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俊(1826——?)亦称韦俊,乳名韦十二。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弟。早年随哥哥韦昌辉举族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因北王故封国宗。6月,随石祥祯率军增援西征军。参与过南昌之战、九江之战、武穴之战等。韦志俊作战勇猛,有智谋,是太平军早中期一员不可多得的优秀军事将领。
1853年12月,奉诏回天京,旋即率部参加了三汊河之战,救出了被清军围困的扬州军民,为当时急待派出的北伐援军创造条件。战后,所有参战将士均被授予“平胡加一等”勋位。
1854年,韦志俊积功被加提督军衔。2月,随石祥祯克汉口、汉阳。6月袭夺武昌。8月、11月在兔儿矶、田家镇之战中两次受挫失利。后随秦日纲退守安徽宿松、太湖。
1855年春,石达开取得了湖口、九江大捷,几乎摧毁了湘军水师,太平军乘势发起反攻,又攻克武昌,由韦俊率部驻守。1856年春,胡林翼率湖北绿营、湘军围攻武昌,韦俊率守军抵抗,激战中,湘军悍将罗泽南被击中面部,伤重而死。12月,孤立无援的韦俊听说兄长韦昌辉在天京变乱中被杀,又恨又怕,心思大乱, 遂率率守军退出武昌,辗转东进至黄梅一带。
1857年春,奉命进入江西,进援被湘军围攻的吉安等地,相继受挫,只得引军到安徽霍山依附英王陈玉成。1858年,封定天福,授右军主将之职。随后奉命率部北进河南,围攻固始,久攻不下。随即南下湖北,攻占麻城、黄安,遭清军夹攻失败,被迫弃城奔回霍山。
1859年春,率部转战苏北、安徽,连占盱眙、天长等地。8月,攻滁州不克,撤围退至和州, 与陈玉成部发生冲突,自相火拼,因遭清军、陈玉成军两面夹攻,被迫退驻池州。10月,在池州向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缴械投降,被曾国藩任为参将。池州寻被太平军袭夺。
1860年5月,为湘军前锋,接连攻陷石埭、太平,随后引湘军一举攻破枞阳镇。1861年9月,率部复夺池州,并留守此地。1862年7月,配合湘军一举攻取宁国府(安徽宣城),积功升副将加总兵衔。史料对韦俊的记载到此为止。其人的结局不详。
关于韦俊的终局,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避嫌裁撤湘军,遭到将士抵触,遂拿降将韦俊的人头恫吓众人,得以顺利裁军;另一说( 《桂平清代人物志》 )太平天国覆亡后,韦俊辞官隐居芜湖。死后葬于太平府(今安徽宣城)某地。
程学启
程学启(1830——1864)安徽桐城人。字方忠。早年在安徽家乡参加太平军,隶英王陈玉成部。作战勇猛, 敢打敢拼,获陈玉成赏识,被擢为先锋。
后改隶忠王李秀成部。1861年湘军围攻安庆,程学启为集贤关赤岗岭第一垒守将,此垒将士皆为安徽人,激战中,程学启意志崩溃,遂率部叛降湘军。获准投降后,他竟开炮轰击赤岗岭其余堡垒,守赤岗岭的太平军悍将刘玱林两面受敌,力战不支,率残余守军突围时全部被清军擒杀。赤岗岭四堡被湘军攻破后,无险可守的集贤关也随之沦陷,数千守军全部被杀。随后,程学启参与了破安庆之战,立功被曾国荃任为游击。
1862年春,被李鸿章相中投效成立不久的淮军,随李鸿章开拔至上海,与太平军李秀成部作战。5月,伙同雇佣军华尔的洋枪队攻克南桥(今奉贤)、柘林,旋即一举攻拔奉贤县城,积功升副将。8月,联合常胜军(洋枪队改名)攻陷高桥、青浦等地。10月,参加攻陷嘉定之战,随后与李鸿章与李秀成部鏖战于嘉定黄渡、青浦三江口、四江口和白鹤港一带,均获胜,积功被擢为总兵。
程学启作战很猛,对昔日的“战友”下手毫不留情,获李鸿章青睐。1863年5月,联合外籍雇佣军“常胜军”攻破江苏太仓。6月,收复昆山,旋乘势攻夺吴江,进犯苏州,被太平军守将、慕王谭绍光挫败,遂秘密诱降守将郜永宽、汪安钧、伍贵文等。12月,郜永宽、汪安钧等刺杀主将谭绍光,献苏州城投降清军。因太平军降将要价太高,激怒了程学启,他向李鸿章献计,设鸿门宴将降王郜永宽等8人诱杀, 随后大开杀戒,将太平军8降王麾下3万降兵屠杀殆尽。杀降后,程学启将苏州居民驱赶出城,纵兵大掠。
1864年,程学启率军围攻嘉兴,守嘉兴的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率部奋力抵抗,激战中,程学启被太平军击伤,部下将他救出送到苏州救治,不久伤重死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