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长子李承乾,为何从优秀到堕落?根源或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上

李世民长子李承乾,为何从优秀到堕落?根源或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上

唐朝贞观十七年四月,有人告发皇太子李承乾谋反,因证据确凿,唐太宗李世民也无法包庇,随即,李世民下诏废掉了这位精心培养了17年的接班人。

一年后,李承乾病死于流放地,李世民大为悲痛,为之废朝,并以国公之礼安葬。

相比起李承乾谋反仅仅是被废,同样也谋反的李世民第五子李祐在事败后,却是被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赐死,都是自己的儿子,可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天差地别。

李世民非常喜欢长子李承乾,从登基的第一年就把他立为皇太子,遍请名师教导,不遗余力培养,把大唐的未来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而根据历史记载,李承乾早期也是非常优秀的,从小就“性聪敏,识大体”,所以,李世民“深爱之”

可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皇太子逐渐走向了堕落的深渊,原因有很多,残酷的宫廷斗争带来的压力是一方面,但是,李世民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导李承乾的老师们恐怕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

从史书上的记载能知道,在李承乾3岁时,李世民就给他安排侍读,李承乾5岁时,李世民就让儒学大师孔颖达、陆德明负责教导儿子儒学。

结果是让李世民欣慰的,到李承乾被册封为皇太子时,李世民就已经敢当着天下人的面夸口儿子“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当时,李承乾年仅8岁。

显然,李世民对李承乾寄望颇深,从3岁时就开始精心培养,可这种方式是正确的吗?

在现代,家长和教育人士大概都知道,不管是西方式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或者是东方式的应试教育,都有一个根本规则,就是教育要一步步来。

除极少数天才外,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就应该学哪个年龄段的知识,而不是拔苗助长。

李世民选择的教育方式,明显就是拔苗助长,把本不属于李承乾这个年龄段应该背负的压力都给了他。

能不能苛责李世民这位父亲?不能苛责,他是在培养大唐接班人,他认为这样是对的,古代贵族家庭或许都是这样教育嫡系子弟的。

于是,李承乾只能早早的开始接受高压教育,并且,他的那些老师们也怀着培养出一位合格的皇帝的思想,对李承乾进行了超出年龄段的教育方式。

最主要的是,遍观史书,李承乾的老师们对他只有批评和进谏,却没有任何表扬,史书把责任都推到了李承乾顽劣不堪身上,可如果李承乾真是如此,李世民能忍他17年?

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也没起到好作用,他在李承乾的老师们对其进行批评时,毫不犹豫站在了老师们一边。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恆山王承乾传》中记载:

再如《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五·张玄素传》中记载: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只要批评和进谏太子,李世民都予以奖赏,从不问是非对错,这样的行为,李承乾会怎么想?

李承乾或许有些过错,也或许是被冤枉的,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和老师们的态度肯定会让他心起逆反,这是李承乾从少年时的优秀到成年时堕落的最大原因之一。

其实,不是没人看出来问题,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就看得明白,她也曾经试图劝说这些老师要注意教育方式,但没能起到作用,《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三·孔颖达传》中记载:

遂安夫人的意思是,李承乾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是皇太子,老师们是否应该给他些面子?不要当面批评和羞辱他,也就是劝说孔颖达要注意教育和劝谏方式。

遂安夫人或许是心疼李承乾,但她的话并没有错,作为大唐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子,李承乾真不要面子的?

不过,孔颖达本人并没有接受遂安夫人的劝说,依旧固执己见,“谏诤逾切”,而结果是,李承乾越发反感,对于他的劝谏越发不听。

在这种氛围下,李承乾终于崩溃了,开始了走向堕落,行为越来越不堪,越来越跟李世民的期盼背道而驰。

而李世民为了警醒和拉回这个儿子,又祭出了宠爱另一个儿子,即李承乾的同胞兄弟李泰这一招,试图让李承乾感受到皇太子之位不稳,逼迫李承乾改变。

于是,崩溃了的李承乾走向了极端,开始策划谋划,跟父亲正式决裂,也造成了他自己的悲剧。

李承乾堕落的根源有那么一部分在他的老师们的教育方式上,但归根结底还是在父亲李世民身上,是李世民给了老师们勇气继续错误的教育方式,毁了一位本来优秀的皇太子。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何从,长子,李世民,错误,孔颖达,教育,皇太子,根源,方式上,李承,故事传记,李世民,孔颖达,皇太子,遂安,李承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何从,长子,李世民,错误,孔颖达,教育,皇太子,根源,方式上,李承,故事传记,李世民,孔颖达,皇太子,遂安,李承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何从,长子,李世民,错误,孔颖达,教育,皇太子,根源,方式上,李承,故事传记,李世民,孔颖达,皇太子,遂安,李承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