结果中了敌人的流弹,不幸身亡。
灵柩送到重庆那日,委员长和冯玉祥亲自出来迎接,委员长还夸赞:"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就连总理和李先念,也纷纷发文悼念。
此三人都是冯玉祥的手下,同时也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抗战胜利以后的1946年冯玉祥向临时参议会提议,在北京以佟麟阁、赵登禹还有张自忠三人的名字,分别命名三条道路。
同年会议决定:"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三位将军为国成仁,忠勇可钦。拟将本市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北沟沿改称佟麟阁路,南沟沿改称赵登禹路,以资纪念"。
1949年新中国成立,认定张自忠与赵登禹为革命烈士,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道路也未有改变。
(二)、因时而异,因势而变
进入50年代以后,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运动和清洗。到了1960年代,形势变得愈发严峻,直到1965年担任林业部副部长的张克侠,向中央提议建议将这三条路悉数更名。
因此在"文化浪潮"期间,张自忠路成了地安门东大街东段,而佟麟阁路则成了民族宫南街,赵登禹路更名为白塔寺东街。1982年出版的北京地图,还是没有更换成原先的名字。
那么,新中国为啥要在动荡时期时将这三条道路悉数更名?
首先,是张克侠的缘故。他曾经长期在冯玉祥手下潜伏是出色的特工人员,同时也与张自忠,佟麟阁还有赵登禹有过同僚之意。大抵是他们在接触过程中,张克侠认为此三人有什么问题,不配被命名纪念。
其次,这三人虽然是民族英雄,但都是反动军阀冯玉祥的手下,同时也是国民政府的军官。虽然他们并未直接参与对我党的破坏活动,但政治立场不相同。
毕竟,曾经是敌对阵营的人物,就算做过再大的贡献,那也是为反动派的"帝王将相们"做家谱。
(三)、时代之过,人为之祸
动荡时期开始以后,北京的新市委立刻得出结论:"据初步查证,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人均非抗战英雄"。因此,三个道路被更改自然也有了合适的理由。所以说,这三条道路改名就是因为动荡时期的开始。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无数忠臣良将被打成了反动派或者走资派,更何况张自忠、赵登禹和佟麟阁,他们还是国民政府的将领,虽然他们已经死去,但要销毁其一切遗留的痕迹。
那个年代就是如此的疯狂,红小将们肆意地打砸,将一切传统文化都视作糟粕,将国民政府的将领全部以反动派论处。
其实在1966年将这三条道路改名也是个好事,如果持续到动荡时期巅峰,想必这三条路的招牌定会被人打倒,还不如早早的撤下为好。
好在1976年动荡时期结束,许多被诬陷的人都一一平反。而佟麟阁、赵登禹还有张自忠,也都恢复了清誉。
同时,国家也做出了很多的补救措施。比如2009年张自忠和赵登禹,共同入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六年以前佟麟阁和张自忠则共同进入了第一批300位抗战英烈名录。
这些英雄们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倍感欣慰。英雄不该被遗忘,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他们已经故去,但为民族大义献身的精神将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