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两宋时期城乡社会生活一览:饮食、服饰、出行篇

两宋时期城乡社会生活一览:饮食、服饰、出行篇

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百姓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在饮食、服饰、出行等方面与之前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一、饮食

两宋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汉族等民族的主食以五谷为主,北方人多食粟、麦,南方人多食稻米。以北宋都城汴京为例,面食品种繁多,“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烧饼又称胡饼,汤饼即面片,蒸饼即馒头。还有包子、馄饨、饼馏等,谓馏即饺子或锅贴。北宋汴京有油饼店、胡饼店、糖饼店等,南宋时杭州的饼已有数十个品种。

各地以粟、稻等粮食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饭食品种不胜枚举,而熬粥的吃法尤其普遍,而且品种繁多,南北方都有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汴京称为七宝五味粥,临安称为五味粥。

喝粥又经常被作为食疗方法得到医生的提倡而记入药书,苏轼、陆游等学者也极力赞美喝粥对于养生的重要作用。用糯米可以加工成各种名目的粽、糕、团之类的食品,用米面加工成米线等。

随着北宋对中原的统一,饮食的南北交流日益加深,北方人的主食中稻米的比例增加,宋室南渡,随着大批北方人迁徙南方,推动了南方的稻麦轮作制的形成,麦子也成为南方人的主食品种之一。

饮料以酒、茶为大宗。酒有黄酒、果酒、药酒、白酒等,尽管酿酒业处于官府的严格管理之下,但酿酒和卖酒已经成为宋代手工业和商业中的重要行业,而酒税也成为国家财源之一。

城市中的酒店有正店、脚店之分,正店合酿酒、卖酒、餐饮于一身,只卖上等酒,而脚店的消费水平则要低廉很多。

宋代的茶叶消费量和种植规模远远高于前代,主要品种有散茶和片茶两种,而以片茶为上品。散茶即鲜茶摘下蒸熟培干而成,片茶则是将蒸过的茶叶榨去汁后置入茶模压制而成,片茶又以福建路的建州和南剑州所出品位最高。

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在茶叶中加入龙脑、珍果、香草的花茶。宋人饮茶,起初沿用唐人煎煮方法,后来逐渐使用开水冲泡,并摒弃了唐人在茶叶中加入姜、盐的习惯。

二、服饰

庶民百姓的服饰,按照制度男子只能穿着黑、白二色,分上衣、下裳两部分,上衣又有襦、袄、褐、衫、袍的分别,襦有袖,长可及膝,有夹有棉,是冬衣的一种。

袄与襦相近,比襦短;褐是用麻纤维等材料制成,比襦、袄短,更有短褐,为社会下层贫困者所穿着;衫没有袖子,衬在里面的称单衫,套在外面的称长衫,有凉衫、紫衫、白衫、襕衫的分别,其中的襕衫是士大夫喜欢穿着的服饰。

袍是冬装,有表有里,内实棉絮,品官以锦作面,称锦袍,无食者以帛作面,称白袍,而庶民只能以布为面,称布袍。下裳则比上衣简单,主要有裙和裤。

男子头上所戴巾,本是“贱者不冠之服”,也是区别士庶的标志,但宋代男子已普遍戴用,有仙桃巾、幅巾、团巾、批巾、道巾、唐巾等名目。

幞头是从头巾发展而来的,上自皇帝,下至庶民都戴幞头,有直脚、交脚、朝天、顺风、长脚等名目。帽有京纱帽、翠纱冒、乌纱帽、卷脚帽子、盖耳帽子、裹绿小帽、席帽、重戴等名目。在腰间有与衣物相配的腹围、勒帛、革带等。脚下则有袜、鞋、履、靴等。

妇女的服饰,上衣多着袄、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裳亦为裙和裤,比男子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未婚女孩梳发结于头顶两侧,而已婚妇女则将头发向上盘起为髻,在髻上可以插上钗簪等头饰,妇女所带的冠有白角冠、珠冠、团冠、花冠、高冠等。

盖头源于汉代的面衣、唐代的帏帽,但宋代士大夫提倡妇女出门用盖头遮掩面部,用意在于限制妇女在公开场合的抛头露面,显然与汉、唐时代阻挡风沙、遮蔽阳光的功利目的是不一样的。妇女油发、涂面、穿耳以为装饰的现象很普遍。

宋代妇女缠足现象由北而南逐渐增多,文人墨客赞美缠足的诗词已不鲜见,但此时缠足的女性范围还大体不出妾滕、家妓、歌女的范围。

宋代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是丝、麻,社会上层或富贵之家多穿用丝织品,而社会下层或劳动群众的衣物材料只能使用廉价的麻织品。在宋代,棉花虽然已经在闽、广各地开始种植,但尚没有成为普遍使用的服装面料。

三、出行

两宋的官道是最基本的陆路交通设施,官府常用的养护官道的措施是沿道路两侧种植榆、柳、松、杉等树木,在道路两侧挖掘沟堑,以泄水潦。道路旁边设有木、石牌,牌上有文字提示行路避让事宜等。沿官道设有驿舍,解决来往官员、使臣饮食、住宿之需。又沿官道设施递铺,传递官方文书。

陆路交通工具,最重要的莫过于各种车。“东京般载车,大车日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权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绥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夜,中间悬一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者车相避……可载数十石。官中车惟用驴,差小耳。其次,有平头车,亦如太平车而小……酒正店多以此载酒梢桶矣……又有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大抵相似。”

可见,车的牵引动力主要以驴、骡、牛为主,而马比较少见。独轮车的一种称串车,“前后两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驴拽”。

官僚、贵族及富庶之家的代步工具有轿子、兜子,轿子又称檐子,兜子,即软轿。北宋时官府最初禁止乘轿,后来又多次下令对轿子的样式、装饰、拾轿的人数作出限制规定。

但是,至北宋末年,非官员身份的士大夫、富庶之家及倡优越礼僭制,公然在汴京大街上乘轿招摇过市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而官员则骑马代步。至南宋时期,文武官员无不以轿代步。

水上交通除了利用自然的江河湖泊开辟水道外,还开挖运河发展水上运输。后周世宗时曾经动员民力,对汴河、五丈河等进行大规模疏浚,沟通了北至齐鲁、南通江淮的运河交通线。

北宋每年都要征发民力疏浚汴河,并在元丰年间自汴口以上50里引伊洛水入汴河,进一步保障了汴河运输效能,每年有600万石粮食通过汴河运到汴京。水上交通设施,除了桥之外,还有岸夹,又简称夹,即码头,在水陆交接处设有津渡。

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各类船只,北宋时的造船主要是用于运河漕运的漕船,宋太宗至道年间各地所造漕船每年达到3300艘,在长江上航行的船重量达到1000料。

南宋时建造的海船"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在海船的建造中发明和使用了隔离舱技术,大大增强了在海上抗击风浪、保障航行安全的系数。

在内河、湖泊行驶的船只的动力除了桨、帆、橹之外,还发明了轮船,在船的两舷安装踏轮激水前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茶叶,一览,饮食,妇女,男子,城乡,品种繁多,名目,社会生活,服饰,观点评论,官道,片茶,汴河,汴京,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茶叶,一览,饮食,妇女,男子,城乡,品种繁多,名目,社会生活,服饰,观点评论,官道,片茶,汴河,汴京,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茶叶,一览,饮食,妇女,男子,城乡,品种繁多,名目,社会生活,服饰,观点评论,官道,片茶,汴河,汴京,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