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灭亡,表面看是因为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刘裕,此人一手颠覆了东晋,然后将东晋皇室统统杀尽。
往深处看,则是制度问题。
1、刘裕逆袭,成了东晋的掘墓人
(1)刘裕的家世和成长
公元363年,刘裕出生在彭城,就是如今的美丽徐州。
投胎是个技术活,刘裕没法掌控,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次等士族家庭。
刚一出生,母亲就没了。
父亲刘翘一看,自己生活都不容易,找乳母养活刘裕简直就是个“天堑”,于是,他有了遗弃的想法。
只是,内心当中的那一丝善良,让他没有及时扔掉刘裕,而是和刘裕的大姨妈通了声气。
这把大姨子气得,啥人啊!自己妹妹养了个儿子,难产死去,这妹夫还养不活,真是个怂货。
于是,刘裕的姨妈,收养了刘裕。
后来,刘翘娶了新的老婆萧文寿(没落的官宦之后),于是,刘裕被接了回去。
在古代,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一是读书当官,二是练武从军。
刘裕家情况那样,实在没有读书的好环境,从小各种干活,砍柴、打鱼、卖草鞋成了刘裕少年时的记忆。
不过,字虽然认得不多,多少还是学了一些。
但是,刘裕身手很矫健。
大了些的时候,刘裕竟然喜欢上了赌博,这赌博一路,能让一个家庭一夜之间坍塌。
刘裕在一次赌博中,输得倾家荡产,乡人每每说起,都是各种谩骂和奚落。
看来,家门口是不能呆了。
因此,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参军。
他成了北府军的一员,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人生序幕!
(2)在军中发迹
公元399年,东晋管辖下的浙江一带,发生了著名的“孙恩起义”。
司马皇室派出了名将刘牢之去平乱,而在这一次的平乱中,刘裕成了重要的一员。
不巧,在一次碰到上千起义军后,兵士们吓坏了,但刘裕坚持挥舞长刀作战,直到等来了援军。于是,这刘家的小子一战成名。
就此,刘牢之牢牢地记住了刘裕。
公元400年,孙恩卷土出来,刘牢之再次出手,刘裕当了先锋,那气势,八个字概括: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公元401年,孙恩再一次发起了攻击,刘裕这次主要担纲对阵任务,刘牢之没空。虽然兵没有对方多,但胜在谋略和勇武。刘裕再次痛揍孙恩。
三次和孙恩作战,刘裕表现实在突出,被封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后来的追击过程中,孙恩的起义军损失无数,孙恩被擒获。
如此,刘裕成了东晋有名有实力的将军。
(3)刘裕推翻了东晋
402年,发生了大事,贵族桓玄反了,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来平定桓玄之乱了。而刘牢之继续充当大将,刘裕也一同前往。
无奈的是,因为领导们不听刘裕的建议,导致司马元显被杀(死时仅仅19岁),刘牢之逃遁后身死,刘裕为了权宜之计,暂时委身于桓玄,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中兵参军。
这是刘裕的真心选择吗?当然不是,屈身事贼,刘裕是有打算的。
在桓玄手下,刘裕再次平了孙恩的起义军旧部。而桓玄的势力越拉越大,朝廷不得已封为楚王。但是,桓玄还是想更进一步。
公元403年,桓玄逼晋安帝禅位,就此,桓玄建立了所谓的“桓楚”政权。
很快,桓玄要收拾刘裕,刘裕也有了新的想法,双方斗争的序幕拉开了。
404年,刘裕拉起了一千多北府军旧部,开始了起义,和桓玄准备来个生死对决。
桓玄派了几波人过去,在刘裕那里都没讨到便宜,反而是刘裕的军队越打越猛,组织越来越大。
毕竟,桓玄的王朝得位实在不正。
没过几个月,桓玄就如同丧家之犬般到处逃遁,最后,逃亡益州时,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时间是404年6月
就此,貌似强大的“桓楚”寿命连半年都不到,成了刘裕的磨刀石,桓玄在刘裕伟岸的身材下,狗屁不是。桓楚成了东晋中间的一个小插曲。
刘裕平定了桓玄之乱,扶持起了晋安帝,成为朝廷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开始对东晋王朝的朝廷进行严格管理。
剩下来的时间里,刘裕南征北战,平定了东晋内部的种种动乱,而且开始远征外国,先后灭了南燕、谯蜀、后秦。
到这一步,东晋的疆域达到了最广阔的时期了,这业绩的取得,刘裕居功至伟。
占领长安后,刘裕让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以及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长安,自己统军南归。
事实说明,这就是一步臭棋!
十二岁的孩子能镇住场子吗?几个留守官员斗得你死我活,互相杀戮,三个留守大臣都在杀戮中死了,而赫连勃勃就此南下,长安丢了,刘裕的儿子也跑了回来。
听到这消息,刘裕后悔不及。
刘裕回去后,巨大的战功让他封无可封,虽然皇帝给他封了个宋公加九锡,刘裕还是不满意。
419年6月,晋安帝派中书侍郎王韶之杀死了晋安帝,然后立了司马德文为皇帝,这也是个傀儡。
接下来,皇帝封刘裕为宋王。但是,这是“封王封公”的事情吗?显然不是。
420年7月,刘裕自己上位了,建立了“宋”,这就是南朝的开始,打头的就是“刘宋”。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司马皇族遭到了刘裕的屠杀。
当了三年的皇帝,刘裕也死了,但是,司马家的东晋再也回不来了,算是“死透了”。
2、往深处看,东晋灭亡的原因是:士族门阀制度
东晋到底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不得不说,有一个人立了大功,这个人名字叫王导。
王导的扶持下,司马睿到了建康建都(南京)。随着北边越来越乱了,有更多的中原士族避难到了南方,这就是著名的“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建立了。
丞相王导选取了上百个北方来的名士做了官员,并且联合了南方大族,来一起支持东晋。
所以,东晋的建立,不是打地盘打下来的,而是有北方士族和南方大族共同支撑起的东晋。
这就决定了,东晋王朝,要受到士族门阀的大影响。关键是,南北两派,非常不和睦,矛盾多多,政权极其不稳定。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寒族人家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士族间的斗争此起彼伏。
斗争是为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利益。
最初的王导,基本控制着朝廷的走向,甚至当时有人说:王与马,共天下!
后来,兴起的士族门阀有庾家、桓家、谢家等等,东晋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位还能掌控一二,比如晋孝武帝等,其他的只能当个傀儡样,看着士族们争高低。
士族门阀制度解决不掉,矛盾不可消除,导致皇家无法做到高度集权,因此,各种起义层出不穷,比如孙恩的起义;各种造反也是时而有之,比如桓玄等人。
总之一句话,东晋实力很弱,强的是士族门阀,而因为来自不同地域和家族,注定士族们无法众志成城,矛盾一定会常常出现。
表面看,是刘裕推翻了东晋,实际上,东晋这样的王朝,很难走远,因为士族门阀制度,就算不是刘裕,还有李裕或者张裕来推翻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