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深圳与香港的科技创新与协同发展揭示了清晰的方向。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借由建立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
规划提出一系列策略与措施,包括强化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以及积极融入国家大局。同时,规划也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以吸引全球人才与技术等创新资源。
虽然2018年国家发改委已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但我们至今仍未见证到“教科书级的深港融合案例”。以科技创新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但深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仍不够紧密;《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深港河套区纳入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进度较为缓慢;《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扩大开放,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优势还未在深港合作中得到充分利用。
可以说,中央反复强调深港合作,但各方面的进展仍不够理想。因此,新发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可以被视做中央政府的一次重要嘱咐,敦促深港两地迅速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作为“一国两制”的典范,深港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高水平合作;共同构建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创新引领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发展。
虽然这份规划为深圳与香港的科技创新与协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深圳和香港在法制、体制、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科技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和科技产业的协作带来困难。不过,规划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圳可以适应性地引入香港法律。
其次,如何有效地将深圳的产业优势与香港的科研优势结合起来,并转化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例如,深圳拥有强大的硬体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而香港则有出色的研究机构和国际化的环境。透过两地的深度合作,我们可以将深圳的产业优势与香港的科研成果结合,创造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创造优质环境 吸引科研专才
如何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全球范围内,人才都是稀缺的资源,各地都在争夺顶尖的科研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和香港不应该相互竞争,而应该透过合作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让在河套区的科研人才可以在两地自由流动,共享两地的资源和机会。此外,两地也可以共同提供吸引人才的条件,如提供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丰厚的研究资源,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等。
尽管面临挑战,但深圳园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深圳园区的发展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展望未来,港深科创合作有望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不仅为两地发展开创新篇章,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香港科研资源丰富,但在土地资源方面相对短缺,而深圳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供科技创新生态系发展。在此背景下,扩大现有的“一区两园”计划成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该计划允许香港公司在深圳园区内使用香港的资源和政策,同时在河套香港区域仍在发展的情况下,为香港公司提供了在深圳进行科技创新的空间。这种安排不仅能解决香港即时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让香港公司更好地利用深圳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深港的科技创新合作。
我们期待在《规划》的指引下,深港科创合作区深圳园区能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区域和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这份规划展现了中央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上的决心和智慧,并将深圳、香港两大城市的优势资源结合在一起,以达到“1+1>2”的效果。这也是“一国两制”精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次深度实践。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深圳园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有望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并为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的科技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我们期待深圳和香港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