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野史记载,公元1398年5月,此时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已处于弥留之际,突然召来掌管星相的博士,让他算算大明还有多少年气数,博士战战兢兢,推算出50多年后大明将有一场劫难,朱元璋当场大怒,不过他没杀博士,而是将他赶了出去,不久,这位老皇帝便一命呜呼了。
其实博士的话没说完,他后一句是想说虽有劫难,但将有一人能够力挽狂澜,而现在这个人刚刚出生。
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一年在浙江钱塘县太平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家里人给这个孩子取名于谦,希望他做一个谦谦君子。然而家中人都没有想到,在50多年后,这个孩子能成为一朝重臣,并挽救了大明王朝于危亡。
自小,这个孩子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聪慧,不仅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学习起来也异常刻苦。
由于从小就听家中人说起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所以于谦年轻时便心怀报国之志,以文天祥为榜样,希望长大后为国家戍守边疆。
待到永乐十九年,才华横溢的于谦高中进士,于是曾经的英雄少年开始在仕途上暂露头角。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惧奸臣、两袖清风
于谦是幸运的,因为他做官不久就遇上了明代盛世顶峰,仁宣之治,在明宣宗朱瞻基的麾下,于谦得到了重用,不仅随皇帝平叛了反王朱高煦,而且因为才能出众被皇帝委派重任巡抚江西、山西和河南各省,每到一处,于谦都直接下到民间,了解百姓困难,为百姓断案,逐渐,全国百姓都知道有个“于青天”。
然而有赞颂他的就有恨他的,由于为官清廉,从不给当朝权贵送礼,于是当明英宗登基重用了太监王振后,于谦的铁面无私便成了这些奸佞小人贪腐路上的绊脚石,为此,于谦多次遭到陷害,甚至差点死在狱中。
土木之变国势危、勇挑重担守京师
明英宗毕竟是一个年轻的皇帝,此时在明朝北部,蒙古瓦剌部仍然对国家构成巨大的威胁,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英勇,在太监王振的唆使下,明英宗不顾朝臣反对,提调北方精锐之师,向瓦剌发起进攻,然而土木堡一役,明朝五十万军队遭遇惨败,北方精锐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京师,主和派的徐有贞等人立刻提出让此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带领皇室和政府南迁并派人向瓦剌求和。听到此处,于谦赫然站出来,痛斥投降派的卖国举动,并以“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
由于于谦的坚持,朝廷上下的人心逐渐平稳,上到郕王和当时的孙太后以及一帮官员,下到平头百姓,大家都翘首以待,但又惴惴不安,瓦剌大军压境,京师能不能守得住?
然而于谦却胸有成竹,利用京师宽厚的城墙,合理调派了周边的守卫部队,加上城中军民死战到底的决心,最终逼迫瓦剌军队望而却步。一举扭转了大明北方的战局。
小人陷害含冤死、一世英名留人间
然而在京师保卫战取得辉煌战果的同时,以徐有贞等人为首的一帮朝臣却恨上了于谦,为了防止战争胜利后,监国的郕王对他们过去的投降行为进行清算,乘其生病之时,他们偷偷与瓦剌达成协议迎回了明英宗,并以天子不在之时意图谋反,惑乱朝纲之名处死了于谦。
可怜这位在关键时候拼了性命拯救国家于危亡的功臣却被小人陷害致死!多年后,于谦得以平反,后世史家评论,没有他,可能明朝要早200年就亡于瓦剌人之手了,那也就没有后来女真人什么事了。
如今仍然在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民族英雄,他留下的那首《石灰吟》至今还在被人传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