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明王朝:胡宗宪要谢何茂才,但凡他聪明一点,胡宗宪都不好赢!

大明王朝:胡宗宪要谢何茂才,但凡他聪明一点,胡宗宪都不好赢!

嘉靖四十年的御前财政会议上,严嵩借张居正“增加军费剿灭倭寇,重新打通海上货商之路”的话势,顺势提出了在浙江“改稻为桑”的国策。

此国策一经提出,便令急需填补国库亏空的嘉靖,龙颜大悦;而站在一旁的“清流”三人则统一保持着沉默。

主掌户部的徐阶对“改稻为桑”的国策并不反对,甚至还有所期待;而高拱则沉浸在“前一战的失利”之中,郁闷去年的“烂账”还是不了了之了。

唯独张居正当场就察觉到了“改稻为桑”存在的隐患,然而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就这样“改稻为桑”的国策在朝堂上定了下来,由此浙江成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而处在漩涡中心的,便是时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的胡宗宪。

导语:

回到裕王府,张居正这才说出心中的担忧——“严党”很可能会借此兼并土地。

老谋深算的徐阶仍旧没有太多触动,他只想顺利度过新一年的“财政”关;后知后觉的高拱,醒悟后恼怒地大骂“严党”狡猾,而束手无策的裕王面色铁青地发问:

最后,由张居正提出,谭纶毛遂自荐,“清流”商量出一计——争取胡宗宪。

也由此,谭纶以“参军”的身份来到了浙江……

不知不觉“改稻为桑”的国策到浙江已过去了四个多月,虽有胡宗宪从中斡旋改农田为桑田的进展缓慢,但涉及着多方利益,胡宗宪所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这一天,由织造局杨金水牵头,浙江主政官员陪同的一场“对外贸易”开始了。于此同时,另一边杭州知府马宁远在省里的安排下,在多日封水之后,又以“官兵踏苗”之法,威逼淳安百姓改稻为桑。

在江南制造局,胡宗宪高居主位闭目养神,下首由杨金水、郑泌昌和何茂才陪同外商,听着江南小曲,欣赏着曼妙的舞姿。

杨金水见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唤醒胡宗宪,示意要跟外商看货谈生意去了。

胡宗宪手向下方一挥,对郑泌昌、何茂才说道:

胡宗宪摆明不想过多参与此事。

常理来说,与外商谈丝绸交易这件事,属于江南织造局的工作范畴,归宫里直属管辖。因谈事地点在浙江,浙江派主事官员陪同以表重视,倒也合情合理。

但这并不代表胡宗宪必须出席,因为胡宗宪的身份与普通地方主事官员不同,其浙江巡抚是兼任,身上还有浙直总督之职。

这种情况下,胡宗宪不来,是可以寻到合适理由的。而且,在胡宗宪的心中,他也并不想来,这一次表面看上去是与外商谈丝绸贸易,实际上却是杨金水借“贸易”一事向胡宗宪施压。

一旦买卖谈成,数量还巨大,那么作为现场“见证人”的胡宗宪,势必就要失去推缓“改稻为桑”的余地。

可胡宗宪却来了,在现场所表现出的疲惫,有事实原因,但更有不满,其不满的源头便指向杨金水。说到底,在浙江能逼迫胡宗宪心不甘情不愿来的人,也只有背后站着吕芳的杨金水。

当然,杨金水看出了胡宗宪的不情愿,可他并不怕得罪胡宗宪,至于胡宗宪不亲自陪同去看货,他倒并不在意,他唯独担忧的是:

胡宗宪趁他们陪外商看货之时,借故离开。那时,虽然不影响大局,但却会失去向胡宗宪施压的一次大好机会——胡宗宪事后未必不会在成交的“数量”上做文章,万一真发生无法交货的情况,由谁承担主要责任可就不那么好说了。

于是,杨金水提前打了“预防针”:

胡宗宪真要借故离开,其理由也势必出现在“军务”之上,毕竟,与外商谈贸易是官府的首要任务,官府真发生了其他事也要为“贸易”让步,这也是为何江南制造局门口的小太监敢理直气壮阻止马宁远的原因,要把马宁远换成戚继光,小太监即便敢阻拦,也势必不敢那么强横。

胡宗宪听出杨金水话里的意思,强装着笑意回答:

胡宗宪此话没有反将杨金水的意味,只有无奈下的“绵里藏针”——事已至此,我认了,我不走就罢了。我不陪同你去看丝绸,不犯毛病吧?卖丝绸那是你的活。

所以,杨金水听完便放心地带着众人去看丝绸了。

杨金水离开后,胡宗宪陷入了深思——思考如何应付今天最大的难关,贸易成功后的“逼宫”。

不久,杨金水满脸笑容地带着外商回来了,走到内堂(胡宗宪能听见说话声的地方),杨金水先借对外商的警告,随意地“将”了胡宗宪一军:

随后,上前几步唤醒假寐的胡宗宪,“报喜”道:

胡宗宪心知最坏的结果已经发生,听完杨金水的话,露出一个“你我都懂”的假笑。

安排外商到驿馆休息,胡宗宪对手下说“去总督衙门”,脸上露出了沉重。

也就在这个时候,胡宗宪从马宁远的口中得知了由“踏苗”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包括戚继光接调令撤走官兵,下调令的人可能是谭纶。

胡宗宪听后微微一怔,他无法确定这件事的发生对于即将面临的困局,会是“雪上加霜”,还是“雪中送炭”……

到达总督衙门,胡宗宪见跪倒在地的一众百姓,犹豫了片刻,率领众人走了后门。

在议事处,胡宗宪高坐主位,内堂下方坐着郑泌昌、何茂才、马宁远三位浙江主事的官员。

而杨金水则与往常不同,没有选择坐在胡宗宪的下首,反倒“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地坐在外堂。

杨金水此举的用意很明显:50万匹丝绸生意我是当着你的面谈成的,接下来的事就与我江南织造局无关了。

我在外堂是以吕芳的人的身份旁观,看你胡宗宪如何处置这件事,但不管你怎样处置,50万匹丝绸的生意不能给耽搁了。

胡宗宪清楚杨金水的用意,正愁如何化解之时,见谭纶缓步走进内堂。

胡宗宪心中一动,呵斥谭纶“外面坐着去”。

胡宗宪此举表面看起来像是在表达对谭纶的不满,但实际的用意却是——“化势”。

对于杨金水,胡宗宪此举意在向他表明:

你杨金水想在外堂,摆出一副“事事与我无关”但又“事事与我有关”的旁观姿态来施压,我明白。

可你别忘了,谭纶在某种程度上与你是一样的,他也有另一层身份——“清流”,你杨金水的背后有吕芳,可谭纶背后也有裕王。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改稻为桑”上面,可“改稻为桑”是多方博弈的事,如今,你代表吕芳在“旁观”,谭纶代表着“裕王”也在旁观,这可不是你杨金水挟带“大势”向我胡宗宪一人施压的事。

而对于郑泌昌与何茂才,胡宗宪此举意在告诉他们:现在可是三方势力齐聚,坐在内堂的都是“严党”的人,而我是“严党”在浙江的主事人,于公于私你们可都得听我的。

于此一来,原本胡宗宪被围困的局面,瞬间演变成了三方的对峙:吕芳——裕王——严党。

这时,郑泌昌先行发言了:

就事论事,虽说郑泌昌与何茂才段位都不太高,但要只在这二人之间比较的话,郑泌昌可要比何茂才的段位高上太多太多,这也就是为何后来郑泌昌会当一段时间浙江巡抚的原因。

郑泌昌看出了胡宗宪的用意,同时也知道杨金水没有恰当的时机无法发声,其实也可以说,不发声的杨金水所发出的气势更大,更逼人。

可总这样对峙并不是个事,于是郑泌昌率先做了那个打破僵局的人,以挑明“现有的事实”去冲击胡宗宪的“势”,并间接地扩大杨金水旁观的“势”——

“现有的事实”是什么?

4个月过去了,改稻为桑完成率还不到两成,之前也就算了,现如今杨金水为朝廷谈成了50万匹的丝绸生意,这笔钱对于国库亏空的朝廷来说就是一笔急赈的银子。

50万匹的丝绸,是咱们一同见证签订的,年底是要交货的。可按现在的状态,咱们浙江根本没办法提供所需的蚕丝,到时无法按时交货,朝廷拿不到这笔钱,惹怒了皇上,这事可就没有那么好收场了。

郑泌昌“推心置腹”的这一番话,恰好打在了胡宗宪的“命门”上,这也是胡宗宪最头疼的地方。

事实摆在眼前,胡宗宪无法反驳,“50万匹丝绸生意”悬在众人的头顶,必须要加快“改稻为桑”的脚步成了一股无法阻挡的大势。

若没有这股大势,胡宗宪自然可以找到理由加以斡旋,但这股大势已成,胡宗宪再找借口,就相当于公然对抗朝廷……

就在这关键时刻,何茂才“勇敢”地站了出来:

何茂才此举本在乘胜追击,倒也没有错,可问题是这样一来却把郑泌昌挺犀利的攻势直接扭向了“谁让戚继光撤的兵”——这么一件具体的小事上来了。

当然,何茂才是想以此逼迫胡宗宪向“裕王”发难,好化解掉胡宗宪向“裕王”所借的势,但没想到的是,这一番话反倒帮胡宗宪解了围。

何茂才一番话罢,全场沉默!

在场的人其实都清楚让戚继光撤兵的那个人是谭纶,全等着看胡宗宪如何应对,就连我自岿然不动的杨金水,也忍不住扭头瞥了一眼胡宗宪。

而胡宗宪呢?

先是选择了沉默,让这番明着对谭纶,暗着对“裕王”的攻势不断蓄力,等蓄力到了极限,胡宗宪不轻不重地把责任一下子揽到了自己身上。

胡宗宪说:

仅此一句,就让这番蓄力到极致已无法再次转向的攻势,狠狠打在了一团空气上,现场的气势随之出现短暂的凝滞,而何茂才更是愣在了当场,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此刻,即便大家都心知胡宗宪是在偏袒维护谭纶,可也没有人能去质疑,再去质疑,相当于踩着胡宗宪的脸去打“裕王”的脸,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而胡宗宪抓好了这个时机,立刻打出了“乾坤大挪移”来“泄力”,晾着何茂才,明知故问地问郑泌昌:

等郑泌昌尴尬地回复进展都不好后,胡宗宪“泄力”成功,而经过此次发问,胡宗宪的“反击”也有了切实可靠的依托:

一下子,胡宗宪就把“50万匹丝绸生意”所形成的大势彻底泄掉,在众人头上聚起了另一股新的大势——“可能要出三十万个反民”的大势。

胡宗宪一番话罢,全场再次沉默。

见此,胡宗宪趁机让马宁远放掉跪在外面的一众百姓,并开闸放水,声称不能以此威逼百姓改稻为桑。

到了这个时候,杨金水明白就因为何茂才刚才那一下子,他们被团灭了。

杨金水知道此时自己再不发声,他就要被胡宗宪以“三十万个反民”绑架着,一同去承担“50万匹丝绸生意”无法按时交货的责,于是无奈开口说道:

杨金水此番发声,看似是向胡宗宪发难,但其攻势也只剩个空架子罢了,其作用也不过是要撇清责任而已。

也因此,当杨金水听到胡宗宪说今晚就将浙江的情况如实上报朝廷,自知撇清了责任,便悻悻而去。

高手对决,胜败就在一念之间。

在这场对决中,胡宗宪巧用谭纶平衡攻势,很妙!

但更妙的,却在何茂才那一局!

若无何茂才主动送人头,让胡宗宪抓住了反攻的机会,即便胡宗宪侥幸度过这一关,也势必要留下话柄,为以后埋下祸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水,丝绸,国策,江南,对外贸易,谢何茂,谭纶,浙江,胡宗宪,张居正,观点评论,谭纶,何茂才,胡宗宪,郑泌昌,杨金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水,丝绸,国策,江南,对外贸易,谢何茂,谭纶,浙江,胡宗宪,张居正,观点评论,谭纶,何茂才,胡宗宪,郑泌昌,杨金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水,丝绸,国策,江南,对外贸易,谢何茂,谭纶,浙江,胡宗宪,张居正,观点评论,谭纶,何茂才,胡宗宪,郑泌昌,杨金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